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为了给国家争得好的成绩和荣誉,凭借意志、体能和技能,迎难而上,不断突破生理心理上的各种局限,而比起男运动员,女运动员无疑要承受更多难以启齿的心酸。
女运动员除了要克服和男运动员同样的困难外,还面临着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比如来“大姨妈”输掉比赛被男搭档记恨好多年、就连球场“一姐”都要找人借卫生巾、比赛前要全身脱毛、被紧身泳衣勒得全身红肿等等。
被视作禁忌话题的生理期“是我自己没有游好,对不起自己的队友。”
说这句话的是凭一句“洪荒之力”爆红全网的鬼马少女傅园慧,只是这个一向以率真活泼笑容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搞笑女生,这一次面对镜头却哭得泣不成声。
2016年8月14日上午的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中,中国队只获得了第四的成绩。
比赛结束后,傅园慧就一直蹲在场边,脸色惨白眉头紧皱,面对镜头采访,她再也无法抑制泪水,哭着说自己来例假了,肚子非常疼。
“但这也不是理由,是我没有游好。”傅园慧无比自责地道。
傅园慧难受得瘫坐在地上,甚至无法自己行走,只能被人抱着离开。
这令不少人遗憾地感叹道,“洪荒之力”终究败给了“大姨妈”。
与傅园慧有着相同遭遇的还有另一位游泳运动员赵箐。
2013年的游泳世锦赛上,正处于生理期的赵箐坚持参加比赛,表现超常惊人,最终夺得金牌。
可她在上岸之后,直接瘫坐在地,脸色惨白,神情痛苦不已,人前人后的反差令人心疼。
女性在生理期来临期间避免碰冷水,好好休息调养,基本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对女运动员来说,一旦重大赛事跟生理期撞上,这种常识却成了一种奢望。
摆在她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参加或放弃,但女运动员都不太愿意选择后者。
试想换作是自己,为了能够参加世界大赛,为了取得好成绩,付出了很多年的辛苦努力,结果临门一脚,却正好赶上生理期,基本没人愿意因为这个原因就让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这个道理就如同高考。
孰轻孰重,每个人心里都有衡量。
所以女运动员们就会选择咬牙上场,全程硬扛,或者提前服用能让生理期推迟或提前的药物,在比赛期间避开生理期。
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比如月经失调、恶心呕吐等症状都不可避免,心理上的负担也会加重。
因为对女运动员来说,能做的努力已经做了,最后比赛究竟是什么结果,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能发挥超常,取得不错的成绩,那自然是极好,一旦发挥失常,尽管真的是直接受到生理期的影响,却也不能直接这样解释,因为作为失败者,难免有找借口之嫌。
一名正值生理期的女运动员参加大型比赛,不仅面临着比赛失利的可能,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和队员之间的关系。
英国羽毛球金牌选手盖尔埃姆斯是为数不多敢于公开谈论这一话题的女性运动员,她回忆道,自己认识一个女选手,因为赛前没服药,在一场大型比赛中突然来了例假,导致输掉了本来赢面很大的比赛。
几年过去了,她的男搭档到现在还无法对这件事释怀,依旧在生她的气。
只能说,两边都很能理解,男搭档输掉比赛生气情有可原,但生理期这种事情却并非女选手自己可以控制的。
所以一场例假造成的困扰,绝非输掉比赛一时痛苦那么简单,很可能还是长期的,一不小心就得罪人,被记恨好多年。
生理期是每个女运动员都不可避免的头疼问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过去,女性运动员的生理期问题,在体育圈属于心照不宣的禁忌话题。
因为历来的传统忌讳,让女性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观念,那就是生理期不是一件能拿上台面说的事情,不应对外声张。
很多女运动员明明承受着生理期带来的痛苦,却在赛后对这个话题难以启齿,不约而同地保持了缄默,选择避而不谈。
其中最典型、最惨的当属印度女运动员了。
因为印度女性地位比较低,社会对女性设下的禁忌很多,其中就包括“月经”。
印度人对月经有着根深蒂固的忌讳,认为月经是污秽不洁的象征,所以来月经的女人低人一等。
因此当女性来月经时,她的家人不仅不会提供呵护关怀,反而对其避如蛇蝎,不许她们进入神圣的宗教场所和厨房重地。
很多印度女人连卫生巾都没用过,只是用几片裁剪的布料充当卫生巾,还要反复使用,非常不卫生。
原本很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印度却被这般污名化,这就导致印度女性拥有非常严重的生理期羞耻。
印度羽毛球“一姐”辛德胡曾发文鼓励印度女孩放下生理期羞耻,并自述曾在学校不得不向学长借了一块卫生巾,来度过长时间的练习。
2015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英国网球名将沃特森照例成为全场焦点,但这一次却是因为特殊情况。
只见在球场上向来从容自如的沃特森,这次比赛中居然全程一副神情痛苦,体力不支的样子,最后更是输掉了比赛。
赛后,沃特森坦言,导致自己状态不佳的罪魁祸首就是“大姨妈”。
这时人们才恍然惊觉,强悍如沃特森也不是铁打的,在赛场上也有致命弱点,区区一个生理期就能将其打败。
总之,前有沃特森,后有傅园慧,两人毫不避讳地在镜头前提起生理期这一话题,引得国内外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算是打破了女性运动员向来对生理期问题的集体沉默,生理期终于开始成为一个被公开讨论的话题。
能在镜头前大方谈起生理期这个话题,而不是难以启齿,已经是迈出的一大步。
但该如何克服生理期对女运动员比赛造成的影响,咬牙硬扛、药物控制、临时变阵......至今依旧都是一个没有确切定论的话题。
严格的体毛管理:比赛前要全身脱毛来自澳大利亚的游泳健将詹姆斯马格努森曾有一组非常有意思的对比照片。
人们发现他平时的训练照中,只着泳裤的他,和大多数西方人一样拥有十分浓密的毛发,遍布腋窝、胸膛、腹部,就连胡子都很茂密,荷尔蒙气息浓厚。
澳大利亚国内比赛时,人们发现,他把胡子刮了,身上的毛发似乎也有些稀疏了。
但到了奥运会,人们惊讶地发现,一颗“猕猴桃”直接变成了光滑“水煮蛋”!
詹姆斯马格努森浑身上下除了头发和眼睫毛,可以说一根毛也没有了——他把全身毛都给剃了。
体毛浓厚程度简直跟赛事重要性成反比,越是重要比赛,身上毛发越少,那么为什么要刮毛呢?
剃毛,是所有游泳运动员在大型比赛前进行的一种“仪式”,也就是刮掉泳帽和泳衣无法覆盖住的所有部位的毛发。
这个做法是为了让运动员游得更快。
因为事实证明,剔除手臂、腿部、背部以及所有暴露在水中的身体部位的毛发,可以减少摩擦阻力,改善流线型,提高游泳者对水的意识和感觉。
骑自行车和铁人三项的运动员刮胡子、腿毛也很常见,如果他们从自行车意外摔下来并在路上滑行出很远,他们的体毛就会像魔术贴一样粘住路面,连带着一块块皮肤组织都会被撕下来,这个后果非常吓人。
所以光滑的腿部会与地面的接触更顺畅,使运动员能够免受伤害。
更别提游泳是一项讲究争分夺秒的比赛,在游泳比赛中,差零点几秒就有可能是赢得金牌和空手而归的天差地别,所以只要能减少额外耗费的时间,运动员们愿意不惜任何代价,区区刮毛而已,更是不在话下。
20世纪50年代,剃毛这一方式开始被游泳界广泛采用,跳水和游泳运动员们在参加比赛前必须把暴露在外面的身体部位的毛发全部刮干净才行。
当然,除了有利于比赛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跟普通人平时脱毛一样,为了看上去大方美观。
尤其对一些比较注重颜值、力量、美感的比赛项目来说,比如除跳水游泳之外,还有体操、举重等。
对女运动员来说,刮毛更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颜值即王道的时代,观众们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运动员的实力,更会被他们的外表所吸引,越是实力与颜值兼具的选手,就越容易受到观众关注。
人们爱帅哥爱美女,喜欢欣赏一切与美有关的事物,是人之常情,但毛发无疑会成为破坏美感的存在,尤其对女选手而言。
男运动员们在平时训练,或是一些没那么重要的比赛中,还能松懈下体毛管理,偶尔展露出腋毛胸毛还能被当作雄性荷尔蒙旺盛的象征。
但女运动员们就别想了,毛发管理无论何时都必须做得十分到位。
只要是训练和比赛的场合,女运动员们都是永远保持着清爽干净的身体状态,下水后有如矫健白鱼,十分赏心悦目。
但这种赏心悦目的背后,却是女运动员们对自己的时刻高标准要求。
游泳这类运动项目的选手在参加比赛时的着装都比较清凉,露在外面的部位比较多,比赛过程中镜头是全方位存在的,对游泳运动员来说,不是入了水,外界就什么也看不清的,想怎么扑腾怎么扑腾。
即便在水下,也会有高清摄像机拍下运动员在水里的风姿。
因为服装缘故,如果事前没有将个人卫生工作做好,把体毛去除干净,动作间很容易走光,造成一些在外界看来尴尬不雅的现象。
镜头太过高清,一旦被记录下来,就是一辈子的事,出现这种失误,无论对运动员的个人形象,还是国家形象影响都不好。
所以光溜溜也是一种美,脱毛不仅让形象更好看,运动员自己也会有浑身清爽舒畅的感觉,更能以放松的心态投入到比赛中。
泳衣的困扰:光是穿泳衣就要穿20分钟对女运动员来说,异于男性的特殊生理结构给她们造成的困扰除了生理期外,还有身材。
这就要再次提到傅园慧了,这个大大咧咧的鬼马少女除了一句爆红全网的“洪荒之力”的梗外,还有一个名场面。
比赛结束上岸后,傅园慧漫不经心地随手调整了下自己的红泳衣,用手扯起往外揪了揪,结果因为太紧太贴身,泳衣啪的又弹了回去,疼得傅园慧当场呲牙咧嘴,表情失控。
事后傅园慧抱怨称比赛的泳衣太紧了,弹性太小,自己胸都给勒得一马平川。
女运动员的比赛泳衣非常紧身,一般都是专业设计的竞速连体泳衣,跟皮肤贴得严丝合缝。
正因为太贴身,穿泳衣时就是整个人拼命往里塞,穿起来非常困难,硬生生塞进去后,还要一点点调整,直至调整到完全合身,确保每个部位都在它该在的位置。
运动员们赛前光是穿泳衣就要花上20到30分钟,甚至还需要队友和工作人员来帮忙。
也许有人要问了,这是什么非人设计啊,不会把人勒得喘不过来气吗?这还怎么下水?
这当然不是非人设计,也是为了减少下水后的阻力,而女性胸部发育丰满,下水后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胸部,所以为了减少阻力,无论胸围多大的女运动员,穿上泳衣后,身材都会变得没有什么曲线感,宛如一块平板。
穿这么紧的衣服肯定会难受,胸闷喘不过气的状况时有发生,所以无论赛前还是赛后,都经常能看到游泳运动员下意识拉扯调整泳衣的镜头。
当然调整泳衣时也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泳衣弹性极差,一不小心反弹回去,皮肉非常遭罪。
即便是只着泳裤的男运动员下身也会被勒得难受,但为了防止出现短裤被水流冲走的尴尬场面,还是紧些好。
男运动员只用穿泳裤参加比赛,但女运动员却不能袒露上身,所以必须要穿塑身修形的紧身泳衣,也就是傅园慧所说的把人勒成平胸的那种泳衣。
可以看到接受采访时的傅园慧,浑身都是红彤彤的,这并不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的激动发红,而是被泳衣勒的。
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女运动员们摘金夺银时的光鲜亮丽,以及她们脸上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微笑,但她们背后那些难以启齿的辛酸苦楚却很少有人知晓。
当女性选择运动员这一行时,就注定她们未来要付出的、承受的都比男性运动员多出许多,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体能上。
即便这样,她们最终也并非每个人都能站到能被所有人都看到的位置,但起码,她们应当得到更多的理解尊重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