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顺利攻克锦州,其驻军首领范汉杰也在逃亡路途中被成功俘获。
对于这位曾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时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决定亲自审问。
可是当林彪见到范汉杰以后,还未开口说话,范汉杰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告诉我,是谁决定先打锦州的?”
林彪先是一愣,继而说出了答案,范汉杰听罢不禁感叹道:“非雄才大略难下此决心!”
我们不禁好奇,当初攻打锦州的决策到底是由谁定下的?为何会让范汉杰如此震惊?想要知道这一切,还要从范汉杰当初的热血抗日说起。
热血抗日1896年,范汉杰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他的父亲是清末的一名宿儒,故而其家境虽贫寒但却是颇负名望的书香门第。
其父早年曾在乡里创办梓里公学,故而范家子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不仅个个读书明理,而且胸怀天下,范汉杰的两位兄长更是先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父兄的指引之下,范汉杰自小便立下了宏图大志,那便是以读书为己任、立志报效祖国。
1911年,15岁的范汉杰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院,毕业后曾担任过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广东盐务缉私江防兵舰长等职务,虽几经辗转但却始终未能找寻到自己的理想所在。
1924年5月,范汉杰得知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区即将建立一所陆军军官学校的消息,这令他顿感兴奋不已,虽然彼时的他已从军多年且将近而立之年,但是蕴藏在心中的热血却未曾冷却。
于是,怀着对革命理想的憧憬,范汉杰义无反顾地报了名,最终被成功录取,成为黄埔第一期学员中最为年长的一个,同时也是唯一拥有着少将军衔的学员。
对于范汉杰来说,进入黄埔军校既是期待已久的夙愿,更是重新开始的起点,他像其他学员一样,从头做起、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学习之中。
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范汉杰紧跟着便参加了两次东征,并于1926年夏跟随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
由于其实战经验丰富且屡建奇功,范汉杰很快便得到了提升,一路从团长直升为师长,成为黄埔一期学员中最早担任师长的人。
从1927年8月开始,范汉杰被派往海外留学,他先后在日本、德国等地考察深造,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九一八”事变爆发,身处异国他乡的范汉杰当即决定回归祖国,同无数中华儿女一起共赴国难、热血抗日。
全面抗战期间,范汉杰奉命在中央军校训练将校军官,他自知责任重大,遂将平生所学倾囊而出,将西方战斗模式与我国实战经验相结合,化洋为中、尽心施教,为国难当头的祖国培养出了大批优良军事人才。
淞沪会战之时,范汉杰率领着第一军紧急奔赴上海参战,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巷战,对虹口、杨树浦、浦东等处敌营予以了有力打击,成功阻击了后继敌军。
1938年春,日军对晋南地区展开疯狂进攻,当此危难时刻,范汉杰挺身而出,率领全军同同日寇血战到底,虽然终因寡不敌众而伤亡惨重,但全军将士宁死不降的气势令敌军胆寒,作为主帅的他更是被敌人惊呼为“大胆将军”。
待到日军投降以后,范汉杰因战功卓越而被国民政府授予了胜利勋章,这既是对其在抗日战争时期所立功绩的极大肯定,也是他人生历程中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
攻打锦州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罔顾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由此开始。
由于个人政治立场不同,身处国民党阵营的范汉杰无可避免地卷入到这场内战之中,有鉴于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卓越表现,蒋介石对其青睐有加,任命他为东北战区“剿总”的副总司令。
受此重任,范汉杰自然也是雄心壮志,一心贪功的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违背民心民意的倒行逆施。
经过两年多的生死鏖战,国共两党之间的攻守之势已逐渐发生改变,待到1948年秋天,解放军驻扎在东北地区的总兵力已经超过100万人,而彼时的国民党军总兵力仅55万。
当此时节,东北野战军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通过前期作战,他们已成功地将国民党的这些军队分割包围在了沈阳、长春、锦州等孤立地区。
面对如此有利形势,东北野战军接下来如何排兵布阵是当时党中央所要重点考虑的一件大事。
按照当时东北野战军统帅林彪的想法,率先攻打长春似乎是最为便利的一个选择,一来长春距离我军主力所在地区最近,二来他们的守军只有10万人且四周无援,攻打起来几乎要相对容易一些。
然而,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军委却提出了不同意见,那便是优先攻打锦州。
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决断,毛主席完全是出于对整个解放战争局势的考量,当其他人还纠结在东北战区上的胜败得失之时,他老人家的目光早已透过东北战事看到了全国战局。
单从东北情况而言,率先拿下长春确实不是难事,但这种打法在给国民党军造成重创的同时,也会让他们心生退意,极有可能会为了保存实力而迅速退出东北战场,从而在未来华北战场上对我军造成极为不利的战争态势,甚至会影响解放全国的进程。
而锦州的状况则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锦州位于辽宁西南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极具战略意义,它西连“京津冀”,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东北内陆与渤海的黄金地带,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毛主席看来,此时的锦州就相当于东北国民党军通向关内的大门,如果东北野战军能抢先一步将这扇大门关上,那么被困守在东北的国民党军就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东北战场的主动权也将牢牢地掌握在我军手中。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毛主席坚决主张先打锦州,他在发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诙谐地将这一英明决策称之为——“关门打狗”。
同年9月,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林彪调集东北野战军主力共11个纵队,正式发起锦州战役。
而此时驻守锦州的国民党将领正是范汉杰,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东北野战军居然会跳过长春转而攻打锦州,这让他顿时感到措手不及,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
一场大战即将开始,孰胜孰败,范汉杰的心中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兵败被俘锦州战役开始以后,东北野战军迅速抢占先机,他们以迅雷之势接连攻克昌黎、北戴河、绥中、兴城、义县等地,25万大军直逼锦州城外。
面对东北野战军的猛烈攻击,仓皇上阵的范汉杰孤掌难鸣,很快便落了下风,于是他一面指挥军队苦苦支撑,一面急电蒋介石速来派兵支援。
蒋介石惊闻锦州被围后,亲自飞往沈阳督战, 不仅火速派去大量援兵,还专门派了一架直升飞机,以空投信件的方式告知范汉杰做好随时撤离锦州的准备。
刚愎自用的范汉杰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而是决定坚守锦州,幻想着等待援兵到来之时,可以对东北野战军实施内外夹击,从而实现锦州突围。
在东北野战军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信念面前,范汉杰的幻想很快就破碎了,经过30多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曾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锦州城土崩瓦解,国民党残余部队四散溃逃。
眼见着大势已去,范汉杰慌忙携妻逃走,最终在锦州城东南方向的一条小路上被我军成功俘获,这位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挥洒热血的英雄彻底沦为了国家的罪人,实在是令人感到唏嘘不已。
而更为可笑的是,直到被俘之后,范汉杰依旧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失败?而对于东北野战军率先攻打锦州的决定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当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亲自审问范汉杰的时候,他终于按捺不住地询问道:“是谁决定先打锦州的啊?”
林彪看着他,淡定地说出了答案。
当范汉杰得知了事情的全部来龙去脉之后,他不禁大彻大悟,惊呼道:“真是非雄才大略之人难以下此决心啊!这锦州城就如同是一条扁担,一头挑着东北,一头挑着华北,现如今被拦腰切断,再想恢复元气怕是不能够了。”
而接下来的东北局势也的确如范汉杰所预料的那样,东北野战军在夺得锦州以后,成功地关上了东北的陆上大门,国民党军队再无退回华北的可能性。
接下来,解放东北之路正式开始,和平解放长春、聚歼“西进兵团”、攻占沈阳营口,及至1949年11月,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解放锦州,这看似比较随机的一个决定,却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央军委深思熟虑后的英明决策,不仅对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进一步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而兵败被俘的范汉杰也在此一役中彻底醒悟,真心实意地拜服于我党的高瞻远瞩之下,从此洗心革面,踏踏实实地在监狱中接受劳动改造。
1960年,范汉杰因表现良好而获得最高人民法院的特赦,重新恢复自由的他开启了崭新的生活,晚年的他曾撰写《锦州战役回忆》等文章,可见当年的那场战役,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结语:锦州之役堪称范汉杰一生的重要转折点,无论是我党的英明决断所带给他的深深震撼,还是兵败被俘后的幡然悔悟,所有的这一切都对他的后半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在解放战争中,因立场不同,范汉杰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所立下的卓越功勋,历史将会给予他最公正的评判。
参考资料:抗日战争纪念网:《范汉杰》
中国军网:《攻克锦州——“关门打狗”战辽沈的关键之战》
北京日报:《辽沈战役,明知打锦州是一招“险棋”,毛主席为何仍然敢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