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下任总统板上钉钉?关键时刻,特朗普对华表态,中国已做好准备
上观新闻报道,几位美国民主党高层人士日前表示,在亲密盟友及国会领导人的压力之下,拜登可能最早在本周末决定退出大选。
不过,在过去24小时内,拜登的竞选团队仍在反驳任何有关“退选”的报道:“竞选班子没有考虑拜登不在候选人名单上的任何情况。”
界面快讯报道,据多家媒体报道,有多位了解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想法的人士透露,奥巴马最近几天告诉盟友,拜登的胜选之路已经大不如前,奥巴马认为拜登需要认真考虑参选的可行性。辩论结束后,奥巴马只与拜登谈过一次话,奥巴马在与其他人的谈话中也明确表示,拜登参选的未来是由拜登总统本人来决定的。奥巴马强调,他关心的是保护拜登和他的政治遗产,并反驳了他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影响拜登决策过程的观点。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特朗普的“竞选大纲”,究竟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但能确定的是,随着美国两党竞争的不断升温,中美关系问题必然会被两党候选人摆到桌面上,“对华强硬”也将成为两党争论的焦点。幸好中方在美国大选一事上的立场从未发生改变,始终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不会给美方任何借题发挥的机会。
共和党抛出的特朗普竞选纲领,详细提出20项“优先事项”,包括更严格的移民政策,展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出境行动;结束通货膨胀,停止外包,把美国变成超级制造业大国,保护工人避免不公平外国竞争;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恢复欧洲和中东的和平等等。特朗普的优先事项中,包括对华政策,但不够系统,一字未提台湾。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中,强调的是贸易问题,提出要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逐步停止从中国进口必需品,并阻止中国购买美国的房地产和工业。
特朗普被正式提名为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后,在Truth Social平台揭晓了竞选搭档——39岁的俄亥俄州联邦参议员詹姆斯·戴维·万斯。万斯在很多方面与特朗普高度一致,甚至扮演了更加极端的角色,如强烈反对继续援乌、排斥非法移民甚至支持移民版“替代理论”、反对自由贸易等。且万斯基于错误认知对华怀有极大敌意,曾提出多项反华提案,包括鼓吹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或为选情更频繁拿中国说事。资深共和党籍参议员罗姆尼曾称万斯“更聪明、更善于表达、政策更加坚定”。
上月,拜登与特朗普在亚特兰大的CNN总部演播厅进行首场闭门电视辩论。特朗普公开承诺如果当选,将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尤其是对中国商品的加征幅度高达60%。经济学家指出,这样做的成本将以物价上涨的形式转嫁给美国消费者。特朗普在辩论中声称自己增加10%关税的提议不会提高美国人的负担,反而会让中国等竞争国家付出代价。不过,包括联邦政府两党贸易委员会在内等多个机构进行的研究表明,美国消费者和行业几乎承受了特朗普任期内加征关税的全部成本。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于许多低收入工人赚的钱还达不到缴纳联邦所得税的门槛,因而减税往往会让富裕阶层的美国人获得更多利益。前拜登政府财政部官员、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金伯利·克劳辛表示,减税和关税相结合将大幅加剧收入不平等,反而会对“特朗普希望能够帮助自己进入白宫的选民群体造成伤害”。她说,联邦所得税“通过对顶层人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来减少我国的收入不平等”,“关税永远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据直新闻报道,美国彭博社发布了一篇对特朗普进行的专访,在以商业和全球经济为重点的讨论中,特朗普提及半导体芯片产业以及台湾地区。特朗普在访问中说,自己非常了解台湾人,也非常“尊重”他们,但他们确实拿走了美国100%的芯片生意。“我认为,台湾应该向我们支付‘防务费用’。”据台媒报道,在特朗普的这番言论被彭博社公开后,作为全球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以及苹果和英伟达等公司主要供应商的台积电,其股价一度出现大跌,盘中跌超2%,当时大盘也下跌约0.4%。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凤英看来,中美之间“另一场贸易战似乎不可避免”。不过,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2018年特朗普宣布对华征收首批最高25%的关税时,中国经历了最初的“恐慌”,随后开始通过开拓中东和中亚等新兴市场来重组其全球贸易模式,同时努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看来我们已经在逐渐适应了,我们一直在通过供应链迁移来消化关税——没有其他办法。”陈凤英说,“换句话说,(如今)中国的心态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