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在豆瓣评分8.6的书籍,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这本书有多神奇?读起来有多轻松,思考起来就有多痛苦,但最后又觉得很痛快。
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是自己亲自找出来。
这句话看起来多云淡风轻,但想想在行动和克制中你真的没折过吗!
在我的这个年纪很多人都是非常害怕“被讨厌”
正是这样的恐惧,于是众人皆是,我亦是;众人皆非,我亦非。
无论你伪装成多么独立思考的模样,多半时刻,你只是人海丛林中的一片叶子。
这本书强调“自我意志”对“自我行为”的影响,
明确“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作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阿德勒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对自我的解放;
把自己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与自己和解,给自己勇气,去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用一个青年和一个大师的一问一答对话方式,阐述了阿德勒思想体系(或者叫自我心理学)
三个人生课题工作、朋友、爱。
要分清自己的人生课题和他人的人生课题。
根据这个行为导致的结果由谁承担来区分人生课题。
从某个角度看,站在潮流一方或者符合父母、社会的期望,是一件被认可的事。
但你小心翼翼维护人生形象时,其实是在慢慢失去自己。
这一生,也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活的傀儡。
在社交网络牢牢包围大众的年代,阿德勒的思想非常值得被重新审视。
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才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就像王子文说的:就算把情绪挂在脸上又怎样,也许你失去了几个不懂你的人,但是你守住了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