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在师培训队完成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后,我回到三连担任副连长。那一年

史乎友文 2024-09-02 16:57:52

1980年3月,在师培训队完成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后,我回到三连担任副连长。那一年,我二十五岁。 到今天,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十分怀念在三连时的日子。记得当时,在三连的炊事班里,那黄羊摆得到处都是,可没人想吃,大家都想吃点蔬菜。当时,我们平常吃菜是以粉条、海带、黄豆、咸菜为主,偶尔能吃上几顿土豆、洋葱、萝卜和大白菜,几乎吃不到任何青菜(水果,那就更不用说了)。 不过,相比较与其他连队,我们三连的伙食还算好的。记得当时,对于一些连队的伙食,团首长曾经“表扬”说,“你们连伙食不错,早上是白菜炒肉,中午是肉炒白菜,晚上是白菜和肉一块炒。”这话虽是调侃,但却真实反映了当时伙食比较差的连队的真实情况。当时,连队里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土豆丝、土豆块、土豆丁、土豆片,吃饺子还是土豆馅”。 到1982年,我调到团机关工作后,有一次下连队(到五连),中午吃饭时,我看到一位战士把碗伸进打饭口,炊事员给他打了“黑乎乎”的一勺子菜。当时看到这菜,那位战士还以为今天改善伙食,吃上烧茄子了,就高兴地说,“今天这菜可以,再给添点,再给添点。”当时见他要两勺,那炊事员是笑而不语。 随后,等那位战士盛完饭,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菜后,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接着他无奈地说,“我以为是烧茄子呢,结果又是烂土豆。”当时,在内蒙冬天,因为气温太低(零下二十多度),那冻过的土豆根本炒不熟,所以吃到嘴里也是咬不动。可尽管如此,五连一批又一批的干部和战士们,没有任何怨言,他们都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这片土地。 1982年12月底,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一天,我带着几名汽车连的战士,到七连抢修(七连的水车机器损坏)。因为知道水车机器关系着七连全连六十多名战士,训练与生活用水的大事,如果不及时抢修,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接到任务后,我们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七连。 到了七连,首先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七连营地大门两侧写着的话——“艰苦奋斗为人民,保卫边疆献青春”。没有到过七连的人,是无法体会到这两句话的分量的(因为七连战士们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光阴似箭,到今天,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早已物是人非,但对于这两句话,我还是记忆深刻。因为这两句话,是对七连全体干部、战士,无私奉献精神最真实的体现。 记得当时,我们一行人进了连部后,七连连长(姓武),小心翼翼地给我们每人倒了半杯水,然后不好意思地说,“现在我们全连,就只剩下这半暖瓶水了,你们赶来不容易,先喝口水。”当时听了武连长的话,再看着站在连部外面的战士,我的心里真是百感交集。七连的战士们,真是苦了你们。除此之外,在七连,因为用水困难,战士们冬季不能洗衣服,两天只能洗一次脸(更谈不上洗澡了)。 但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七连全体干部、战士,还是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岗位上,风雪无阻。而那句“艰苦奋斗为人民,保卫边疆献青春”,更是一直激励着我,直到今天。 当兵的日子,难忘。 —完—

0 阅读:8
史乎友文

史乎友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