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爸爸和北大妈妈养出三个“苦瓜娃”,缓解了我的教育焦虑

樊稠说育儿 2024-07-26 04:20:36

人生的路有很多条,每一条都有它独特的风景。

学会接纳孩子,才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作者 | 可乐妈

最近在网上看到奥运冠军邹市明吐槽自家三个儿子的视频,没忍住笑出了声。

邹市明,16岁进入贵州拳击队,短短几年就成为国手。

在国家队的时候,拿过20个全国冠军,还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两次夺得金牌,是当之无愧的“拳王”。

拥有这样金光闪闪履历的邹市明,经常会被周围人问三个儿子有没有子承父业打拳击的?

最开始的时候,邹市明也满怀期待,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衣钵。

毕竟,虎父无犬子嘛。

所以老大从小就被邹市明养得白白胖胖又壮实,一看就是打拳击的好苗子。

不仅如此,为了培养老大对拳击的兴趣,邹市明有事没事就会在家里带着拳套比划几下,他老婆则经常带着儿子去看比赛。

后来,邹市明又亲自为儿子定制专业的训练计划。

就这样,老大终于成功地……爱上了篮球。

邹市明心想,大号练废了还有小号。

可没想到,老二一出生就瘦瘦小小,怎么看也不是那块料。

但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邹市明还是带着老二进行各种体能训练,希望能将孩子变成种子选手。

结果,老二练着练着,成了老大的篮球搭子。

没办法,邹市明只能将目光投向老三。

好消息是老三跟哥哥们不一样,他一点也不喜欢篮球。

但坏消息是他同样也不喜欢拳击,每天在家不是翻跟头,就是打枪战,一心想成为超级英雄,拯救世界。

这下,老父亲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他苦笑着感叹:“这就是所谓的桃李满天下,自家结苦瓜。”

或许有人会说了,学武不行,还可以学文啊,毕竟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北大硕士毕业,孩子即便不是神童,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冉莹颖却在表示,自己的三个孩子都是“学渣”。

老大写个作文,磨一个晚上都磨不出来。

老二更过分,老师在台上讲课,他就在纸上画圈圈,语文、数学、英语不及格,全班倒数第二名。

老三已经上中班了,但26个英文字母还不认识……

不禁让我想到北大教授丁延庆的一番话,他说:

“不管你多么优秀,你的孩子大概率都是一个普通人。作为父母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学会接纳孩子,这对家长和子女都好。”

还记得之前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吗?

佟大为和宋佳在里面饰演一对高知父母,两人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后来,佟大为成了设计院知名的设计师,而宋佳,年纪轻轻就做了公司的销售总监。

这样的知识分子家庭,平时接触的人也都是高层次的。

这让他们一度误以为,女儿将来当学霸、进名校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直到被孩子的成绩单打脸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以后大概率是不如自己的。

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随处可见。

爸爸6岁就读纳霍德卡外语学校,精通中日韩等多国语言,妈妈名校英文翻译专业高分毕业。

结果,满分100的英语考试儿子考了36分。

女儿至今不会讲母语俄文,也不会弹舌。

还有一位网友,父母都是60年代的机械设计博士后,两个高级工程师,数理化成绩自然没话说。

可她自己,150分的数学试卷只得了37分,大学延迟毕业,上了五年没能顺利毕业。

管你是清华还是北大,遇上一个学渣娃,照样焦虑得直挠头,无奈得直叹气。

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爸爸,咬牙给儿子买了学区房,每天亲自上阵辅导孩子的功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儿子拿回了拼音10分的成绩单。

班主任打电话家访,问他是什么学历。

老父亲实在没脸说,只敢说自己读到了小学。

笑归笑,但统计学上的“均值回归”理论早就告诉了我们:

高个子父母的下一代,不会无限制地高下去;矮个子父母的下一代,也不会无限制地矮下去。

任何偏离平均值的事物,无论身高也好,智商也罢,冥冥中总有一种力量,使它们归于平均值。

在这样的客观规律面前,再优秀的父母也只能认命。

如果不能接受现实,丢掉不切实际的期待,那么大概率,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曾经看过一组数据:

在全国,只有前6%的孩子有机会考取一本,能读985的只有0.79%,能读211的只有2.41%,想读清华北大,你必须进入全国的前0.03%。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些金光闪闪、一飞冲天的别人家孩子,本就是凤毛麟角。

而这世界上,90%的人终究会归于平凡。

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非要盲目鸡娃,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伤了孩子,也伤了亲子关系。

电影《年少日记》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郑有俊的父亲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人上人的精英律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格外上心。

然而,有俊虽然天资聪颖,但哥哥有杰却是资质平平。

上课的时候,有杰总是不自觉走神,回家后就喜欢看漫画,成绩在班里只能排29名,连一首钢琴曲也弹不好。

为此,父亲经常气得拿鸡毛掸子打有杰,大骂他是垃圾,甚至威胁说要放弃他。

有杰也曾试图努力,达到父亲的期待,但却怎么都做不到。

有杰痛苦不已,把所有的错都归咎于自己的存在。

最终,年仅十岁的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父母的期待和焦虑,最终都会转化成孩子肩头的压力。

积压得多了,孩子早晚有一天会崩溃。

人物访谈类节目《凉子访谈录》中,有个女孩也有类似的经历。

妈妈望女成凤,即使女孩的成绩很好,妈妈也很少表扬她。

有一次数学考试,她得了97分,已经是班里的第一名了。

可妈妈不仅不高兴,反而冷冰冰地问:“剩下的那3分哪里去了?”

听了这句话,女孩一下子就崩溃了。

后来,女孩虽然达到了世俗意义上优秀的标准,但却患上了抑郁症,总觉得自己不够好,永远在在讨好别人。

在工作中,被同事中伤,被老板PUA。

她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怨恨妈妈。

上学时,每到放假她宁愿做兼职也不回家;工作后,更是以工作忙为由,拒接妈妈的电话。

这世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9%的人小有所成,1%能大成。

但平凡不等于有罪,普通也不等于不幸。

如果能接纳孩子的普通,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孩子,父母的焦虑少了,孩子的痛苦自然也会少了。

或许有人会问,孩子平凡难道做父母的就只能两手一摊,什么都不管了吗?

当然不是。

文章开头提到的邹市明、冉莹颖夫妇就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除了鸡娃和躺平外,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

那就是在看清事实,接受现状后,用陪伴和坚持,给孩子打造出一片适合自己的土壤。

邹市明夫妇的三个孩子,看似学渣,文武双废。

但在妈妈冉莹颖眼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老大不仅有礼貌,而且乐于照顾两个弟弟;

老二擅长理财,自己去夏令营担心妈妈在家吃不好,会把自己的存款偷偷放在妈妈的柜子里面;

老三情商高、会说话,总能让人感觉心里暖暖的。

所以,在爸爸妈妈的接纳和支持下,三个孩子虽然没有继承拳王衣钵,也没有成为学霸,但依旧各有各的优秀。

老大因为擅长打马球进了国家队,还是青少年队的副队长,拿了不少篮球比赛的奖项;

老二发掘了自己的高尔夫、篮球、足球、骑马的天赋;

老三则自学了蛙泳和潜水……

美国教育学家拿破仑·希尔曾说:

“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父母总盯着孩子的缺点,认为管好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比起拔苗助长,孩子更需要的,其实是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而不是以爱的名义让他活成父母人生的复制品。

纪录片《了不起的妈妈》中,有个叫李琦的海淀妈妈,是海归学霸,谷歌高管。

老公从小到大也是学霸,一路保送到大学。

但儿子小帅在四十多人的班级里,一直稳定在班级后十名,并且好几次数学考试都没达到平均分。

李琦一开始也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但后来,她逐渐认识到:

“孩子有他的使命,有他自己的道路,只是现在父母还没有看见”。

她观察到儿子虽然学习不好,但胜在专注、有主见,一旦认定了什么,就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

所以,小帅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但却有一身的技能。

小帅在B站通过上传自己剪辑的视频,积累了不少粉丝;

在学校里,还跟几个同学一起组建了个微型出版社,连载了14本书籍,读者遍布各个年级,连老师看到了都啧啧称赞。

流云之上,晴空万里。

人生的路有很多条,每一条都有它独特的风景。

就像纪录片的导演张同道说的:

“每个孩子的天性各不相同,他们应该有不同的成才方式和成长经历。教育不是工厂铸件,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生产模式。”

为人父母最好的修行,其实是给孩子搭桥铺路,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记得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

“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来衡量其价值。

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的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不小心折伤了翅膀,才落到了我们的怀中。

他们可能平凡普通,可能不会如我们所愿,但仍然珍贵、独一无二。

不是非要让一棵小草成长为苍天大树才算成功,把一棵小草培养成一棵健康的小草,一棵心怀热爱的小草也是一种胜利。

点个赞吧,与所有家长共勉。

0 阅读:19

樊稠说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