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看《孟子》一书时,大发雷霆,他竟命令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 因为孟

忆霜看历史 2024-02-26 23:39:37

朱元璋在看《孟子》一书时,大发雷霆,他竟命令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 因为孟子发展和传承了孔子的学说,而被后人称为“亚圣”,历代王朝也都把这两个圣人放在一起祭祀,接受天下文人的的朝拜。 朱元璋虽然是“泥腿子”出身,但称帝后为了管理天下,他煞有其事地学习文化,以给自己粉饰色彩。 洪武五年(1372年)的一天,朱元璋在翻看《孟子》是,突然大发雷霆。 紧接着他命令人将孟子逐出孔庙,不得配享。并狠狠地说道:“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 这是啥情况啊,这是?满朝文武都惊慌失措。 原来是孟子说的话,让朱元璋产生了反感。 众所周知,孟子有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的意思竟然把帝王的地位放到了后面,人民的地位、国家的利益高于君王。君王作为国家的统治者理应为人民服务,为江山社稷着想。 这种思想让朱元璋大为恼火,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不如百姓,这怎么能行! 作为一代帝王,他的话可比圣人的话管用,他可以让别人的脑袋搬家。 朱元璋出身贫寒,放过羊,做过和尚,这些经历致使他对文人也十分反感。 不过一潮政权在握,走向权力巅峰,治理国家需要从文化下手,虽然从骨子里看不起儒生,可又不得不用他们。 朱元璋对《论语》非常喜欢,并十分敬佩孔子。而孟子是发挥孔子思想的“亚圣”,与孔子提倡的“仁”相比,孟子所说的“仁”,主要是对百姓来说的。 如果天子想得到天下,保有四海,就必须施行仁政,爱护人民,不要把人民厌恶的东西强加给他们。所谓“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意思是得到人民的拥护关键要得到民心,得到民心就是满足人民的需要,不做人民厌恶的事。 在孟子看来,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天子权威。而是认为谁能保护人民,谁就一定能称王。如果谁残害百姓,谁就是孤家寡人。这种人不配得到天下,即使得到天下,也应该被打倒。推翻这样的天子,也不是犯上作乱的弑君行为,正如周武王“诛一夫纣”,推翻殷纣王的统治一样,是为民除害。 由此可见,孟子不主张天下百姓效忠于一人。 正是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从平民的角度告诉国君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这让杀人如麻的朱元璋情何以堪?于是就有了把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庙的命令。 但孟子毕竟是“亚圣”,是儒生们心中的圣人,岂容他人玷污?即使皇帝也不可以。 但给皇帝斗,儒生们无异于螳臂当车,以朱元璋的脾气,搞不好还会出更大的事。 这事只能智取。 于是他们给朱元璋设了一个套,臣子们对朱元璋说,夜观天象,发现文星暗淡,天象有异。 皇帝可以不听大臣们的意见,但天命不可违,得罪了上天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朱元璋马上想到大概是因为孟子的缘故,无奈之下恢复了他的牌位。 虽然这样,朱元璋还是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他把孟子的书删掉了三分之一左右,把孟子关于君民、君臣之间的辩证关系,都进行了删减,其手段不可谓不狠,其心不可谓不正。 #朱元璋典故# #朱元璋有多可怕# #谈谈古人那些事#

0 阅读:0
忆霜看历史

忆霜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