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只要妈在家,娃就不听话?
朋友聚会,闲聊间,几位宝妈都吐槽起了各自的娃。
琳琳说:“我家那娃,最是疼人,尤其疼妈妈,别看平时乖乖巧巧的样子,只要我一回家,粘人、哭闹无休无止。”
芳芳说:“我家可不止这样,明明都是中班的小哥哥了,本来平时还能带着小伙伴们玩耍,只要我一回家,他就变成小宝宝了,饭不会吃,衣服不会穿,什么都要找妈妈。”
“还不止如此呢!”一边的琪琪也说话了,“我家那娃更奇怪,平时大大方方、知书达礼的一个娃,只要我一回家,她就变得小气又敏感,要哄要夸要吹彩虹屁,还不能过度,不然她就又哭又闹还爱使小性子。”
说到这里,欣欣妈妈也发出了感慨:“每次回家,婆婆都要来一句,你不在家的时候孩子特乖特好带,你一回家,孩子胡搅蛮缠简直没法带。这话听得我心里特别难受,好像我回家的作用就是引得孩子哭闹不听话。”
欣欣一席话,说得大家都沉默了:似乎只要妈在家,娃就不听话,难道是孩子故意瞎胡闹吗?
眼看着气氛凝重起来,幼教出身的凡姐打破了沉默:“你们想错了,孩子在妈妈跟前,本来就应该爱哭爱闹会小气,这才是正常现象,如果哪天孩子真的在妈妈跟前乖乖巧巧,你们倒是要引起重视了。”
“不乖正常,乖反而要注意,这话怎么说?”凡姐一席话,瞬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眼看大家都盯着自己,凡姐也不藏着掖着,将自己的理解结合一定的专业知识,将想法直接说了出来。
02
凡姐说,一般情况下,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和母亲建立起亲子关系,根据母子俩人间的实际情况,亲子关系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回避型:一般来说,回避型亲子关系中的孩子,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的情况不太关心。
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母亲在场或是进入孩子所在的环境时,孩子大都处于不理不睬的情况,即使有时也会表现出欢迎的样子,也大都非常短暂;母亲离开时,孩子表现得非常平淡,既没有忧虑,也没有不安,简单点说就是,妈妈在或不在,都是那个样子,又你不懂,无你不少。
处于回避型依恋关系中的孩子,看似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情绪变化,实际上,这种儿童并没有形成对母亲的依恋,心理上也没有什么安全感,对家庭的归属感不强,是一种极不正常的亲子关系。
反抗型:反抗型依恋关系中的儿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矛盾。
他们在母亲要离开时,会表现出极度的惊恐和不安,有的还会出现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的情况,需要母亲一再安抚;而他们一见到母亲回来就会主动寻求与母亲的接触,比如肢体接触中的摸摸头、拍拍肩、拥抱。
但是,当母亲真的去迎接他,比如拥抱时,孩子却又会挣扎反抗着要离开,甚至还有点发怒的样子。
这种渴望关爱–抗拒关爱的矛盾态度,注定了孩子内心的矛盾与不安。极度缺乏安全感,导致他们即使就在母亲身旁,也不会感到安全,更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玩耍。
安全型:这一种亲子关系,是所有父母都要建立并巩固的依恋关系。
安全型依恋关系中的孩子,跟母亲在一起时能感到安全平和,即使处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也能淡定从容地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如果母亲需要离开,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但是,只要得到母亲的肯定答复,比如,妈妈xx小时后就会回来,孩子也能克服恐惧,接受安排;而当母亲回来时,孩子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最常见的就是欢呼着迎过去。欢呼之后,孩子也能平静地离开母亲身边,去做之前没做完的事。
总之,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孩子就能安心地游戏。
03
只要妈在家,娃就不听话?不是孩子瞎胡闹,背后的原因感人又泪目
听了凡姐的话,大家都若有所思:“所以,妈妈应该庆幸,自家孩子爱胡闹?”
“是的。”凡姐点头应是,“其实,孩子真不是胡闹,恰恰相反,这是孩子安全感足,心理健康的表现。”
那么,孩子为什么在妈妈跟前最爱闹呢?
真实原因真的很感人:因为只有在妈妈跟前,他才知道,这个人很爱他,无论他是乖还是不乖,这个人都会全部接纳他,不会放弃他。
正是有了这个明确的认识,孩子才敢放飞天性,展现自我,他可以肆意哭闹、撒娇、卖乖,甚至是不讲理地胡搅蛮缠,那些伪装出来的乖巧懂事,他都可以毫无包袱地在妈妈面前放下来,反正妈妈不会嫌弃他,更不会责备他。
而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中,孩子心里的压抑、不安都被一一排解了出来,丢掉那些不好的情绪,孩子才会变得更好更棒。
这也是很多妈妈都发现的情况:每当孩子变得无理取闹、变成个小宝宝一回,孩子就会更加成熟稳重一点的原因。
所以,如果你哪天发现,原本懂事的孩子忽然变得小气了、又像小时候一样撒娇卖乖了,别忙着责备他,先夸夸他,再肯定他,然后明确告诉他,你对他的期待和要求。
孩子很快就又会变回那个好孩子,甚至比以前还要好。至于家人那些不解和言不由衷的猜测,也别往心里去,谁让咱们是妈妈、谁让咱们爱孩子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可爱的宝宝,他会一点点成长,一点点变好,肯定他、教育他,他会变成你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