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吴平忠侯萧景与王夫人合葬墓
大晋第一忠臣刘裕
2024-06-19 13:50:22
一、墓主生平
萧景(477年~523年),本名萧昺。因《梁书》成书于唐朝,为了避李世民祖父李昞讳而改(别称李昺)。萧景字子昭,南兰陵郡人。梁武帝萧衍父亲叫萧顺之,萧顺之的三弟为萧崇之,萧景即萧崇之的长子。
普通四年,萧景在郢州去世,归葬建康,时年四十七岁。追赠为侍中、中抚、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即梁吴平忠侯萧景。
萧崇之的儿子名字全部是日字头,长子萧景,次子萧昌,三子萧昂和四子萧昱。萧顺之的儿子倒是没有发现特别的取名规律。萧衍儿子则全部为绞丝旁,如萧统、萧纲、萧绎和萧纪。
关于南梁的王侯,有个大致的方法判断他和萧衍的谱系,即萧衍皇帝本人的亲兄弟和儿子封王,稍远一点的堂兄弟、堂侄和孙辈封侯。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判断方法,嗣封王爵需要另外考虑,比如萧憺-萧亮-萧毅。
二、墓葬情况
经王志高教授的判断,萧景墓葬其实有两块区域。第一次下葬的地点,即今天文保碑标注萧景墓的位置。第二次下葬地点,是现文保碑萧伟墓石刻。
1.现文保碑萧景墓石刻
目前地面上有一尊石辟邪和一道石柱,地下其实还有残缺的辟邪、石柱和园墙等,只是没有放置地面展示。
这尊辟邪保存较好,为南京市市徽的原型,我们在金陵通交通卡、南京大学校徽和南京理工大学校徽等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时隔1500年,其上的勾云纹和卷云纹等仍非常清晰。
石柱是南京地区南朝陵墓石刻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没有之一。从下往上由柱座、柱身、柱额、柱盖和小辟邪组成。
柱座呈上圆下方,方形基座浮雕神兽,上有双螭合围;柱身中下部依然由24道直棱纹修饰而成,上部则是夹杂着一圈绳辫纹的束竹纹;柱额为反左书,上刻“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柱额由三名托额力士奋力托举,再往下则为一圈交龙纹,一圈绳辫纹。绳辫纹和束竹纹模拟的是将一圈竹子捆扎在粗木芯之外,因而得名。
此处陵园经过大范围的勘探,并未发现墓室的身影,因而有学者推测,该墓可能已经毁于侯景之乱中。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