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下令不抵抗,蔡廷锴孤军抗日反逼老蒋出兵,结果如何?

香巧说过去 2024-04-14 07:20:54

1932年,随着日寇全据东三省,他们的野心也极具膨胀,迅速把目光瞄准了中国的第一大城市、远东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

1月18日,日本女特务川岛芳子秘密安排2名日本僧人和3名信徒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的三友实业社总厂生事。

川岛芳子

当时厂内有中国的工人义勇军在操练,他们向内投掷石子并辱骂中国人,引起工人的不满,双方遂起争执。

之后,一名日本特务扮成工人的样子,混入人群,将其中一名信徒打死。

日方随即诬陷杀人凶手为中国工人,以此由不断扩大事端,并要求中方解散各种抗日团体。

日方的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了中方的拒绝,他们随即以保护日本侨民为由,将军舰开进了黄浦江,将海军陆战队送上了上海街头。

此时,日寇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驻防在上海的第十九路军面对咄咄逼人的日寇,立刻进行了紧急部署。

1月23日,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召集营级以上军官开会,大家一致同意坚决抗日,绝不对退缩。

蔡廷锴

27日,上海市长吴铁城屈服于日寇的淫威,屈辱地同意了日方关于解散抗日团体、撤出中国军队的要求。

但是,这一妥协并不能阻止战争。

1月28日深夜,日本海军陆战突然向上海发起进攻,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一·二八事变”。

狂妄的日寇打算把这一天变成另一个“九·一八”,甚至说出了4小时内,全据上海的狂言。

可是他们这次面对的不是张学良,而是蔡廷锴。

虽然此前蒋介石已经严令蔡廷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让他跟张学良一样不抵抗,但是蔡廷锴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

蒋介石

他大义凛然地说:“国为重,君为轻!国难当头,岂可为悦君心,而辱国威?九一八国耻,吾断不敢忘,今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于是,当日寇向上海发起进攻之时,蔡廷锴当即下令,让第十九路军全面反击。

面对日寇的飞机、坦克、大炮,装备简陋的中国军人以不屈的意志牢牢捍卫住了中国的领土,打退日寇多波进攻。

双方一直血战至29日下午17时,蔡廷锴率部最终一举攻破日寇前线司令部,令其溃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

中国军人的顽强抵抗给了日寇当头一棒,他们不得不一面假装和谈,一面赶紧请求增援。

2月3日,日寇在增援部队集结完毕后,揭下和谈的假面,再度对上海发起进攻。

蔡廷锴将军于是率部再度奋起抵抗,与敌血战三日,又一次将日寇击退,并击落敌机一架。

第十九路军的高射炮阵地

这次,日寇海军彻底败下阵来,不得不请求陆军支援。

2月7日,日寇陆军万余人坐着军舰跨海支援,分批次由吴淞登陆。

日本军舰满载陆军赴沪

2月8日,集结起重兵的日寇再度分三路向上海发起进攻,然而蔡廷锴将军率部一路冲杀,又一次重创日寇。

日寇陆军的落败震动东京,日本天皇特批敕令,让日寇参谋总长载仁率第九师团急援上海。

2月16日,第九师团乘军舰登陆吴淞,至此日寇投入上海的兵力已达3万多人,另有飞机60架、大炮70门、坦克20辆、航空母舰三艘、其他各式军舰十余艘。

蔡廷锴在上海孤军苦战,气壮山河,令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舆论更是盛赞其为“国家柱石”、“民族先锋”,而蒋介石则因为不出兵援助,而备受舆论批评。

在举国的压力之下,蒋介石被逼无奈,只好将第八十八师、八十七师编成第五军,由张治中出任军长,开赴上海增援。

张治中

2月18日,张治中率第五军抵达上海,与蔡廷锴协同抗日。

2月20日,日寇再度发起进攻,蔡廷锴、张治中率部与敌在庙行地区血战两日,击毙日寇两千余人,击毁坦克十余辆,生俘敌前线指挥官空闲升,日寇被迫撤退,史称“庙行大捷”!

庙行大捷的消息传来,举国沸腾!

与此同时,日本天皇在接到消息后,大为不安,决定再度大举增兵。

2月23日,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成立,由内阁陆相白川义出任总司令。

2月28日,白川义率援兵抵达上海,日寇兵力陡增至近10万人、军舰80余艘、飞机300多架。

而上海守军一共只有5万余人,而且因为装备极差,又连日苦战,已经损失过半,极度疲劳。

3月1日,白川义以优势兵力向上海守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上海守军终因寡不敌众,撤退至第二道防线,日寇进占上海市区。

第十九路军阵地

由于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西方列强在此多有利益纠葛,美国在日寇进占上海市区之后立刻出面调停。

蔡廷锴将军则宣布,无论日寇如何增兵,他绝对会率部一直战斗至一兵一卒。

日寇鉴于这一个月来在蔡廷锴将军手下屡屡落败,无意再战下去,最终接受了美国的调停。

中日双方之后交涉了两个多月, 5月5日终于签署《中日停战协定》;5月6日,日寇撤军;上海最终没有落入日寇之手。

蔡廷锴将军孤军抗日的壮举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史书上都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他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军人绝不缺乏捍卫祖国领土的勇气!

蔡廷锴雕像

然而,蒋介石却因此极为不悦,他认为蔡廷锴抗日是在政治上别有报复,于是对其处处提防,极不信任。

1933年底,蔡廷锴在多次建议蒋介石抗日无果后,最终决定与其决裂,发动了著名的“福建事变”,反蒋抗日。

但是蔡廷锴的行动很快被蒋介石派大军镇压,第十九路军全军覆没,蔡廷锴流亡海外。

由于蔡廷锴孤军抗日的传奇在海外也颇受人关注,所以他深受海外华侨的欢迎。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蔡廷锴为了国家与人民,冒着会被蒋报复的巨大风险,归国抗日。

蒋介石虽然表面上对他欢迎,但是暗地里却处处提防,蔡廷锴手上一直没有实际兵权,不久之后就回家赋闲,直至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

内战爆发后,蔡廷锴前往香港与李济深一起组建民革,继续坚持反蒋民主活动。

新中国建立之后,蔡廷锴先后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0 阅读:0

香巧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