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史记》李广能单独列传,而卫青和霍去病的功绩,彪炳千古、战功卓著,为什么司马迁的《史记》没有给二人分别列传,给二人写的传记里面还掺杂了很多其他的内容,但是相对而言,李广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功绩和显著的事迹,却能被单独列传并且详细展开,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史记》不仅作为中国历史上首部纪传体通史,更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杰作。该书的内容涵盖了从上古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广泛历史,结构丰富,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以及十表。司马迁在撰写此书时,不仅继承了父亲司马谈的大量历史资料,还广泛借鉴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史籍如《世本》、《国语》以及《秦记》等。 司马迁的资料搜集极为广泛,除了文献资料,他还注重采访和实地考察,以求获得更为准确的历史资料。例如,他常常走访古迹,从当地居民那里直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这种实地考察使《史记》的内容更为生动和真实。同时,汉初众多名人的后代也成为了他重要的信息源,这些人提供的资料往往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价值。 司马迁在处理历史资料时极为谨慎,他努力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最精确的部分,对于那些争议较大或者不够确凿的历史事件,他并不轻易做出结论,而是倾向于列出各种不同的说法,让读者自行判断。 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受命编纂国史,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官方档案和文书,从而使得《史记》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保证。同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他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动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深刻影响了《史记》的叙述方式和内容选择。 李广有“飞将军”之称,其军事生涯虽充满坎坷,却展示了其不凡的勇猛与忠诚。李广之所以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仅因为他的武功,还因为他的先祖和他的身后影响。 陇西成纪,作为李氏族人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武将辈出之地。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将军,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追捕燕太子丹的战役。 公元前166年,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入伍,很快便因其出众的骑射技术和勇猛作战被提拔为中郎,并任骑常侍。他在此期间屡次展示了其卓越的单兵作战能力,尤其是在骑射方面,更是达到了高超的境界。汉文帝对他曾有高度评价,认为他若在汉高祖时期,定能成为万户侯。 李广的名声不仅限于汉朝,在后来的唐朝,他还被列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与范蠡、孙膑、廉颇、王翦等历史名将共享荣光。 然而,李广的军事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公元前129年的雁门之战,李广初次遭遇重大挫败,被匈奴俘虏,虽最终逃回,却因战败被贬为庶民。接下来的几次战役中,李广虽勇猛,但屡屡因缺乏充分的信息采集和战术配合,导致战果不显,未能如其他将领般封侯。 公元前120年,李广在右北平的战役中,他率领的四千骑兵险些全军覆没,最终得张骞率军及时支援,方才幸免。其最后一次出战是在漠北之战中,因迷路导致未能及时会合主力,深感耻辱的李广最终选择自刎,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探讨《史记》中李广传与其他传记的描述差异时,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历史背景和资料来源的重要性。司马迁通过详细地描述李广的事迹,突出了其个人的英雄形象,这与他对其他将军如卫青和霍去病的相对简略的记载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了解,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广泛地收集了汉初名人后代的口述历史,包括李广的孙子李陵的资料。正是这些第一手的资料,使得司马迁能够为李广的事迹描绘得更为生动和详尽。 例如,李广的一次战斗经历,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被详细记录: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李广奉命率领精兵迎战。在一次小规模遭遇战中,李广巧妙地利用战术,成功击退了匈奴精锐的射雕部队。 反观卫青和霍去病,他们的军事成就虽然宏大,但在《史记》中的描述较为简洁,多聚焦于战役的规模和结果,而非细节的展现。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司马迁对资料的获取。相对于直接接触到李广家族的叙述,他对卫青和霍去病的了解更多依赖于官方文献和记录,这可能限制了他在描述这两位将军时的细节丰富性和情感深度。 来自 谭正璧编著. 国学常识[M]. 2022
为啥《史记》李广能单独列传,而卫青和霍去病的功绩,彪炳千古、战功卓著,为什么司马
混沌于浮云
2024-07-23 17:11:40
1
阅读:18276
左棍小犬只敢偷偷举报
司马迁喜欢夹带私货是出名的了
悠悠岁月 回复 07-28 00:33
是你自己不懂吧,叭叭个啥?给你讲道理,自己心里脏,还在这里装,装个毛线!赶紧滚回台湾日本美国去吧
左棍小犬只敢偷偷举报 回复 悠悠岁月 07-28 05:47
说不赢就让我“回”美国了?[滑稽笑]把中国留给你这种喜欢造谣撒谎的小人?你配吗?
淡定
亲戚啰,当然写好看一点!不然怎么对得起失去的二两肉!
上好佳 回复 07-27 12:24
你看懂说的话么,他怎么成太监的不知道?和老李家铁的很,这家怎么也得多写几句。
墨隐 回复 07-27 16:11
对先贤要有最基本的尊重
一点山间火
很简单,李广是世家,和司马迁家一样!很多人一说世家就以为是门阀,豪族!其实不对,世家不一定是门阀,豪族的(门阀豪族一定是世家)卫青霍去病功绩大,但却是贱籍出身,作为世家的司马迁要不是因为他们功劳太大,估计都不会记载,不要用现代立场思想去想古人,
灿言 回复 07-25 14:42
霍父:“光儿,你哥无后,我准备把你过继给你哥当儿子,以后你就是你侄子,我就是你爷爷,知道了吗?”
没有昵称的祟祟 回复 09-15 12:09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
4821828
司马迁著《史记》,淡化对卫青、霍去病的描写,根源在于李广是关陇世家子弟,卫青、霍去病出身低微。汉武帝实行察举制扩大统治基础,冲击了士族大家和勋贵阶层的利益,司马迁用点春秋笔法而已。
木子李 回复 07-25 18:04
你以为关陇世家是隋唐才有的,李广祖上就是秦始皇时期的李信,陇右世家李家开创者
灿言 回复 木子李 07-25 20:45
就等你来回呢~关陇集团/关陇世家是一个特指。北魏以前,关内是关内,陇右是陇右,北魏以后,关陇集团为对抗山东集团,才逐渐合流。所以汉朝没有关陇集团/世家,双方还是敌视关系。
千里江山
汉大将军李广,封迷路侯!
用户17xxx99 回复 07-24 22:23
猕猴
长天一笑
但凡知道司马迁为什么受刑就都懂[静静吃瓜][哭笑不得]
香烟点燃寂寞 回复 07-25 10:39
古人绝大多数都是帮亲不帮理的,‘亲亲相隐’这个词可不是平白无故就冒出来的。
用户14xxx22
大家都错怪司马迁了。李广带兵打仗的能力确实一般。这一点大家都说的对。但是李广在大汉最孱弱的时候,带兵驻守边疆,稳定了大汉边疆的几十年。这位大汉强盛奠定了基础。等到他老了,大汉强盛了,才有了卫青霍去病这些年轻将领的耀眼表现。汉武帝一直想分享旅馆,但因为旅馆缺乏精工和无法执行。这也就是李广难封的来历。后叔说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实大家都解释错了。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哪怕是飞将军李广在,胡马也不可能度过阴山啊。这句话恰恰说明了李广的能力有限,在众多将领中刚刚够及格。但他确确实实在大汉需要他的时候,会大汗立下了汗马功劳,哪怕他能力有限,也配得上飞将军这句称号。
一号 回复 07-29 01:49
防守用的着飞吗?他是逃的快让匈奴人目瞪口呆
心随风飞 回复 08-05 21:45
你只能说龙城飞将,李广在的时候阴山就是人家匈奴的地盘,谈什么不教胡马度阴山
张黎明
史记记的也不一定是真历史,司马迁和李广是亲戚,李广的事迹有夸大的成分。
听风如歌 回复 08-27 15:35
不是不一定的真历史,而是相当一部分是杜撰,只不过以前没人写史,所以由他乱写,随他编造。
谁染霜林醉 回复 08-01 09:57
烧的是列国史书和孔子的诗书,到你嘴里变成烧所有书
杨柳岸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的描写并不很好,这可能是因受刑的原因吧。
听风如歌 回复 半导体新能源科技观察 08-27 15:44
司马迁会通灵,否则所以他怎么可能知道刘邦是无赖?知道陈胜自比鸿鹄?史记可信度,其实不高。但之前没记载,遂使其成名。
半导体新能源科技观察 回复 07-24 23:32
这也是史记更真实的原因吧!
阿诺
还能是啥偏见罢了,陈寿的三国志更过分!
Long 回复 07-26 03:56
从体例上就能看出了陈寿立场是公平的,因为陈寿只要稍微妥协偏颇一点《三国志》就会变成《魏书》,而不会为当时官方看来还是不正统的蜀吴两国单独列传……
健身 回复 Long 07-26 11:35
三国志变成魏书是稍微偏袒一点[抠鼻][抠鼻][抠鼻]
大中消息
时也命也!🙏🏻🙏🏻🙏🏻
候鸟
百家姓没有嬴,是因为文人不喜欢,历史留下来的不一定是真的
健身 回复 07-25 09:48
有没有可能真的后面没多少人姓嬴了 毕竟笔画太多了[哭笑不得]
淘气 回复 07-29 14:23
那姬这个姓氏不是更牛逼,黄帝的姓,后世多少牛逼人物都是他的子孙后代
落寞的等你
因为司马迁被汉武帝变成了太监啊 ,而卫霍又深受汉武帝喜爱,而偏偏李广难封,又是贵族出身,司马迁又不懂军事,所以就觉得汉武帝针对李广,所以自然就对李广大书特书啊,毕竟有一句话叫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啊,在他们士人也就是贵族的眼里,卫青霍去病这种平民奴隶出身的人再牛逼也入不得他们的法眼,所以别说霍去病封狼居胥,就是他把全世界都打赢了,也没用。
红三兵 回复 07-25 08:52
学习了
长平 遗魂 回复 07-25 02:52
说不定,两者有个什么关系。尤其没了东西后。最早男同。
015
为啥这就要看看太史公了,以前史家虽然也带私货但是并不会掺杂太多个人观点,司马迁就不一样了那个人观点相当鲜明阴阳怪气都能到达一定的高度,所以史记只能参考这些都是太史公的成就
随心
谁还没个三亲两厚[捂脸哭]
四海为家
人就有私心司马迁也一样,他写秦始皇还是暴君,为啥汉法律跟秦一个祥,没写汉有暴君,
星条旗当柴 回复 07-24 17:26
秦律和汉律一样是历史记载,但出土的秦律竹简显示——秦律其实更宽松[并不简单]
凡客 回复 星条旗当柴 07-25 08:37
秦律宽松,但楚赵两国瑶役十分多,这瑶役比税更伤人,所以赵国先反了,楚国响应,秦国主力分三块,由楚人和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团,由赵人(女婿、商贾)组成的五十万秦新军,由骊山囚徒(九江王英布)组成的死囚军。其中赵人军团就占了一半,各地起义时,昔秦新军副帅赵陀接过任嚣传的南海郡尉守一职,杀向桂林和象郡,轻松统一南越,闭关自守。[并不简单]
用户42xxx57
因为汉武帝对司马迁实行宫刑,导致司马迁对汉武帝积怨深重,你不重视的我偏要立传
扎心了你个老6
科举制是打破世家门阀,跻身上流社会的唯一途径!注意,汉朝没有科举制度,人才得相互介绍,地方小吏靠捐款,郡县以上靠举荐,朝中重臣都是王族皇亲功勋权贵占着岗位了。背景交代完,好了,来看看咱们的史学泰斗的个人背景,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在朝中任礼部要职,司马家是一家都在当官啊,比卫、霍的出身要高很多,但是刘彻几次博了司马家的颜面,司马迁的父亲政治不得志,抑郁成疾,后来死了,家族慢慢淡出上流群体,这些事导致司马迁对刘彻有偏见,而与李广的李家又一向交好,对李广的事情上,详细记载,一是卖个情面,二是暗讽刘彻的刻薄、“不近人情”。先在脑海里描绘一遍时代背景和人物背景,就会发现史记中的奥妙之处了。其实刘彻并没有对李广有刻薄要求,甚至比较器重李广,可惜的是李广没有亮眼的成绩啊,老板很难给你找到个“加薪升职”的理由啊!
李茂林308 回复 07-25 09:18
刘家皇帝还刻薄,这点司马迁还真没冤枉
用户99xxx18 回复 07-26 22:50
刘彻是古代皇帝里面少有的军事天才。他遥控指挥都能打胜仗,卫霍为什么不被别人看好,因为大家都知道卫霍能有大功劳都是刘彻后方指挥的好。刘彻不想让李广拿功劳,所以李广次次都迷路。这就是刘彻军事指挥能力的提现。这是天花板的存在了。
猛兽大哥
寒夜茅屋中一个太监一手拿笔一手抚胯咬牙切齿写着史记
用户17xxx80 回复 07-25 11:44
导演就是你了,别人不行![笑着哭][笑着哭]
夏至 回复 08-01 07:29
你来当主演最自然,本色出演。
用户16xxx81
司马迁老哥私心重
用户10xxx43
司马迁存在强烈的门阀士族观念,对门阀豪族不各溢美如项羽李广张良辈,对底层走上巅峰的英雄则极尽贬损如刘邦卫青霍去病
梭哈 回复 07-26 23:48
还有对樊哙的贬低也是很明显,史记记载,樊哙竟然跪拜迎送韩信,以樊哙的性格以及在鸿门宴对项羽的表现,樊哙绝对不是那种软骨头。
一直潜水
历史是人写的
开天眼
司马本已不是正常人,当然不可能正常写史
健身
因为李广家世显赫 而卫霍都是草根出身…所以司马太监看不上他们…[抠鼻][抠鼻]
用户13xxx80
卫青能力不用质疑,司马迁藐视的是裙带和皇权,卫青正好是
健身 回复 07-25 09:49
这本身就是偏见作为史书记载者只需要真实记载历史 不要带入自己好恶…
用户11xxx35 回复 07-26 00:03
问题卫青确实厉害,这就纯属偏见
islbg
司马迁暗示卫青霍去病都是佞臣,所以是佞臣合传,除了传的名字,格式内容就是佞臣传。仗都要写清楚是下面将士打的,卫霍"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转身
简单啊,作者自己写一本史书就行了,司马迁能写,作者为啥不能写?
黄鹏智
司马迁对于平民出身的都是一笔带过,单开一页的都很少,更别说列传了
用户10xxx04
你要是被骟了,你也不会说好听的。
不在三界外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虎穴
主要还是司马迁对汉武帝有怨,所以对汉武帝喜欢的将领就写得简单!
感安的心
李广忠诚?如果忠诚就不会接梁王官印也就可能被景帝封侯。
我是谁 回复 07-26 10:18
李广混这么多年都没封上侯,一方面的确是个人军事指挥能力不行,你看比他后从军的都能封,他可能是个优秀的士兵,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将军。另外他也很可能不会搞人际关系,导致有好的立功机会都没轮上,分给他的都是硬骨头。
星条旗当柴 回复 07-25 11:01
没可能,李广在七王之乱时只是校尉又不是主将,皇帝得放多少水才能轮到一个校尉来封侯?
楚天龙吟
后代二字很重要![点赞]
大仙
打赢了几个字,打输了各种原因
用户17xxx26
司马迁是人又不是神。有点个人倾向不是正常吗?有几个人比他做得更好?
张蔡张蔡
别忘了司马迁是和卫青霍去病一个时代的人,别忘了司马迁为什么受的宫刑!
不正常人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不能封侯和他的战绩息息相关,纵观他的一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功,但自刎而死,倒是让后世记住了他。
。安然
司马迁打心里就瞧不起草根出生的卫青霍去病。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不公正
dfm
部分原因是:司马迁因李陵战败投降,他为李陵鸣不平而受宫刑。对李广及其后代深为同情,对卫青霍去病因裙带关系上位,被重点关照成就的战功,不甚以为然。
元甲
因为李家和起司马家私交甚厚,甚至属于集团内部的利益共同体!!!
沙漏
李广还不如程不识
庸人自扰 回复 07-25 16:15
程不识都不说了,他连路博德都不如。
摩尔
司马家和李家是世交,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说话,被除以宫刑,会给外戚写才怪。
秋风原上
《史记》是纪传体,在基本史诗基础上增强可读性。
用户17xxx85
人是感情动物啊,或多或少都要夹点感情色彩的
用户17xxx81
能把GPS都带歪了,还名将?我呸
亚楼
司马迁因为保李广孙子被宫刑,可见司马迁和李广家关系好,自然偏向李广。卫霍是军人的顶峰,之所以不能单独立传,因为,他们都是刘彻的亲戚、亲信。当然恨之入骨。因此,司马迁不配做历史。司马迁只是一个文学家。历史知识也有很多不专业。比如秦朝是赵氏嬴姓,秦始皇应该叫政或赵政,他却姓氏不分,太不应该。
御林军
看看司马迁写的汉武帝 你就知道为啥他受宫刑了 刘彻没杀他满门也是算很有涵养了
10086
司马家几代太史令,李家世代将门,根本看不起草根出身又走裙带关系上位的卫霍两家。
锦绣天空
司马迁存有私心是确凿的事实
海阔天空任鸟飞
司马迁应该喜欢分封制,倾向项羽的分封制反对大一统。特别是对于匈奴的策略,司马迁倾向与匈奴通商,避免匈奴入境抢掠。项羽分封时,匈奴啥事没有。汉朝大一统就像秦朝一样封锁边境,断绝与匈奴贸易,导致匈奴屡屡进犯。对匈奴策略,秦朝就非常奇怪,汉朝继承,之后汉人长期困扰匈奴袭扰。司马迁贬低卫青霍去病,褒扬李广,暗示,汉朝对匈奴策略非常错误,不应该继承秦朝的策略。
Beacon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告诉后人,这货不靠谱,千万别学他。毕竟历史上,战胜了一句带过,比如:霍去病封狼积胥。战败了史书能分上下册。
用户14xxx64
人家是三代人
123
太史公又咋的,又不是神,还不是个人罢了,是人就有自己的偏见,在自己的书里想咋写咋写
海上明月
在座各位评友若是出生在汉唐,估计个个都能封侯拜相
妃姒婧
因为是外戚,而且司马氏很嫉妒这2位。
把酒临风
夹带私货的所谓史官
浅醉半生
换成酋长不给你付之一炬,满门抄斩都是轻的。
用户62xxx50
私交甚密
用户17xxx80
和爱屋及乌一样,恨也是。
zxg2178
泄私愤
雁南飞天
不给胜者赞歌,却要大力吹捧一个失败者!你这是想让人们为国家作点啥才合适啊?其人的价值观就有问题,其书也不能尽信!
注册真麻烦
司马和李是亲戚关系,同样反感卫霍的外戚集团
韋韋韋仕
司马家就没有什么好名声,现在还有多少姓司马的。
用户13xxx89
是人就会有感情,无法避免!再说你为什么喷李广和你赞卫霍,是因为内容摆那里呢!
嗡嗡嗡
李广善守不善攻
garfield
野史不一定假 正史不一定真
每天吃肉肉它主人
司马迁一个阉党,心理变态,能干啥公平事?
一路孤独
应该是因为卫青霍去病是汉武帝的亲戚才会这样,司马迁因为替李凌说话才受刑。对老刘家的人那是一个贬低啊。作为史家个人感情色彩太重。
开封书剑
王允说《史记》是“千古谤书”。
用户87xxx90
武帝给他宫刑,好像没有冤枉啊。
叶落
史记是私修历史,是非官方史,在汉代后才被视为正史,有点个人倾向很正常。
无言以对
李广也不是一般人能怎么评价的毕竟是飞将军,保家卫国再怎么样也应该是敬佩的,但若与霍去病卫青来比较那还是要低许多,毕竟让大汉站起来站稳的人不是更厉害吗?
#慎#
总体来说,司马迁对李广的表述公平公正,颂扬武勇,不讳其短,也是因为和李陵关系好,所以资料详细。卫青霍去病,出生卑微,同时又属于外戚。文官集团和外戚互相对立,司马迁能真实记录已经是在其位谋其事的范本了。
一下楼主人
还有没有一种可能,现在看到的史记是唐朝的改版?
用户11xxx98
司马为什么变成阉马?还不是帮李陵说话来着。所以李广有单独的列传也就可以理解了。个人情感因素而已。
⑦崈嶵
史记经不起论证推敲的,私货太多
淡定菌
司马迁和李家关系好,因为为李陵说话还被嘎了蛋,他必须挺李家证明自己没错,必须黑汉武帝以及给汉武帝卖命的卫霍,汉武帝自己也确实有太多问题,可以黑的地方太多了,卫霍就真没啥好黑的,只好少写点
A000斯坦森STANSEN 陈海俊
龙城飞将是卫青,飞将军才是李广,而且飞将军是指李广逃跑的速度无人能及。
冷暖自知
司马迁被割蛋,是因为上书为李陵降匈辩护。而李陵又是李广的儿子。
徐世林
因为司马迁也不是圣人!
用户34xxx64
司马迁收李家的钱了,真笨
用户34xxx64 回复 07-25 17:53
哈哈
冰魂 回复 07-29 10:47
李陵5000步卒那次战绩但凡有点军事常识都不可能认为是真的,对交战过程的描写太离谱了
半條鱼
因为写史记的是司马迁
jymras
司马迁跟武帝有仇,卫青和霍去病是武帝亲戚,红人
愚者
李广是那些自以为满腹才华却总是得不到机会或是错过机会任的信仰
抱不平
因为李广难封,借着李广讽刺皇帝
东方
贵族出身的司马迁对同样身份的李广偏爱,看不起骑奴出身的卫青。好在汉朝的军功制度还算公平,只以杀敌,俘虏,缴获的数字来论功行赏,所以卫青霍去病能一战封侯,而司马迁再怎么偏袒李广,也没办法给他加上军功,史记上也没记录李广有一次杀敌几百人以上的记录,更别说几千几万的杀敌记录,最多是杀过几个散兵游勇
天堂不寂寞
真是搞笑,司马迁跟卫霍李都是同一时期的人,他能搞到李的详细资料,无法搞到卫霍的?
笨笨塔格
司马迁的屁股问题呗。
捉风人
因为司马迁是为了给李广的孙子说话而不能人道的,你刘彻反对的我就要拥护,所以给李广夹点私货很正常。
听风如歌
李广拉低了司马迁的人品和史记的可信度。也就是没别的历史记载,所以夹带再多的私货,也能当真。
用户10xxx71
司马迁:我不能证明我写的是真的,但你也不能证明我写的是假的。[得戚]
希芜
有仇啊,司马迁和李广是亲戚,他和汉武帝刘彻、李广家和卫霍两家,都有仇。史记一个特点就是编传奇故事给祖宗、亲戚贴金、洗刷污点,不遗余力贬低仇人,比如编赵氏孤儿夸三晋里最无耻、道德沦丧赵氏高尚、夸李广;挂外墨迹贬低讽刺灭秦的高祖刘邦(甚至把人家庙号都乱写,刘邦实际庙号是太祖——太祖高皇帝)。
万舞-已注销-
两家是通家之好,甚至司马迁被施以宫刑都是为了保李广的孙子李陵而获罪
用户47xxx12
因为李广是贵族,司马迁也是贵族。卫,霍都是奴婢出身,还都是私生子,司马迁天然看不起。
NOTHING
世家门阀。迷路候被吹了上千年 挨一刀不亏
番茄那个鸡蛋羹
世家
悄悄告诉你
名将打仗的方法一般人理解不了,司马迁他也理解不了。你叫他怎么写,反正就只知道就赢了。
超级赛亚人卡卡萝卜渣特
司马迁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尤其是被宫之后,对于命运坎坷的更有共鸣。
雨声入梦
太史公宁愿被宫都不承认李陵投敌!
无言以对
司马迁对卫霍有一种妒忌感,草根出生的卫霍成了大汉的巍峨长城铜墙铁壁,铸就了汉武大帝之威武长鞭,成就了多少司马迁之流世家阶层望尘莫及无以企及的高度。李广我们应该敬佩,但铸就汉歌长流民族之威武的卫青霍去病这种民族之魂我们更应该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