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中,这支部队伤亡巨大,占总数1/3,却不是战斗连队!

陈冠任 2024-09-12 18:05:42

1953年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是一场让全世界震动的战斗。在战斗中,志愿军第15军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打出了“千岁军”的威名。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牺牲。

45师政委聂济峰后来回忆说:

“其实战役开始,伤亡比较大的并不是战斗连队,而是运输部队。”

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一、第二阶段中,志愿军运输部队的伤亡,占到了整个部队伤亡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战斗伤亡。

为什么反而是运输部队牺牲这么大呢?

因为敌军的炮火十分厉害,只要被一个炮弹碰到,人就不行了。比如像第一阶段,总要把捉到的敌人俘虏送回来,以便了解敌情,常常为了送一个俘虏,志愿军得伤亡十几个人。因为送的俘虏不能被打死,甚至还要想办法保护他,所以伤亡就多。

还有,为了运送一位伤员到后方治疗,结果阵地上的伤员没被送下来,反倒运输的战士们又增加十多个人的伤亡。

这样一来,部队的伤亡数字就不断上升。聂济峰说:“真正阵地上的伤亡也有,不是那么多。”

这个情况,立即引起了军部的重视。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摸索,办法有了!即,敌人的炮打来怎么办?如何对付敌人,包括前方和后方的炮火封锁?志愿军的办法是:负责运送弹药或转移弹药的运输员不能一直负责到底,而是采取分段运输方式,你一段我一段。

渐渐,大家对敌人在自己管辖地段内的炮火封锁规律摸准了,就有了对付的方法。于是,各个部队之间,你运输的炮弹、子弹,送到一个地方,我再接着继续运下去,并且,一路上,都有人指挥。

与此同时,为了躲避敌人的炮火,沿途修筑的掩蔽部,明显地增多了不少——以备运输员及时躲避。

这样,整个运输在前前后后就有了秩序。从前沿阵地到后方,无论是弹药运输,还是伤员,都井然有序了,于是就大大避免和减少了伤亡。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十大王牌军》一书记述了15军在上甘岭作战的全过程,该书为经典军事畅销书。

0 阅读:87

陈冠任

简介:中国近现代史学者,作家,自媒体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