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甲A、奥运足球赛事直播的一些回忆

尔维清 2024-07-21 15:04:39

这两天一直在看英国公开赛,苏格兰的凄风苦雨,顶级球员需要的同样是手速和温柔的手感。

过膝的长草,需要球员的超级杆头速度,光滑快速的果岭,需要球员柔和的手感,这项运动的难,就在这里,这是一个悖论,高速需要力量,柔和需要细腻。

打网球也是一样,看看前面德约科维奇和阿尔卡拉斯的比赛,也是如此,速度和细腻糅合在一起。

因为之前写了很多职业球员的问题,很多人质疑本人的能力,够不够资格去评论球员,甚至以教练的角度去谈论问题。

打比赛去证明,肯定是没希望了,年龄摆在面前,还有就是训练条件,别说网球,就是高尔夫也是打不动了,虽然,柔和的手感,不输这些大满贯球员。

其实,本人在自己的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中,一样训练过自己,要求达到电视转播的天花板水平。

就我个人而言,从来不把欧美人当成崇拜的对象,他们领先只是我们曾经的躺平而已,真的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他们就弱了。

就当是写回忆录的一部分,记录一下过去的高光时刻。

参加过唯一一次奥运足球的赛事直播,做慢动作导演,就我们的条件,本人能做的,老外基本做不了,即使世界杯、欧洲杯这样级别的导演也不行。

先说赛事摄像的手感,这个一般人见不到专业操作,所以很难证明,就像普通人不能踏上大满贯赛场,就很难体会那种紧张的氛围。

我在上海有线体育频道刚刚开始的时候,拍过一个祁宏的射门镜头,因为太过神奇,就剪到频道的宣传片里,反复播放。如果是体育频道的老观众,说不定会记得,或者说申花的祁宏应该看到,他自己在镜头里的超能表现。

这是在一次比赛中拍的大特写,祁宏远射,球打在门框角上弹出。

祁红射门时,球鞋上的鞋带已经松开来,做了慢动作镜头,鞋带是飞舞起来的,然后是球击中门框,足球弹飞的镜头。前面脚触球的大特写,拍到已经很不容易,要拍到球被门框弹飞的大特写,更是难上加难,因为需要在千钧一发的瞬间,摄像镜头先一步到位,这个要拼手速,还要预判足球的落点,中间过程不能有思考,全凭本能反应。

当然,这里有运气成分,但是,非常之难是肯定的。

记得刚开始拍新闻的时候,我都是扛着几十斤的摄像机,在球门后,一场比赛站2个小时,都是自己的要求的。因为之前没这个习惯,前辈们都是随便拍几个镜头就结束了,我为了要拍射门镜头,就守住全场所有的射门,只为了新闻里有射门镜头。

现在球迷看新闻,进球是标配,我们那个时候,想要做到很难,首先不是转播台,很难拿到转播画面,自己拍需要技术和勤奋、耐力,缺一不可。

比赛结果就是训练质量、准备比赛能力的组合

其实,我写各种体育,大多数都是以训练和比赛的关系作为起点。

想要提升比赛的质量,只能去训练中寻找办法,所谓临场发挥对于大多数球员,都不是很重要,训练准备才是根本,除非是德约科维奇这样的老鸟。

记得90年代转甲A的时候,我也做了很长时间的摄像,而且都是兼职的,放到全世界的体育节目导演,都不会去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

既然是我自愿的,就想做到最好。每次比赛前,都是提前半小时,拍球员赛前练习,还把摄像机镜头推到大特写,去跟飞行中的足球速度,没有这些练习,上面的球肯定是拍不到的。

当初转播的条件非常艰苦,大多数时候全场只有5台摄像机,看台一个大全景,2个门后各一台,还有一台游动机位,剩下就是中线附近机位,我们叫大地板机位,负责所有的球员特写镜头,射门和犯规,由于机位少,这是不能出错的机位,我很长时间就负责这个机位。

而且,我还负责赛后的《看球评球》直播节目的导演,需要提前2个小时到场,做准备工作;工作有多忙,压力有多大,现在想想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写的很多体育文章,其实都是过去工作的体验总结。

那个时候由于环境因素,转播条件其实很艰苦,首先场地不达标,早年的球场,晚上的光照度都不够,摄像机倍率就也不行,现在64倍、100倍率大炮摄像机比比皆是,我们过去都是用14倍摄像机,大多数时候还要用到发翻倍镜,翻倍之后光通量更是不足,造成的后果,就是焦点太短,手动聚焦对于手感的要求太难了,估计都是毫米级的,甚至半毫米。

可以设想一下,摄像机全程在跟着球员移动,手动跟焦必须随之变化,90分钟时间内,一直保持高能,绝对不能出错,因为这是直播。

现在球迷可能很赞叹,世界杯、欧冠的比赛转播效果很好,但是他们的球场非常明亮,有20个以上的机位,一个机位的失误根本无所谓,只要切换导演不出错就行。

跟住球员很难,或者跟焦不容易,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把镜头拉开,怎么拍都没问题,不会出错,但是镜头里,球员的人小了,直播效果天差地别。为了保证直播效果,只有赛前会多练,甚至为了跟住射门,当时还特别设计了一套转播步伐,就为了甩镜头不会出错。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前段时间看到有球员晒步伐训练,基本上是老外的套路,在我看来就是鹦鹉学舌,太难看了;训练行不行,要看比赛的结果,如果你接发球不行,没有太大的提高,那么就是无效或者错的。

具体不在这里讨论,我的原则,训练必须从比赛中得到肯定,不然就是错的,不论是从哪里学来的,即使对方是大满贯的教练。

没效果地学习,不如不学。

后面的奥运转播部分,因为涉及太多,想想还是不晒了,但是,有一点可以骄傲一下,当初做慢动作导演,我是可以对着电视墙,面对8个摄像机位,同时监视摄像的状态,然后向切换导演报送慢动作播放顺序,不至于将没球的镜头放出去。这种难度一般人肯定做不到,因为不是一瞬间,而是一场足球比赛的全过程。第一个就是专注力,不能受到任何的外来影响,不仅情绪要平稳,甚至呼吸都要有特别的设计,呼吸不畅都做不到持续高能。

换到比赛中来,球员比赛中的起伏,我容易判断的原因,就是当年不断被这些问题拷打。

曾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做直播前后大概十多年,都是一线工作,其实和比赛没太大区别,只是技术形式不同罢了,涉及比赛的技术之外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来,之所以可以这么快地理解一项运动,这个也是当年的职业特征有关,不论是做摄像还是赛事导演,都需要快速抓住这项运动的特点,才能做好转播。

0 阅读:3

尔维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