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的高级配色,老祖宗留下的极致审美!

宏阔历险记 2024-07-18 12:36:27
在瓷器里,有一种釉色,变幻无定,如人生之不可捉摸,那就是窑变釉,这是独属于我们中国人的釉色,也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极致审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图2:雍正窑变釉石榴尊 辽宁省博物馆 图3:乾隆窑变釉瓶 山东博物馆 图5:窑变釉铺首瓶 旅顺博物馆 图7:雍正窑变釉螭耳瓶 山东博物馆 图9:雍正窑变釉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 图11、16:乾隆窑变釉贯耳杏元瓶 山东博物馆图 图13:乾隆窑变釉缸 故宫博物院 图14:乾隆窑变釉梅瓶 沈阳故宫博物院 图17:乾隆窑变釉胆式瓶 山东博物馆 图18:乾隆窑变釉石榴尊 山东博物馆 窑变釉的最初出现完全是偶然的,人们按一定的 配方,制成某些釉料,入窑焙烧后,产生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颜色和形态:有的像夕阳晚霞,有的像秋云春花,有的像大海怒涛,有的像万马奔腾……这些完全离开了施釉时的设想,釉色变幻而不可捉摸,人们对此现象无法解释,就称之为“窑变”。 如果要问,你觉得窑变美吗?千百年来,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答案。 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偶有出现。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以为是“窑神”发怒,才烧出这种“妖怪”。 宋代《博物要览》说:官、哥“二窑烧出器皿,有时窑变,……于本色釉外变色,或黄、或紫红,肖形可爱。”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幻莫测,鬼斧神工。 在明代,景德镇官窑中偶尔出现的窑变釉瓷,往往被砸碎掩埋。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的改变,窑变釉因釉色极美而逐渐为人们所欣赏。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被视为祥瑞的象征,雍正在位的最后一年才大致掌握了窑变釉的规律,至乾隆则作为一种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 当审美随着时代逐渐改变,人们开始接纳了这些意外之美,不仅学会从各种角度去慢慢欣赏,还起了许多美丽的名字,可堪回味。比如“落霞红”、“鹧鸪斑”、“火焰青”、“冷夜紫”。 即使到如今,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窑变到底会发生多少种变化?但是至少在审美的世界里,因为包容,美,开始多了许多种可能性。 我是阿舜,已走过全国24个省区直辖市的文化旅行爱好者,请大家一起来支持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国宝,保护文物!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来我的主页看看,不要忘了先关注哦!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逸远

逸远

2
2024-07-19 07:14

窑变釉,美得不可预知,每一件都是天工开物的奇迹。古人智慧,让色彩在火中舞蹈,惊艳了时光

LADYFSTYLE

LADYFSTYLE

2024-07-19 12:56

看了这些窑变釉,感觉老祖宗是调色大师,随手一烧都是绝世佳作,咱这审美,高级!古人玩色彩,咱们只能拍大腿点赞,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