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原来不是太监!这事是真的吗?赵高堪称中国历史第一奸人,这样一个在秦始皇命丧黄泉后篡改诏书逼死长子扶苏、拥立胡亥称帝的佞臣原来有着特殊身份! 后人误读历史给赵高扣上“宦官”的帽子,使他称为中国历史上宦官亡国的第一人。 然而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有赵高列传,而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蒙恬列传》《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述了一些赵高的生平事迹,即便这样,也没有提及“赵高是宦官”的说法。 在东汉以前的文史典籍中,也没有明确指出“赵高是宦官”的记载。 《史记·蒙恬列传》中这样写道:“赵高兄弟皆生隐宫。” “隐宫”一词,意思并不明确。 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作注的刘姓人氏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宫刑,进而说赵高的父亲受了宫刑,母亲与他人野合生下赵高兄弟。 后因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宫刑成了宦官。就这样以讹传讹,“赵高一家都是宦官”逐渐成为事实。 什么是隐宫呢?直到《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通过研究发现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实际上是误写。 随着《张家山汉墓竹简》的出土,“隐宫”的意思才清楚明了,即“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地方”,同时也指“刑期已满的人”。 这样,再来解读赵高的出身,意思就变了。 《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根据《张家山汉墓竹简》,“宦”的意思是在宫中内廷任职”,是一份工作;“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的人”,相当于皇帝的亲近侍卫。 “宦籍”,即用来登记出入宫门者的登记册。就像现在单位保安的记录、放行一样。 秦汉时期,被施已宫刑去势的男人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日称为“宦奄”。 由此可见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即皇帝身边的近陈,而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太监”宦官。 当然,大家对“灭秦”的赵高恨之入骨,恨不能用一切方法贬低他,这个可以理解,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曲解历史,毕竟赵高不是太监。 #史记人物# #史记种精配套# #人性扭曲的历史#
赵高原来不是太监!这事是真的吗?赵高堪称中国历史第一奸人,这样一个在秦始皇命丧黄
忆霜看历史
2024-03-17 23:27: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