坚决不向中国市场低头,退出中国4年后,铃木修后悔了吗?

乐枫看军事 2023-12-20 18:44:09

曾几何时,铃木汽车在中国市场十分红火,奥拓、北斗星、雨燕等车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然而,自2018年9月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后,铃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时至今日,铃木修作为当年作出退出决定的掌舵人,他后悔吗?

铃木曾经辉煌一时

1978年,时任铃木公司第四任社长的铃木修开始执掌铃木。在他的领导下,铃木逐步从一家纺织机制造商转型为汽车制造业巨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缺乏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和设备。

正是在这个历史节点,铃木修选择与中国合作,开始向中国提供汽车制造方面的技术支持。

1984年,铃木公司正式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合作成立“北京吉普汽车公司”,这标志着铃木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在此后近10年时间里,铃木持续为中国多个合资汽车企业提供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对推动中国早期汽车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3年,铃木与长安汽车集团合作成立“长安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放自主品牌“长安铃木奥拓”微型车。

奥拓凭借视野开阔的车窗设计、充足的空间、经济实用的性价比,迅速成为90年代中国市场上的一大热销车型。

从1993年到2008年,奥拓系列车在中国的累计销量超过了50万辆。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铃木在中国市场最为辉煌的日子。

除了奥拓,铃木还先后与中国多家合作伙伴推出了北斗星、风云、雨燕等多个车系,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铃木无疑是中国轿车市场的主导力量。

那么,它在中国市场辉煌一时的景象为何荣景不再?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铃木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

固步自封导致没落

铃木坚持小型车定位不变,退出壮大的中国市场4年后,铃木修作为决策者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功能更加强大、空间更加宽敞的中大型汽车,而不再满足于购买小型轿车。

对于消费者需求快速升级到中大型车的变化形势,大多数汽车生产企业都选择主动作为,推陈出新,拓展产品线。而铃木作为小型车领域的行业翘楚,却没有展现出类似的危机感和进取心。

铃木高层执着于小型车专家的定位,没有看清形势,仍然固守着自己的商业模式与研发方向。

他们认为中国消费者应该适应铃木的小型车设计,而不是铃木去迎合消费者不断改变的真实汽车使用需求。

这种保守和固执的态度,让铃木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日渐下滑。2007年之后,铃木在中国的市场销量已经开始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国内和其他国际竞争对手却在中国市场蓬勃发展。

在轿车市场上,国内品牌比亚迪推出的F3、F6系列车型填补了中级轿车的市场空白,表现十分亮眼。

日产、丰田等日系品牌也积极推出豪华型SUV车型在中国立足。这些企业抓住了消费升级的契机,轿车销量快速增长。

2007年以后,铃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曲线开始显著下滑。

到了2012年,这种下滑态势进一步恶化,全年铃木轿车在华销量只有5万辆,市场占有率低至1%。

2014年,铃木试图翻身,在中国推出了速翼特中级轿车。但由于定位不明确,加之外观设计不出众,速翼特依旧销量惨淡。

2017年,铃木再推新款小型SUV,希望挽回市场,但一次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在多次推新失败后,铃木汽车在2018年正式宣布,将停止在华销售铃木品牌轿车,退出中国市场。

时任社长铃木修表示,铃木汽车将永远不会为迎合中国市场而改变自身的方向。

“我就是死,也不向中国市场妥协。”这成为了他的名言。

印度成为新兴市场

退出中国市场后,铃木及时调整战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印度这一新兴市场。经过几年发展,铃木已经在印度市场站稳脚跟,成为当地最畅销的乘用车品牌之一。

与多年前的中国十分相似,印度也是一个刚刚崛起的大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印度的中产阶级逐渐壮大,对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长。

而印度消费者的购车预算与中国相比要低得多,小型车依然是主流选择。

这为铃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通过与本地车企马鲁蒂汽车的深度合作,铃木专注开发多款价格实惠的微型车和紧凑型轿车。

这些产品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印度消费者的需求,赢得了市场欢迎。

铃木与马鲁蒂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各占50%的股份。这家公司专门负责开发和生产适合印度市场的铃木品牌轿车,以更灵活高效的方式运营。而马鲁蒂拥有雄厚的本地化制造和销售能力,也令这一合作尤为成功。

特别是铃木旗下星驰和维他品牌的多个车型,已经成为印度最畅销的轿车产品。

2020年,铃木印度的全年销量高达123万辆,市占率超过46%,称雄整个印度轿车市场。70%的全球利润也来自印度,足见那里已成为铃木新的战略中心。

随着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大型SUV和高端车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这给铃木带来了诸多压力,也让人担心铃木还会重复在产品定位和技术创新上走老路。

如果铃木不能及时根据印度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转型,那么它很可能再次面临在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没落的风险。这将是铃木又一次“正确的错误”。

所以,铃木必须牢记在中国市场吃过的亏,从而及早为印度市场的变化做好准备。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0 阅读:18

乐枫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