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里,沈磊和那隽都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考到了首都北京,并留在这里,有了各自喜欢的工作。
他们还是实在亲戚,也经常见面聚会,年轻人到一块应该有共同语言,但他俩好像并没多少话可说。
沈磊有北京户口,在体制内上班还有编制,那隽在一家上市公司任项目组组长,是技术骨干,两人也都算是成功人士。
不同的是沈磊和妻子一直住出租屋,两人骑一辆旧电瓶车,为了节约每天回家做饭吃。
而那隽有车,又刚买了160平的大房子,还可以随时带女朋友去吃各种好吃的。
两个都很优秀的年轻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其实这些差距在很早以前就注定了。
因为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原生家庭,学习的动力不一样,性格和人生态度也不一样。
沈磊的家里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和姐姐沈琳,他爸妈都是农民,在家种菜供姐弟二人读书,希望他们能出人头地,脱离农村。
姐弟俩也很争气,双双考上了大学,并都留在了北京,也都已结婚。
爸妈很疼爱沈磊,对他要比对姐姐宽容,因为被爸妈和姐姐保护得很好,沈磊从小没有什么主见,只知道乖乖听话。
爸妈希望他考大学,再考研究生,他都照做了,还在北京考了事业编,爸妈和姐姐脸上都有光。
结婚后,他又事事都听媳妇的,虽然他性格内向,但还是按照媳妇的安排,尽量去和领导搞好关系。
而那隽小时候爸爸就去世了,是妈妈靠摆摊养活他们兄弟俩,那时日子过得很艰难。
那隽从小就吃了很多苦,他也理解妈妈的不易,他知道要过上好日子,只能靠自己,必须比别人敢拼。
他考上了北大,后来又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进入一家科研单位,因能力出众而被提升为项目组长,很受上司器重。
但他深知北京是藏龙卧虎之地,如果不能爬到金字塔的顶尖,早晚会被后浪拍到沙滩上。
所以,他不敢懈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趁年轻拼命赚钱。
小时候吃过的苦养成了他的危机意识,他要未雨绸缪,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根本停不下来。
他的竞争意识很强,他也因此有了另一个名字:卷卷。
他还把自己这种危机意识灌输给哥哥和女朋友,希望他们也和自己一样上进。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终于靠自己在北京买上了大房子,有车有存款,过上了很多人羡慕的日子。
但他仍没有停止努力,甚至生病了都不敢去看,怕被公司知道了会辞退自己。
他更知道一旦自己懈怠了,他就会被后来的年轻人替代,男人没有了事业,也就成了废柴。
他还要继续赚钱,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优越的家庭环境。
相比那隽,沈磊就比较佛系,他无欲无求,喜欢并满足于当前的现状。
不管房子是买的还是租的,只要能住就行,车也没必要买,花钱不说,后面的保险,保养,加油,停车也都得拿钱,根本没必要。
电动自行车不能载人,大不了再给妻子单独买一辆,夫妻俩一人一辆电驴,上班也方便。
一切从简,安安稳稳地有什么不好?
他不知道,正是他这样的想法,让他的妻子很反感,并因此看不起他。
再加上外面的诱惑,妻子不愿和他过这种稳定但看不到希望的日子,她有更高的追求,她的眼界和欲望提升了,而沈磊给不了她想要的生活。
于是,她提出了离婚,好好的家散了,沈磊想不通,离家出走到了广西的一个山村,过起了田园生活。
这等于把他打回了原形,当初他如果考不上大学,估计也是在老家过这样的日子。
这里远离繁华的都市,远离喧嚣,就像世外桃源,沈磊很喜欢,他自由了,以前都是按别人说的去做,现在终于可以听自己的,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沈磊的爸妈终于知道了儿子的下落,他们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但儿子的决定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有没有反思过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都说要“穷养男富养女”,对于男孩子来说,不能过于保护,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学着吃苦,有担当,能抗事抗压,有主见,并在生活中积累阅历和智慧。
在家里,爸妈会把孩子当宝贝,但社会不会惯着他们,被过度保护的孩子进入社会后没有竞争意识,也不能妥善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会吃亏的。
只有从小经受困难历练的孩子才有很强的生存能力,那隽就是因为家庭的变故,让他学会了自我保护,有了危机意识。
沈磊后来的状态不是他爸妈期望的,也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所以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将决定着他的人生。
沈磊和那隽由殊途同归到最后有极大的反差,就是很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