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有抽动症,如何降低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南蕾评育儿 2024-06-20 10:25:03

孩子眨眼、吸鼻子、清嗓子、扭头……面对这些抽动症的常见表现,不少家长会担心:这样会不会被人笑?带着会很难看?孩子会不会因此而自卑?甚至有些家长带孩子就医都会担心就医是否影响孩子……

那么怎样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和干预呢?

1. 帮助孩子树立对抽动症状的正确认识

我们通常可以这样和孩子说:“你现在总是眨眼/清嗓子……就像感冒发烧一样,是个疾病。这个病需要定期去看医生,还需要调整一些日常的生活习惯,才能快一点好起来。”

清晰的界定、了解和说明,树立正确的认识,有时候就已经给了他们很好的支持以及应对外界的基本能力。

2. 家庭的合理期待与调整

很多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难免着急,总是希望第一时间就能消除所有症状。但是,既然抽动症也是一个疾病,那么也跟很多疾病一样,需要有个调整和缓解的过程。

了解抽动症的影响因素

抽动症常常容易因为疲劳、紧张、焦虑、兴奋等情绪加重。约有半数以上的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合并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等共患病。

共患病给治疗和管理带来更多困难的、复杂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和孩子进行相关的心理行为筛查评估。

减少关注、避免强化

当孩子患有抽动症时,尤其是表现为挤眉弄眼、扭脖子这些动作的时候,常常容易被认为是“坏习惯”,于是孩子会被反复提醒“你看你...”,“不要...”、“我们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有些时候,孩子自己是不知道“做动作的”,反复的提醒就像强化了这个行为,反而可能出现得更频繁。

行为干预训练

针对抽动症,目前医学证据较为充足的行为干预方式是:习惯逆转训练和综合行为干预疗法。

习惯性逆转训练需要孩子年龄足够大、能够理解、意识和辨别抽动的症状,以及在发生抽动前感知到发作冲动的先兆、感觉,再自主对抗抽动肌的肌肉群来完成对抗反应。

综合行为干预疗法除了意识训练和对抗反应训练,还包括放松训练、应对严重影响抽动的事件或环境因素做心理教育干预。

3. 帮助营造接纳的校园环境

尝试和学校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抽动表现,和老师说明抽动的症状,帮助老师理解和接纳孩子的症状,或者在班会课上和同学们说明抽动的特点、避免和减少抽动对孩子自尊、自信、同伴交往等不良影响,改善社交活动环境,提供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还想说说,抽动症不是坏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孩子个人多方面、多层次的评估和干预,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抽动、发展自尊自信和独立适应的能力。

0 阅读:0

南蕾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