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深圳市中心约一百公里的粤东地区,那里有一块深圳的飞出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从当初的深圳、汕尾两地合作共建,到现在的深圳全权主导,再到成为深圳的10+1区,深汕特别合作区这一路的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不少风波,但最终还是发展起来了。
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起来后,海丰县又建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拓展区的范围包括了相邻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梅陇、海城、附城、城东、联安和公平六镇,值得一提的是,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的竟然也是深圳,深圳为什么能得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的主导权呢?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历程深汕特别合作区并不是本身就有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深汕特别合作区4镇原本只是海丰西部经济最落后的农渔小镇,4镇总人口才7万人左右,GDP也只有几亿元。
2011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始建立,规划面积468.3平方公里,包括鹅埠、小漠、鲘门和赤石4镇,深汕特别合作区由深圳和汕尾合作共建,刚开始深汕特别合作区也是发得热火朝天,因为深圳、汕尾两地都寄予厚望,但好景不长,处于大开发大建设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没几年就歇下火来,原因竟然是因为政策、制度等方面出了问题,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全国首例,所有的进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偶尔摔一跤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因此深汕特别合作区有几年的时间是处于停止状态的。
2018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做了重大调整,改由深圳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一切,相当于深圳的10+1区,从这一年起,在深圳的全面主导下,深汕特别合作区再次腾飞起来了。
经过几年的大开发大建设,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慢慢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这里还将被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城,为了保障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
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人口大约在15万人左右,2024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GDP为100.65亿元,同比增长65%,预计全年将达到200亿元以上。
深圳为什么选择在汕尾建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是广东的首富,2023年深圳GDP高达3.46万亿元,深圳人口大约有1800万人,但深圳的土地面积却不足2000平方公里,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之前还只是一个小渔村,GDP不足2亿元,没想到只花了40多年的功夫就发展成为了国际大都市,这速度,无人不为之赞叹。
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的土地资源所剩无几,当下之举,就是拓展土地空间,深圳最初的目标是惠阳-惠东沿海一带,和惠州谈了几次都没谈成功,最后只能舍近求远来到了汕尾。
鹅埠镇最早也是深圳-汕尾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由于当时鹅埠镇的交通滞后等原因,实际上那时从深圳转移过去的企业是屈指可数的,当深圳领导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发现这里已经是广东为数不多的宝藏地方,这里靠山面海,景色怡人,关键是人口不多城建规模又小,非常适合连片发展,还能打造深海良港促进出口。
汕尾当时的经济全省倒数第二,非常渴望经济能得到发展,当深圳领导说明用意时,汕尾表示一百个赞同,就这样,全国首个深汕特别合作区就这样在汕尾诞生了。
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起来了,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应运而生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起来后,海丰县领导看见了发展机遇,“这可是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何不在紧邻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梅陇、海城、城东、附城、联安、公平等镇建立深汕特别合作拓展区,这样一来,不是能够更好的承接深汕特别合作区上下游产业链的转移吗?于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就这样应运而生,但最终谁也没有想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的主导权却落在了深圳手里,深圳为什么能得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的主导权呢?
深圳为什么能得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的主导权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3个原因:
1、如果是深圳和汕尾两地共同主导,那样很容易产生分歧,毕竟建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初期就因为政策和制度问题产生了分歧,搞得合作不下去了,有了前车之鉴,不可能再犯同样的问题。
2、汕尾相信深圳有实力和能力,把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3、深圳为什么愿意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我认为深圳是有目的的,深汕特别合作区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对深圳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深圳很可能借此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的时机,顺势把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6镇纳入到深圳的版图内,先前有了深汕特别合作区4镇,再加上拓展区6镇,足够深圳开发很长时间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关注“三哥话事”,每天和大家分享不同又有趣的真实故事,觉得有意思就点个赞吧,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谢谢!
能不能把整个汕尾都纳入深圳?
因为让汕尾来管,些时候修路都还没有正式开始呢[笑着哭]
深圳理应反哺广东,承担共同富裕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