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俸禄到底有多低 清朝官员的俸禄包括俸银和禄米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

清朝官员的俸禄到底有多低 清朝官员的俸禄包括俸银和禄米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然而,清朝官员的俸禄普遍较低,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 根据清朝《户部则例》卷七记载,清朝官员每年的俸禄(白银)是:一品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五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零五两,五品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九品三十三两。当时中央各部的尚书、侍郎以及地方最高级官员总督、巡抚,一般是二品、三品官员,极个别属一品官。 然而,即使这么低的俸薪,有些官员往往还领不到全额,清朝政府常用扣俸、罚俸的方法处分官员。如康熙初年,有的地方官在任仅两三年时间,被处罚的俸银则达到二三十年之久。 雍正帝执政后,认识到俸禄过低难以维持官员的基本生活,开始推行“养廉银”制度。每名官员“养廉银”的多少,与他们的官品级别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所辖地区的大小、地方的贫富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决定的。一般来说,养廉银数额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远高于其工资。然而,养廉银并没有真正令官员廉政,反而助长了地方官员的行贿之风。 总的来说,清朝官员的俸禄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其生活需要,这也是导致清朝官员贪污腐败问题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0 阅读:57
理科男是个历史小迷弟

理科男是个历史小迷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