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打完鬼子吃顿饭,战友们都得了一种怪病,白天脚肿得很粗,头正常,晚上

混沌于浮云 2024-07-24 16:12:03

抗日战争时,“打完鬼子吃顿饭,战友们都得了一种怪病,白天脚肿得很粗,头正常,晚上头肿得很大,脚却变得很细,口鼻出血......” 陈根木出生于1924年,原是浙江东阳市马宅镇徐宅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在1943年的一次抓壮丁行动中,20岁的陈被国民党部队强制征召入伍,开始了他长达十一年的军旅生涯。陈被送往江西上饶,此地当时为国民党第25军的驻地,此后他经历了多场战争,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 在被送往江西之前,陈根木及其他被征召的村民需挑运生活物资,如盐和米,从缙云至江西。这一路程困难重重,食不果腹,经常处于饥饿状态。规定上每人每日应得到25两米,但实际到手仅有8两。陈本人则因负责挑盐,连米都难得一尝,生活极为艰苦。 在转运过程中,不仅食物短缺,连基本的人道待遇也难以保证。许多壮丁在途中因病、饥饿或被虐待而死。陈本人曾企图逃跑而未果,最终只能接受命运,继续前往目的地。抵达上饶后,由于壮丁们的狼狈不堪和身体状况极差,初到的正规部队甚至拒绝接收,可见当时壮丁系统的混乱与不人道。 进入正规军队后,陈根木的生活有了转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基础军事训练和体能恢复之后,他被分配到卫生队。在此期间,陈根木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身体疾病,经历了生死边缘。幸得卫生队队长的紧急救治,他才幸运地存活下来。 在后续的军旅生活中,陈根木逐渐适应了军队生活,体验到了从严酷到相对宽松的转变。在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不仅负责救护伤员,还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历史的进程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赣州是许多激烈战斗的舞台。抗日士兵们以其顽强的抗战精神,持续与日本军队进行着殊死的战斗。在这场漫长的斗争中,许多战斗发生在重要的交通要道,如两山之间的要道,这些地方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日本军队占据城市,而中国士兵则在农村和山区策划游击战和夜间突袭,双方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投降。 中国士兵在没有任何正规军事训练的情况下,仅凭模仿和勇气参与战斗。例如,有士兵初次上战场时,不知道如何操作武器,但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同伴,迅速学会了如何使用枪械和机枪。这位士兵最初只是负责装填机枪的弹药,但在机枪手阵亡后,他勇敢地接替了射击的任务。 在这场战争中,机枪成为了他使用最频繁的武器。他使用过多种机枪,包括捷克式、加拿大式,以及被他认为最好的日本歪把子机枪。他的战斗经历遍及多个重要战场,包括那些控制交通要道的关键地点,这些地方往往是敌我双方激战的场所。 战斗的残酷性在光天化日下尤为显现,士兵们经常需要在夜间进行战斗以避开日军的火力。在一次夜战中,士兵们奋不顾身地夺回了白天被日军占领的位置。战争的惨烈在伤亡数字上表现无遗,起初还能将伤亡士兵运下战场,但随着战争的继续,阵亡的士兵过多,连埋葬都成了问题。 1945年8月15日,一场激战后,士兵们准备午餐时接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这一消息让所有人意外,因为战斗的激烈程度并未显示出即将结束的迹象。日本投降后,部队很快调往杭州,并在前往上海的路上,换装了日本的装备,准备接受新的命令和任务。 淮海战役期间,陈根木因一次意外跃上子弹箱而负伤,此时正逢解放军的机枪手出现,他随即被收编入解放军的行列,成为23军的一名战士。在战役中,陈根木不幸左臂被子弹贯穿,经历了短暂的治疗后,他目睹了整个连队的牺牲,这成为他战争记忆中难以抹去的一幕。 转战后期,陈根木参与了多场战役,包括一次危险的山头阵地攻坚战。国民党部队设置的定时炸弹在战斗中爆炸,造成了重大伤亡。他自身也因此受伤,背部至今仍旧隐隐作痛。 1950年,陈根木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选为26军的一员。当时的部队被称为志愿军,所有徽章等物品都被收回,以保持部队的隐秘性。战争中的严酷条件和频繁的战斗让陈根木再次受伤,此次是双脚被严重冻伤,导致永久性残疾。 1953年和平谈判后,陈根木带着身体上的伤痛返回国内。尽管部队原本安排了工作,他却选择回到老家,希望由弟弟照顾余生。在村里,他不仅成为了村支书,还直到73岁才退休。最初,千祥区里仅有两个半共产党员,包括区长和他自己。 此外,陈根木的私人生活也逐渐充实起来。他娶妻并育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来自 中共临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临安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M]. 2010

0 阅读:377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