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太监当统帅,却比将军更爷们,明末勇卫营为什么战力彪悍?

天虹科技杂货铺 2024-04-10 00:23:22

明军

明末有一个特殊现象,作为爷们的将军纷纷落水当汉奸,从李永芳开始,继而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其后有吴三桂,最后有刘泽清、刘良佐、左梦庚,这些人都是掌握一方军权的总兵大帅,但毫无骨气。反而是一群太监统领的勇卫营忠心可靠,是明末军人最后的骨气。

一、明末军改

历朝历代太监虽然最受皇帝信任,但是军国大事真正敢让太监直接参与的只有十国时期的南汉和明朝。南汉朝廷,放眼望去,除了皇帝几乎都是太监,在这种情况下,太监出将入相,而明朝太监则是皇权的辅助,作为制衡外廷的手段,但在明末时期,太监却能独立领兵,并展现了对皇权的极大忠诚。

崇祯朝京军的编制上大体分为三种:第一是战斗力最弱、甚至作为处罚才出现的“净军”,真正的名字叫忠勇营,由司礼监太监管辖,比如崇祯二年,司礼太监李凤祥就提督忠勇营。其次是御马监管辖的腾骧四卫,仍以宦官为统帅,但从士兵到具体打仗的将领都是正常男性,作为皇帝的私军,待遇优厚,战力彪悍。第三就是京营,它人数最多,老底子是朱棣北伐时的军队,历史上战力剽悍,但进入到明末京营权贵泛滥、缺额吃空饷的情况严重,加上军队将领占役成风(士卒不训练,转而充当建筑队,四处赚钱),使得京营战力大减,而宦官以监军的形式参与京营戎政。

明朝武功太监

在明末乱局下,崇祯也知道枪杆子中出政权的道理,所以他登基之初就以改革军事为重要目标。崇祯元年,崇祯让宁阳侯、襄城伯、清平伯、诚意伯(刘伯温后人)在文华殿商量军改之事,最后决定让襄城伯李守錡提督京营,负责具体改革。但京营已经成了勋贵们的油库,让勋贵们自己挖自己的肉,自然不可能,所以军改失败了。

京营改革失败,崇祯便将军改方向转向了建立新组织,在这种背景下勇卫营就出现了。

二、勇卫营的出现也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明史·孙应元传》记载,勇卫营就是在原御马监管辖的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等四卫中选拔精锐组成一卫,名曰勇卫营,由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训练,“遂成劲旅”。明末地理学家刘献廷更是直言:京军十万,能用者唯六千勇卫营而已。

明军

表面上看,不过是将四卫合为一卫,似乎没啥必要,但这背后却有巨大的权力斗争,可以说勇卫营实际是宦官权力斗争的结果。有明一代,太监有二十四衙门,每个太监最想进的自然是掌握政权的司礼监,其次便是掌握军权的御马监。司礼监和御马监,一个掌政治、一个掌军事,为内廷文武,自然二者的斗争最为激烈。武宗时期,八虎之一的刘瑾为司礼监掌印,八虎之一的张永则在御马监当左丞,两人的矛盾就十分突出。

根据《明史》记载,最先提出合并四卫的居然是司礼监掌印曹化淳。曹化淳在崇祯五年提出的改四卫为勇卫,被认为是勇卫营出场的时间。根据故宫明清档案来看,此后勇卫营的提督不是御马监而是司礼监!比如崇祯十二年有“总督勇卫营军务掌御马监印司礼太监曹化淳”,崇祯十五年有“提督勇卫营司礼监太监王裕民”,弘光时南京勇卫营由司礼监掌印韩赞周管辖。所以可知合并后的勇卫营表面上属于御马监,实际已经为司礼监所操纵,这也意味着内廷斗争至明末终于彻底分出胜负,司礼监终于夺取了御马监最根本的利益——军权。虽然名义上司礼监太监提督勇卫营,但作为大明内相还要天天伺候皇上,司礼太监自然没时间去军营,所以在崇祯朝真正直接统帅勇卫营的是太监刘元斌、卢九德。

明朝大太监

三、勇卫营居然是明末最忠心的部队

虽然勇卫营的出现带有巨大的政治目的,但作为天子直辖禁军,待遇优厚,军纪严明,而且负责训练军队的将领如孙应元、周遇吉、黄得功等,都是大明的忠臣良将,少跋扈,在他们的带领下,勇卫营可是明末军队中的一股清流。《三垣笔记》就说:“刘内臣元斌尝监军讨贼,过雄县,军纪颇严。”

原本京军的目的是拱卫京师,或跟随天子出征。历史上京军出动多为了北抗蒙古,镇压农民起义则开始于正统末年。正统时,京军第一次出动对付江西的邓茂七之乱。自明末以来,官军剿贼无功,所以崇祯皇帝就越发倚重勇卫营。崇祯九年,勇卫营第一次参加抗清战斗,经过和清军野战,强化了自身战力。

清军

崇祯十二年,杨嗣昌督师襄阳,执行四正六隅十面网的策略,随即勇卫营在太监刘元斌和卢九德的带领下,纷纷南下参战。但明末农民军不仅在于剿,还在于朝廷无法安置难民和处置天灾,所以正面战场上虽然官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农民军屡剿不尽,反而越做越大。最后孙应元在崇祯十五年的河南剿贼战役中孤立无援,阵亡。周遇吉在山西战场死守孤城宁武关,迟滞李闯贼军,城破之后,周遇吉力战身亡,周家阖家死难,李闯屠城泄愤。黄得功则跟随卢九德撤入凤阳。

四、勇卫营的后续

今天有句戏言,说“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何处能满饷,关外汉八旗”,虽然有一定片面性,但无疑揭示了明末明军战力低下的原因。真正能满饷的不过是各军将的亲信家丁,除此以外,即便是京营,也是叫花子军队。而勇卫营作为皇帝直辖,太监直接领导的军队,克扣之事较少发生,所以战力较为彪悍。

汉八旗

但是随着勇卫营南下,京城又陷入空虚状态。勇卫营几大战将死后,勇卫营主力基本丧失殆尽,名存实亡。加上李闯势大,卢九德率领残部只能滞留南方。而只剩京军和净军,李闯兵到北京,京营不战而降,崇祯上吊身亡。作为勇卫营统帅的卢九德,随即利用军权扶植了福王登基,因此被赏提督南京京营。勇卫营残部则跟随黄得功镇守芜湖。随着清军南下,江北三镇溃败投降,黄得功是唯一一个抵抗清军的总兵,但是独木难支,最后殉国,勇卫营也全军覆没了。而作为统帅的卢九德见国事日非,于绝望中恸哭于殿上,南京沦陷后下落不明,但《戴名世集》说他开南都“降”。

文史君说

勇卫营可谓大明最后的禁军了。永历时期,复设勇卫营,由著名的基督徒太监庞天寿率领,凭借基督徒身份,他招募了300多名葡萄牙火枪手,勇卫营战力大增,他们跟随永历帝流转于西南四省,忠心耿耿,最终和南明同归于尽。

参考文献

潘星辉:《明末勇卫营》,《明史研究》2001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0 阅读:13

天虹科技杂货铺

简介:这里聚集了所有想要的内容,实用工具和黑科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