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报道赣州:红土地高质量发展春潮涌

中国江西网 2023-05-09 10:14:58

红土地高质量发展春潮涌

——开局之年看赣州

人民日报记者 张毅 郑少忠 刘维涛

赣南,重峦叠嶂,满目葱茏,岭上开遍映山红。

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赣州于都县,新落成的长征大剧院内,《长征第一渡》演出震撼人心。80多年前,飘扬的红旗,正是从这里出发,在大地上走出一条“红飘带”。

对这片英雄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2019年5月22日,在听取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

▲赣州城市风貌。摄影︱朱海鹏(人民视觉)

2012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进入新时代以来,赣州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奏响了崛起奋进的昂扬乐章。

深入这片革命老区,发现这里变了,变得更加年轻、更加从容,实现目标的信念更加执着而坚定。

行走赣州,看什么?

看交通,通江达海,活力迸发——

坐上赣深高铁,翻越岭南群山,只需两个小时便到达深圳。“背包客”们乘坐高铁来赣州看古城、逛宋街,品尝客家美食。“节假日要排队等座呢!”餐饮店老板喜笑颜开。

一年来,瑞梅铁路、长赣高铁开工,瑞金机场、五云码头主体完工,寻龙高速建成通车,“三纵三横六联”的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7条59.1公里快速路投入使用,综合交通路网加速成形。

大动脉通,微循环畅。车行赣南,青山绿水间,柏油路串起一个个白墙黛瓦的村落。老区人民从双脚丈量到抬脚上车,驶入发展致富的快车道。

交通先行百业兴。江西供销(信丰)冷链物流园里,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图,数据闪烁,一条条物流线,汇成“金色飘带”。沿着这条“飘带”,香甜可口的赣南脐橙,发往全国各地,走向百姓餐桌。

82岁的袁守根不曾想到,他50多年前带回的脐橙树苗,如今已漫山遍野,山上果园甜蜜生金,老区人民喜上眉梢。

围绕小小脐橙,赣州文章越做越大,种植面积达178万亩,形成了果汁、精油、分选设备制造等全产业链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品牌价值686.37亿元,“世界橙乡”名扬天下。

看创新,换挡升级,动力澎湃——

在赣州大地上,如脐橙一般蓬勃生长的,还有一株株“科技树”“产业树”,创新驱动,发展跃上新平台。

在定南县岭北镇三丘田稀土矿山的数字化信息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智能显示屏上观察着一个个数据。“通过矿山生产过程控制,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成本降低了10%左右,形成了离子型稀土矿山智能、高效、绿色开采新模式。”矿企负责人黄凯龙介绍。

走进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烧结生产车间,高性能烧结炉在高速运转,却只见一两名工人。公司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智能化改造,研发的稀土电子材料绿色设计平台成为国家级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

“在赣州,你可以看到稀土产业正在从单一资源开采,向补链、延链、强链的高质量方向奔跑!”在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齐涛看来,在新材料产业的带动下,未来赣州有望成为科技高地、人才高地。

2022年,赣州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规上营收分别突破2000亿元、1600亿元、700亿元,分别增长24%、21%和79%。

看开放,内引外联,抓住机遇——

赣州国际陆港,龙门塔吊下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整齐排放。随着汽笛响起,满载着农产品、电子产品、家具的铁海联运班列驶出陆港,驶向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世界。

一子落定满盘活。国际陆港使赣州融入新格局,服务大战略,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赣州最大的区位优势是毗邻大湾区,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战略提供的历史机遇,对标湾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实现产业承接和产业升级。”赣州市市长李克坚说。

“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做到”,昔日苏区干部好作风,化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真行动:8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企业开办半天办结,超过1300项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政企圆桌会议、安静生产期等制度,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2023年一季度,赣州市外贸进出口23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65.9亿元,同比增长36.9%。

看民生,安居乐业,美丽平安——

今年4月,赣州市在江西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中拿到第一名。这是江西省委、省政府2013年开展分类综合考核以来,赣州市连续10年获得全省先进。

高质量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宜居的环境、更稳定的收入和更幸福的生活,986万赣州百姓分享了发展的成果。

“出门就是公园,空气清新,健身设施齐全,每天都是好心情。”赣州蓉江新区温馨家园小区的居民廖桂香难掩喜悦。

2022年,全市民生支出达849.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6%;城镇新增就业7.9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56万人;新增学位7.02万个,总量达到159.4万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10年全省第一。

当然,赣州人最骄傲的,人们必要去看的,还是那条永不褪色的“红飘带”。

4月18日一大早,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红军烈士后代孙观发老人便起身收拾,将桌椅擦得一尘不染。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州期间来到潭头村,同孙观发一家和当地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询问他家收入怎么样、儿子儿媳在哪里就业、孩子在哪里上学、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和愿望。

如今,村子人气越来越旺,发展越来越红火,村民们纷纷开起了民宿。一张桌子、几杯清茶,孙观发老人跟远近客人讲红军的故事,讲总书记来到潭头村的故事。

这天,孙观发等候的是于都中学高二年级的孩子们。学校组织“感悟长征精神徒步行”活动,同学们徒步跋涉3个多小时,来到潭头村。看着涌进屋里满头大汗的孩子们,孙观发乐呵呵地迎接着:“先喝口水,歇一会儿,然后再来听故事。”

英雄桑梓地,遍开幸福花。老区精神,湾区思维,特区干劲。当年那条“红飘带”留下的红色基因,映照着为民初心,更激励着使命担当,引领着赣州广大干部群众向着新的目标,进发!

发展勇争先 老区谱新篇

——江西赣州市高质量发展纪实

人民日报记者 朱磊 史一棋 吴储岐 王丹

江西赣州,高质量发展春潮涌动,焕发出勃勃生机,老区发展谱写出新的篇章。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面貌。赣州章贡区供图

202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革命老区有了新使命。

潮头登高再击桨。2022年,赣州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GDP总量达4524亿元,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规上营收分别突破2000亿元、1600亿元、700亿元,分别增长24%、21%和79%。

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升级

曾经“金子卖出白菜价”,如今“土里资源变黄金”

“成为世界稀土永磁行业领军企业”,走进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这条标语立刻映入眼帘。

习近平总书记在赣州考察时强调:“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我们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强化试验和研发投入,掌握了晶界渗透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加快推进钕铁硼等稀土新材料开发利用。”金力永磁公司董事长蔡报贵介绍。

连年努力,不断赶超。公司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稀土永磁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3倍多。

“攻克更多尖端技术,向全球第一发起冲锋!”蔡报贵信心满满。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企业单打独斗可不行,必须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为提升稀土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赣州梳理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链情况,编制《赣州市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瞄准有色金属产业中高端应用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向稀土永磁电机、永磁变速器等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延伸。”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赖庆华说。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平台的硬支撑。

省内首个央企总部中国稀土集团挂牌成立,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平台落地……赣州稀土正从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创新进军,曾经“金子卖出白菜价”,如今“土里资源变黄金”。

去年11月,赣州市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除了向传统产业挖掘存量,赣州还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瞄准新兴产业寻求增量。

新信息技术产业多点开花——位于经开区的赣州区块链技术产业园,位于南康区的中国赣州数字科技产业园,位于蓉江新区的赣州大数据产业园、北斗时空大数据产业园……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5G等数字经济产业从无到有、加速发展,不同区县各打各的优势牌,各炒各的特色菜。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赣州新能源科技城在荒地上崛起一座产业新城,集“整车+零部件+研发+检测”于一体的产业新城,吸纳了一大批优质科技企业入驻:孚能科技研发出的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电池填补行业空白,金瑞琪拥有国际领先的低速自动驾驶技术……在赣州,智能制造风采得到精彩展现。

医药健康产业由弱到强——青峰药业在上海、波士顿等地建立“科创飞地”,形成全球研发体系;组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成功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一次性引进包括30名博士的团队……10年间,章贡区实现了从一家药企独大,到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宠物经济3条赛道齐头并进、123家医药健康企业聚链成势的华丽升级,平均每年产业营收增长20%以上。

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表示,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升级,建强用好国家级创新平台,提升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层次和能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现代产业聚集区。

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蔬菜成为继脐橙之后产值超百亿元的富民支柱产业

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记者来到赣州经开区三江乡赤湖村蔬菜基地。数千亩蓝色大棚依缓坡而建,大棚里辣椒满挂,芹菜油绿。村民吴金兰和她的“棚友”们一捻一放十分娴熟,不一会儿工夫便采摘了一篮子新鲜辣椒。

“螺丝椒长势喜人,也是我们赣州一家餐饮连锁公司的主打菜品,可受欢迎了!”吴金兰喜笑颜开。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寸土寸金的赣州如何解决发展产业和粮食用地矛盾?让大棚“爬”上山!赣州绘就蔬菜产业的神奇一笔。

“通过盘活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地’,我们探索出了蔬菜大棚‘上山下滩’的发展模式。”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昱说。

近年来,赣州市利用“四荒地”等未利用地,发展大棚设施蔬菜9832亩。目前,全市有相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近1200个,累计建成大棚设施蔬菜基地面积29.2万亩。

赣州是众人皆知的“世界橙乡”,脐橙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水果类第一,“如今,蔬菜成为继脐橙之后又一产值超百亿元的富民支柱产业。”周昱说。

▲喜获脐橙丰收的果农。摄影︱张元兵(人民视觉)

在全南县中寨乡中寨村自然之星露天种植基地,村民陈良贵正在松土除草。“再过一阵子,这些有机蔬菜就可以采摘发货,直供大湾区各大商场超市。”他高兴地说。

解决了产量,销路是关键。直供大湾区,这里的市场非常广阔。

“融湾!”采访中,赣州市各职能部门说到高质量发展时,都提到了这个词,农业高质量发展自然不能缺席。

近年来,赣州着力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成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城际合作城市。目前,已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4家,每年累计有10万吨蔬菜销往大湾区;引进了一批湾区企业前来建设蔬菜直采基地和发展订单农业,涵盖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

一步一个脚印!10年来,赣州农业发展步步高: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2年405.4亿元,增加到2022年735.38亿元,增长81.4%。

芝麻开花节节高!10年来,赣南乡亲们的钱包鼓了起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5301元提高到2022年15900元,增速在全省实现十连冠。

一座座新居亮丽整洁,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铺展。

融入湾区,推动开放合作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改革发展步履不停

南康区赣州国际陆港,蓝天之下,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整齐而立,一列全程冷链的进口班列正缓缓驶入港区。班列上,15个集装箱满载着390吨巴西果汁,从南美的圣多斯港经海上运输至深圳,再经陆路送至赣州。

外国友人早已尝过本地的生鲜副食,老区人民也喝上了进口果汁。去年8月,赣州首趟出口冷链专列通过海关查验发往俄罗斯,产自老区的冷冻鳗鱼和蔬菜装了满满50个集装箱。

▲赣州国际陆港货场,集装箱装卸现场。摄影︱朱海鹏(人民视觉)

“一瓶果汁,一棵蔬菜,看似不起眼,想通过铁海联运全程冷链实现进出口,对铁路安检、通关效能和口岸衔接提出更高要求。”赣州国际陆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立平告诉记者,“冷柜进来越多,出去也就越多。这为未来常态化生鲜冷链进出口奠定了基础。”

生鲜冷链专列的开通,是赣州国际陆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赣南老区在对外开放层面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展现。

2021年4月,赣深组合港模式启动,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的通关新模式,使赣州国际陆港成为全国首个内陆海港,真正实现同港同价同效率;2022年4月,首次与国外港口德国威廉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6月,赣深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融湾号”首发,缩短两地线路运行时间6至8小时……

“组合港模式使外贸企业在出口货物时减少约40%的运输时间,运输成本可降低30%。”刘立平说。今年3月,赣州国际陆港开通首趟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专列,加速融入全球最大自贸区。

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多方式联运,如今的赣州国际陆港,已成为赣州连接全球的枢纽。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超1200列、铁海联运“三同”班列和内贸班列超11000列。一趟趟班列,经由各类创新通关模式,驶向中亚五国及欧洲2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

2021年底,赣深高铁正式开通。一面走向世界,一面区域深融;一面货畅其流,一面人畅其行。

“老区精神、湾区思维、特区速度”,开始成为往来两城客商口中常常听到的话语。对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赣南人民更是喊出“大湾区能做到的,老区也能做到”的坚定声音。

融湾,老区的要素资源却没有单向地流入大湾区。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推动江西与国际一流湾区融合发展的大机遇,也是推进江西高水平开放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4月20日,赣州市“粤企入赣”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61个大湾区项目成功落户,为赣州“1+5+N”特色优势产业再添动能。

“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产业协作、营商环境、公共服务加速融湾,要让广大客商在赣州投资放心、办事顺心、生活舒心。”赣州市市长李克坚表示,创设产业链链长制、政企圆桌会议、安静生产期等制度,赣州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努力实现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融入,更是接轨。通过建立深赣政务服务全域通办机制,在老区可以提供与大湾区无差别的办事体验。如今,赣州与广州、深圳等6个大湾区城市实现15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一次办成,127项深圳市政务服务事项在赣州实现跨省24小时自助办。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改革发展步履不停!”赣州市商务局局长杨小妹说,“格力电器、富士康、大自然家居等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以及相应人才、技术、资金要素等纷纷落户,赣州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努力抢得先机。”

惠及民生,享受幸福生活

赶上好时代,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赣江河畔,置身赣县区湖江镇洲坪村蜜月岛景区,一旁是古树参天,一旁是江水滔滔。

“清风拂面,卸去满身疲惫,一家老小围坐大榕树下,好好享受生活。”游客何妙妍从广东深圳市乘高铁到赣州,只需2个多小时。

为激活乡村旅游资源,湖江镇引进社会资本3亿元,通过村民、村集体、企业三方参与的方式,打造了以渔岛风情、浪漫色彩为主线的蜜月岛景区。

“通过引进公司经营,村集体每年固定收益15万元,公司还在景区包购了400天的民宿住宿,村集体可以获得民宿、餐饮、停车等多项收益。”湖江镇党委书记蔡联慧说。

▲赣州市大余县黄龙镇风景。摄影︱朱海鹏(人民视觉)

为了让村民共享这碗“旅游饭”,湖江镇分类施策:对有意愿、缺资金的村民,开出村集体出资入股、政府政策奖补、村民分红回本的方子;对在外务工不能及时返乡的村民,采取村民资源出租、集体筹资引导、企业市场运营的办法。蔡联慧告诉记者,在不同经营业态的运行下,村民户均年增收3万元左右。

湖江镇洲坪村是赣州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赣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排排精致的楼房错落有致,一家家亮堂的商铺开门迎客……走进石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铜锣湾集中安置区,一幅宜居宜业、温馨和谐的画面展现眼前。

石城县高田镇祠江村村民刘礼炕得益于深山移民搬迁政策,在铜锣湾集中安置小区分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子,从此告别了居住多年的土坯房,“户型、采光都合适,一家5口住在这里很舒心。”

住房,关系千家万户基本生活保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10年来,赣州累计下达农村危房改造指标45.2万户,安排补助资金56.02亿元,赣南老区69.52万户、近300万农村贫困人口告别了危旧土坯房,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1万户,让群众住上‘放心房’。”赣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余钟华说。

与此同时,赣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30平方米提高到50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平方米,高于小康的标准,基本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对于这句话,老家在寻乌县文峰乡七塅石片区的村民谢慧感体会很深,“山绿了,杜鹃花开了,没想到废弃矿区也能变成风景如画的新景区。”

赣州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推进美丽赣州建设,持续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低质低效林改造、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生态修复废弃矿山204.8公顷,完成500多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

据赣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傅小新介绍,赣州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碳达峰行动方案,目前已有5个典型案例被列入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实践探索典型案例汇编。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之年。赣州将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全力以赴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业绩。

对标一流看变化(记者手记)

王丹

于都河畔潭头村,每一次到访都能感受到它的变化。

从小菜园到万亩蔬菜大棚,从提篮叫卖到并入湾区大市场,从请人劳作到共享农资服务,在以丘陵山地为主、农业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赣南大地,渐渐实现基础设施、经营主体、科技投入的不断革新,农业生产迈向规模化、专业化、智慧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每年累计有10万吨蔬菜销往大湾区,富硒蔬菜成了继脐橙之后赣州的又一个农业经济增长点。

赣南更是一片改革热土、开放高地和创新沃野。“放管服”改革全域试点有力推进,235项对标提升改革任务较好完成;设立赣州RCEP创新服务中心并开行首趟RCEP专列,融入全球最大“自贸圈”;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运行良好,赣州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全市最大水利工程梅江灌区开工建设,黄金机场升格为国际空港,瑞金机场主体完工……红土地上,涌动着逐梦奋斗的豪情。

成就何以写就?“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如何实现赶超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走老路或低水平的重复路,肯定不行。必须要有开放创新的远见,对标一流。”赣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江西“南大门”,赣州是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近年来,“老区精神、湾区思维、特区速度”是赣州发展最生动的写照,“大湾区能做到的,老区也能做到”是最响亮的回答。主动融入、全面对接,深入推动赣南革命老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市场融通、资源共享,“老区+湾区”深度合作,既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也成为赣南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对标一流,关键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如今,老区干部纷纷南下,向湾区取经、争做排头兵。在全省率先创新推出惠企政策兑现改革、“市县同权”改革,118项市级权限“市县同办”;在全国率先推行全产业一链办、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

梅江灌区工程在宁都县全面开工建设,打破了赣州近30年没有国家重大水利项目的局面。这得益于一套为梅江灌区工程争资争项的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协同机制,不到两年,完成过去8年才能完成的前期工作。努力打造“干就赣好”营商品牌,正从理念化为行动,从愿景逐步变为现实。

新时代新征程上,赣南儿女正继续发扬老区精神,以开放包容、脚踏实地的作风态度,书写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壮丽诗篇。

来源:人民日报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