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是时候整顿一下外卖餐馆了,现在点外卖第一反应就是:干不干净?是不是预制菜

鹰眼逻辑说 2024-08-28 00:11:56

说实话,是时候整顿一下外卖餐馆了,现在点外卖第一反应就是:干不干净?是不是预制菜? 最近工作一忙,有时候得点外卖,拿起美团、饿了么,看半天,你知道我最终下手的是啥吗?居然是肯德基、麦当劳,或者是沃歌斯 这些西式餐饮,并不是我喜欢吃西餐,而是无从下手。因为,现实告诉我,现在外卖做的好的饭店,很多只在乎线上运营,线下是否卫生? 是不是预制菜,根本没有人去查,也没人管? 与其吃其它不认识的预制菜,还不如吃麦当劳、肯德基这样有食品安全标准的快餐,唉! 现在外卖平台只管交钱入驻,搞个营业执照就好,根本就不管有没有实体?所以现在很多懂套路,卖的好的外卖店铺,居然与垃圾堆为邻,连营业执照都是租的!食品安全问题还要困扰我们多久? 看到最近曝光的“幽灵外卖”事件,我想起天天在街上看见的外卖小哥,顶着高温、冒着雨雪送外卖,不得不佩服,这是正经赚辛苦钱的人。但转念一想,现在超万亿的在线餐饮市场中,还藏着多少家“望京烧烤”?还有多少“实况厨房”没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到底还要盘踞在中国人头顶多久? 很遗憾,任何人都给不出一个准确的答复,只要人还需要吃东西,那么食品安全就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但我们不得不解。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最绚丽的瑰宝之一,是中国文明于世界的象征,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还有衍生出的节日饮食、食具文化、餐饮礼仪等,贯穿了上下五千年,而食品安全也同样穿插其中,这里分享几个很古早例子,朋友们看看知道一下就好: 1. 食品安全其实从上古时代就有了。“神农乃始,尝百草之滋味,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尝百草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什么植物能食,什么草木有毒,尽管这是个神话故事,但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明上古时代的人对食物安全的关心。 2. 现存的,可考究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定来自于周朝。《礼记·王制第五》中记载,“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意思是说,五谷、果实未成熟的时候,不得在市场上贩卖;《礼记·丧大记》中“食粥于盛不盥,食于篹者盥”,说的是吃饭用餐具可以不洗手,但如果要用手抓,就必须洗手,这突然让我联想到印度人的吃饭习惯。。。 3. 唐代食品掺假。《新唐书·食货志》中记载,“今人造酒者多用甲醇以为之,其味甚苦,久服伤人”,除了酒水掺假外,还有猪肉注水,粮米中掺杂米糠、沙石。唐代无疑是中国古代最开放和鼎盛的时代,但市井间的小聪明也很“鼎盛”。 4. 明清时期对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在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弱,食品安全问题也越发严重,于是明清政府设置了一系列的监管规章,比如《大明律·市廛》规定:“凡市廛交易,但设牙帖,令牙侩评估物值”。意思是,只要在市场上交易的商品,都必须有官方发的凭证,由专业人员来为商品估值。清朝还设有“巡检司”、“巡检使”等职务,专门用来巡视各地市场的商业活动。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近几年或者几十年才兴起的概念,它与饮食文化是伴生的关系,会永远存续下去。站在一个比较宏观的时间层面上看,政策的出台,只是短期内的治标,仍然会有人用“法无禁止则可为”作为借口,通过做违背道理道德的事来谋求利益,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 想要长期的治本,还得从教育上入手,马上要步入人工智能的时代了,应试教育的缺点只会进一步突显,AI的大规模使用将解放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教育的改革重心应该回到“育人”上。首先经营主体,要有道德,才不会干只图赚钱没下线的事情;另外平台资本,不能只图赚钱,而把应该担责的部分全部推给政府! 举个简单的例子,每个外卖小店,入驻到平台,都是给平台纳税,平台就有责任成立食品安全监察团队,而不仅仅只管收钱,连外卖小哥都是外包给劳务公司,也就只有中国资本干这么干? 试想一下,在发达经济体中工会是否会允许,没日没夜送外卖的劳动者,却不能享受基本的社保? 幽灵外卖事件,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更是经济转型中的管理未与时俱进的问题,在经济社会中,不要指望用道德来约束企业,更应该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来解决问题!真心希望,国内监管能出台方案,政策,引导资本方从严监管外卖食品安全问题,高手们有什么建议?

0 阅读:26
鹰眼逻辑说

鹰眼逻辑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