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璁 立像)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浙江温州,一个叫做张璁的小朋友出生了。
张璁,打小就是个神童,三岁认得七千汉字,五岁张嘴能背唐诗,十二岁经史子集道倒背如流,十三岁就已经能自己写诗了。
我们鉴赏一下,少年张璁的诗作:
有个卧龙人,平生尚高洁。
手持白羽扇,濯濯光如雪。
动时生清风,静时悬明月。
清风明月只在动静间,肯使天下苍生苦炎热。
可以说,张璁的起点,那是非常高的,像他这种级别的神童,搁到今天,小学还没毕业,可能就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但是奇怪了,张璁从小到大学问都很好,十里八乡都有才名,但他从成化时代一直考到正德年间,七次进京,次次是折戟沉沙,名落孙山。
不管怎么考,就是考不上,你说这邪门不邪门。
如果是普通人这样屡屡落榜,其实也还比较能接受,因为普通人的志向和目标也许设定的就不会很宏大,所以就算是失败了也能乐于接受,但张璁是天才少年,他从出道就是奔着金榜题名蟾宫折桂去的,结果现在他从十多岁考到四十多岁连个毛也没考上,你说他受得了受不了。
命运无言,上天不语,不管你受得了受不了,生活还是要继续。
正德死,嘉靖立,四十七岁的张璁终于考上二甲进士,这才算是步入仕途。
我们知道,正德他比较爱玩,特别爱瞎玩,每天都在胡闹,所以他折腾来折腾去,竟然一个儿子也没留下。
皇帝绝户了,没办法,大臣们只好把正德的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嘉靖临时拉来救场。
朱厚照作《青松偕老图》
为什么说嘉靖是临时被拉来救场呢,因为嘉靖登基之后,大臣们说了,正德呢,是弘治的儿子,弘治就这么一支独苗,所以把皇位传给了正德,正德没有儿子,所以才让你这个堂弟来接替他的皇位,那也就是说,你当这个皇帝,你就要和正德在法理意义上成为真正的兄弟,这样也就等于你继承的是弘治的衣钵,那么你既然要继承弘治的衣钵,你就应该把认弘治为生父。
而如果弘治你的生父,那么你本来的父亲,那个曾经就藩于湖北的兴献王朱祐杬,你就不能再管他叫爸爸了,而应该改口叫叔父。
嘉靖没当皇帝之前,是湖北安陆的藩王,他属于是明朝皇室的小宗,所以在大臣们看来,既然朱厚熜你小宗入大宗,你就应该放弃你原来的身份而延续弘治一脉的皇家骨血。
但是这事儿落到嘉靖的身上,他可就有点不是滋味了,纵览史书历朝历代,没有说谁当皇帝还得换个爸爸的。
在皇帝看来,这完全是割裂亲情,违背常理的。
所以,嘉靖对大臣们的这个提议非常抵触,他不仅不愿意认弘治为生父,反而要把自己已经病逝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尊为先帝,还把要父亲的牌位放到太庙里,和有明以来的列位先帝享受一起吃冷猪肉的待遇。
嘉靖不仅不听,他还要和大臣们对着干。
大明的文臣,那不是吃素的,他们眼看管不住嘉靖,眼看新皇帝要我行我素,他们不干了,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公然和皇帝叫板。
有疯狂上书的,今天写一封,明天写一封,后天写一封,动辄就是长篇大论,劈头盖脸对皇帝一顿骂。
有直接进谏的,上朝的时候对皇帝的声泪俱下,下朝的时候把皇帝堵在半路上是严声斥责,更有甚者,用头撞地撞柱子,表示嘉靖你如果不听我们的,我们就和你玩命。
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一起事件,当属大臣杨慎带领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史三十人等共计超过两百人的庞大文官队伍,到紫禁城里集体游行示威的事件。
文官集团是什么,是一种势力,一两个大臣也许不能和皇帝作对,也不敢跟皇帝怎么样,皇帝想要收拾某个人,那很容易,拖出去直接就砍了,或者直接立毙于廷杖之下。
杨慎编《风雅广逸篇七卷》
但是问题是,一来和嘉靖作对的,都是成片成片的,动辄就是三五十人,甚至几百号人,皇帝不可能把他们都罢免了,因为如果你把他们都免了,朝廷的工作就会面临到大面积的瘫痪,而且,文官们不管是单独作战还是团队行动,他们都是从来不畏死的。
他们恨不得皇帝把他们当场打死在奉天殿上,这样后人就会传诵他们的清正之名,传扬他们的宁死不屈,死,对他们来说是他们生命中的最高荣誉。
文臣们太强大了,而且当时的整个朝堂里,就没有愿意伸手帮助嘉靖的,全是跟这个新皇帝作对的。
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候,张璁站了出来。
岁月如流水匆匆过去,时光如野马疾疾奔驰,张璁已然是年近五十了。
他一无资本二无靠山,在礼部不过是个寻常的办事官员,就算他身体好,能接着干上二十年,到七十岁,能做个礼部侍郎,就算是顶天了。
眼见仕途无望,所以张璁大胆的选择了政治投机。
他公开表示支持嘉靖将其父兴献王追封先帝的行为是合理的,并且斥责大臣让嘉靖认弘治做父亲的想法是荒谬可笑的。
而且,张璁还搬出了一套十分扎实的理论来为嘉靖老兄站台:
西汉的第十三位皇帝是汉哀帝刘欣,而刘欣的生父是定陶王刘康,宋朝的第五位皇帝是宋英宗赵曙,他的父亲是濮安懿王赵允让。
刘欣继承的是汉成帝刘骜的皇位,赵曙继承的是宋仁宗赵祯的皇位,他们都在登基之后把先皇帝尊为了生父。
你们非要让嘉靖认弘治做生父,无非是参考了这两件事儿,但是问题是,这两件事儿它只是个例而非成例,这事儿要你情我愿才能说得过去。
既然皇帝不乐意,为什么还要强迫他呢?
(明世宗坐像轴)
而且,让皇帝做弘治的儿子而放弃自己的生父,这不就是一种无父无母的体现么?这在人伦孝道上就不合理啊。
张璁还十分巧妙的指出,说大明王朝的宗法继承制度里,本来就有兄终弟及这一条,嘉靖是正德的弟弟,所以他继承的就应该只是正德的皇位而非弘治的皇位。
宋英宗和汉哀帝之所以要尊先帝为生父,是因为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先帝养育在了宫中,人家和先帝的关系也差不多和亲儿子一样了。
如果弘治当年也把嘉靖放在宫里当儿子养,那么嘉靖的确应该尊弘治为生父,但是问题是,嘉靖一直在湖北安陆生活,人家自己有爸爸,人家继承的还是正德的皇位,那人家凭什么要管弘治改口叫爸爸呢?
你们这帮大臣们,非要让嘉靖继承弘治的衣钵,那纯属是你们一厢情愿,没有任何法理和依据可言,你们在把皇帝陷入到了不孝不义的境地里。
你们太坏了!
张璁的这一番话,从道德和礼制上都为嘉靖取得了巨量的优势,可以说是驳斥的群臣哑口无言。
嘉靖在知道张璁为他说话之后,那美得鼻涕泡都要出来了,拍手笑道:
《明史》卷一百九十六《张璁传》:“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
有张璁这番话,这事儿我肯定是赢定了。
正德死,嘉靖未立时,曾经代理皇帝总览大权的文臣领袖杨一清听罢张璁的言论,更是直接叹息:
《明史·杨一清传》: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张璁的这番话就好像是圣人的言论一样,他这话一说出来,成败已成定局,谁都无法改变了。
《杨一清文集》
在张璁为嘉靖站台之前,其实他的内心经历过一番十分复杂的心理斗争,很多大臣们都曾经威胁他,说老张你可得掂量着点,你要支持嘉靖,你就是公开和庞大的文官集团作对,你看我们整不整你就完事儿了。
但就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他还是走上了赌局,他要倾尽所有支持嘉靖。
因为张璁明白,如果保持现状,如果沉默不语,如果被大臣们的恫吓所劝退,自己的生活将会不改变,自己是仕途也将会伴随着自己的衰老而终结。
自己已经年近五十,却仍然未建寸功,自己用一个五十年在科举和官场上沉浮了半辈子却毫无成就,可上天还会再给自己一个五十年么?
不会有了。
所以,张璁决定压上自己的一切,去拼搏一个不确定的明天。
是啊,张璁本来就已经一无所有了,他唯一能失去的,就是身上这一副森森官场带给他的无形镣铐。
风月压我数百年,我笑风轻雪如棉。
凌云壮志今日起,天不负我曾少年。
事实证明,张璁赌对了。
他成功帮助嘉靖在政治立场上击倒了文官集团,朱厚熜心满意足的把父亲的牌位送到了太庙,还顺手把仁宗的牌位给清了出去(因为位置不够用)。
而他也因此饱受皇帝青睐,迎来了自己的火箭式升级和事业第二春。
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多年前,看着他人金榜高中,张璁只能叹息而去,多年前,看着他人意气风发,他只能岁月蹉跎。
但现在,一切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上天曾定我命,赋予我痛苦或者艰难,迫使我只能随波逐流。
可偏偏我心高气傲,有饱览天下之心,有鸿鹄浩瀚之志。
在决定站出来的那一刻,我已经斩断我所有的退路,宁百死而不悔。
嘉靖执政前期,张璁三次担任内阁首辅,拜天子相位,他勇于改革,反腐倡廉,卓有政绩,终于不负所学,不虚此生。
张璁并非一味迎合嘉靖,清廉有才干有政冶理想,嘉靖朝首辅应排第一!张居正改革某种程度上继承了他的革新
再厉害的内阁辅臣,也改变不了朱厚熜朱翊钧爷孙作死毁明朝根基的大局。
火山终有一天会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