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妻子廖翠凤结婚时,他还只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而廖翠凤是鼓浪屿首富的女儿,从小锦衣玉食地长大,廖翠凤的父母在他们结婚前甚至都未给过林语堂好脸色。
可就是这样“门不当、户不对”,父母还反对的一对儿,竟然相濡以沫地走到了最后,还成了民国时期的“模范夫妻”。
而在婚前被人们夸赞为“门当户对,金童玉女”的徐志摩和张幼仪,却聚少离多,短短几年的婚姻里充满了背叛和冷漠,最后以离婚收了场。
张幼仪张幼仪出生于江苏,祖父曾是清末大官,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几个兄长也都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她虽从小在锦绣丛里长大,却知书达理,落落大方。
徐志摩与她家境相仿,又是有名的翩翩公子,二人再相配不过了。
在父母的安排下,张幼仪在13岁时就跟大她三岁的徐志摩定了亲。
婚后,徐志摩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她的不满和厌恶,在与她生下一个儿子后,就出国留学去了。
1920年的冬天,徐志摩突然往家中写信,邀请张幼仪前去英国,与他共同生活。
那时的张幼仪又惊又喜,完全不知道这是兄长和公婆给徐志摩施压的结果,也不知道自己这一走,下半生的命运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徐志摩经过几天的航行,张幼仪终于抵达了英国,一看到徐志摩,她的心情就跌到了谷底。
对于这个场景,她记得很清楚:
“我斜倚着尾甲板,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我的心凉了一大截。”
“……好像我不存在似的,将眼光掠过我的头顶。”
人们往往会对两种事情记忆与深刻,一种是极开心的,一种则是极伤心的。
很显然,张幼仪当时的感觉属于后者。
来到英国后,徐志摩先是带她去了洋装店,自顾自地挑选了一件丢给她,催促她赶紧换上。
然后带她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闪光灯熄灭时,徐志摩表演出来的微笑也消失了。
就像是邀她来英国一样,只不过是为了对付家里的逢场作戏罢了。
张幼仪和徐志摩此后,张幼仪完全成了徐志摩的“全日制保姆”,整日待在家里照顾他,接待他的朋友。
林徽因出现时,张幼仪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婚姻受到了威胁。
果不其然,张幼仪怀孕没多久,徐志摩就跟她提出了离婚,还要她打掉肚子里的孩子。
林徽因不愿,徐志摩索性收拾东西搬了出去,把大着肚子的张幼仪独自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小房间里。
别无他法的张幼仪只好前往德国投奔自己的哥哥。在生下小儿子不久后,徐志摩的离婚协议书也送到了她的面前。
为了顺利摆脱掉张幼仪,徐志摩承诺会在离婚后支付给她5000块钱的“赡养费”。
徐志摩见徐志摩对自己和儿子毫不留恋,心灰意冷的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离婚后,徐志摩继续追求自己的女神和浪漫,张幼仪却只能抱着幼子,在痛苦和惊慌中度日。
张幼仪不得不一遍遍地设想,如果自己跟徐志摩离婚的事传到了国内,公婆会如何看她,父母乡邻们又会如何说她。
在那个讲究“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看重名誉和声望的年代,一个女人被丈夫“休掉”,几乎就等于判了她“死刑”。
鲁迅为了不耽误朱安,曾在婚前和婚后开导、劝告她许多次,也给过她钱财和选择,要她离开自己,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可朱安却时刻谨记《女德》的教诲,为了所谓的“名分”、“声誉”,把苦都咽到肚子里,不惜赔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
朱安张幼仪接受的教育与朱安无异,可想而知,她在被抛弃后该是多么的绝望。
那时,她的大儿子徐积锴还跟祖父母一起生活在浙江硖石。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几次给张幼仪写信,要她回来看看幼子。
张幼仪不敢说自己离婚的事,也不知道回去之后要如何面对他们,只好以“学业繁忙”为借口,不住地推脱回国事宜。
很久以前,张幼仪就听别人说过,她的丈夫徐志摩是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精通文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
那时候徐志摩看不上她,她就默默在心底发誓,有机会一定要努力读书,争取跟徐志摩靠得更近。
现在他们虽然离婚了,张幼仪却并没忘记自己当时的决心。她报考了裴斯塔洛齐学院的幼儿教育,一边苦练德语,一边攻读学业。
林徽因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张幼仪已经熟练掌握了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也能说上一口流利的德语了。
国外自由开放的环境也锻炼了她的胆识,增加了她的自信。
可就在她想清楚一切,准备好直面自己失败的婚姻时,她的小儿子却因为一场疾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张幼仪心如刀绞,却不得不收拾好心情,为小儿子举办葬礼。
也就是因为这次葬礼,张幼仪再次见到了徐志摩,同时也得知了他与新欢陆小曼的事。
既然徐志摩跟陆小曼的事已经在国内传得沸沸扬扬了,那想必他们离婚的事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想到这里,张幼仪索性收拾了东西,飞回了祖国。
陆小曼而徐申如夫妇俩早就被儿子跟陆小曼的事弄得心力交瘁,在得知“儿媳”张幼仪终于回国了后,老两口立即联系到了张幼仪,希望她当面把这件事解释清楚。
张幼仪早已没那么顾虑了,她云淡风轻地说出了自己跟徐志摩早已离婚的事,表示自己跟徐家再无关系了。
老两口傻眼了,在他们眼里,张幼仪是标准的“贤妻良母”,他们本还指望她这个“正妻”回来后可以管一管徐志摩,谁料二人竟然已经离了婚。
徐申如不敢相信,再问,还是这个答案。
事已至此,老两口纵然万般不舍,也不能再多说什么了。
年仅五岁的徐积锴好不容易见到了母亲,缠着她不许她走。
徐积锴无奈之下,张幼仪只好暂时在徐家住下,同时盘算着如何把儿子带走。
这种想法在那个时代简直匪夷所思,被“休”掉的女人哪里还有资格争夺儿子的抚养权呢?
正在张幼仪准备以“带儿子北上读书”为借口,带走徐积锴时,徐申如突然开口了。
这个在政、商两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告诉她,他把自己的家产分为了三份,一份给儿子徐志摩,一份留给自己和老伴儿养老,还有一份,给她和长孙徐积锴。
徐志摩那时,张幼仪刚刚回国,还未找到稳定的工作,徐志摩承诺的5000元赡养费更是不知何时可以“到账”,已经出阁的她也无法张口向娘家要钱。
虽然她已经决心跟许家划清界限,但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如果没有钱财,想要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而且她也完全明白公婆对自己的不舍。
于是,思虑再三之后,她还是决定收下这笔钱。
随后,张幼仪带着儿子前往北京,徐申如则按照约定,每月寄给张幼仪200元的生活费。
张幼仪携子离开没多久,徐志摩就跟陆小曼举办了盛大而张扬的婚礼。
陆小曼嫁给徐志摩后,刚开始是跟他的父母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
徐申如夫妇虽不喜欢陆小曼,却还是为她和儿子买了新房。可陆小曼却对他们准备的新房百般挑剔,对他们二老似乎也不太尊敬。
徐志摩和陆小曼她在上海的风月场里自由惯了,做事总是随心所欲,不拘小节。但这种作风在徐申如夫妇看来,就是“没教养”。
于是,徐志摩的家里就经常爆发公婆与儿媳之间的“大战”。
而徐志摩夹在中间,却并不懂得如何调节他们的关系,完全是“随其发展”的态度。
陆小曼奢靡惯了,完全不懂节俭,还动不动就当着徐申如夫妇俩的面儿,对着徐志摩撒娇卖萌。
她爱吃零食,饭菜经常只吃几口,剩饭就要徐志摩帮她吃完;不想走楼梯,竟要徐志摩抱她上去。
与勤快孝顺的张幼仪相比,陆小曼这个儿媳简直“糟糕透顶”。
徐志摩和陆小曼因此,刚刚过了两个月,徐申如老俩口就被气得离开了老家,去北京找张幼仪了。
远在北京的张幼仪收到徐申如的来信时还很疑惑,但也不敢怠慢,赶紧出面接待了他们。
谁料一见面,婆婆就拉住她哭诉了起来,话里话外都在数落陆小曼的不好。
最后,两位老人索性把话挑明了——他们要跟张幼仪一起住。
徐志摩公婆不跟新婚不久的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反而跑到“前儿媳”家里生活,这要是叫外人知道,还不知道怎么戳徐志摩和陆小曼的脊梁骨呢。
到时候惹得徐志摩不高兴了,指不定又得把错都推自己身上。
可是,老两口来都来了,又确实待她不薄,她又怎么忍心把他们赶走呢。
无奈之下,张幼仪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没过多久,徐志摩果然得知了此事,并立即打来电话,向张幼仪“兴师问罪”。
电话一接通,徐志摩劈头盖脸地质问她:
“是你写信给他们,要他们去找你的。是不是?”
“这让小曼很没面子!”
徐志摩而且,父母离家出走后还断了他的经济来源,此时他正跟娇妻一起窝在上海的一家小旅馆里,正是憋屈窝火的时候。
他自顾自批评了张幼仪一通,见她不反驳,又道:
“我们在上海的生活是无可说的,第一是曼同母亲行后就病,直到今天还不见好。”
“我也闷得慌……还有什么生活可言。”
听到徐志摩这么说,张幼仪心里也不是滋味。挂断电话后,她随即以徐申如的名义,寄了一笔钱给徐志摩。
此后,这份以徐父寄名义出去的钱,就陆陆续续地被寄往了徐志摩身边。
这件事总算告一段落。
张幼仪和儿子没过多久,张幼仪的母亲病危,她急匆匆把徐父徐母送回了硖石老家,然后赶回了上海。
此后,张幼仪跟儿子便在兄长的安排下住在了上海租界内。
巧的是,徐志摩夫妇和父母也住在那里,两家离得并不远。
得知张幼仪也在租界内后,老两口再次找上了她,向她一一罗列陆小曼的“罪状”。
什么“奢靡成性”、“放荡做作”,还有与翁瑞午暧昧不清的事。
总之,他们无法再跟这个儿媳共同生活下去了,他们必须要跟着张幼仪。
张幼仪的第一反应还是拒绝,上次两家离得远,徐志摩尚且通过电话骂了她一顿;现在两家就隔了条街,徐志摩还不得过来闹个鸡犬不宁。
徐积锴可是张幼仪的母亲曾在婚前给过她两条忠告:
一是结婚后只能说“是”,不能说“不”;二是不管夫妻关系如何,对公婆的态度要永远如一。
想起母亲的话,又想起徐申如夫妇对自己的好,张幼仪还是心软了。
她给徐申如出了个主意,要他们先回老家,过段时间再以“看望孙子”的名义,住到自己家里。
这次徐志摩果然没再多说什么,徐申如夫妇也如愿在张幼仪家住了下来。
安定下来的张幼仪在兄长的引荐下,接手了当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担任副总裁这一职位。
张幼仪她利用自己的所学所闻,巧妙地把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运用到银行的管理中,通过整顿银行制度,提高员工能力,逐渐使银行实现了盈利。
接着,她又开办了国内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从徐志摩口中的“乡下人”,一跃成为“走在时尚前端”的女人。
张幼仪在商界混得风生水起,不但给自己在上海最好的地段买了房,还送了徐申如夫妇一套,两栋房子相隔不过百尺。
这样一来,她既顾全了自己和徐志摩的名声,又照顾到了老人的心。
1931年,徐申如夫妇已经归家颐养天年许久,老太太却在这一年生了重病。
没过多久,张幼仪就接到了老太太病危的消息。徐申如三次致电张幼仪,要她即刻返回硖石,准备老太太的身后事。
张幼仪和徐志摩张幼仪在接到噩耗时就想回去了。
可是,她一个“外人”,又有什么资格主持这件事呢?
最终,徐志摩也发话请她回去,她只好放下手头的生意,赶回了硖石。
随后,徐申如认领张幼仪做了干女儿,张幼仪终于可以摆正位置,好好操办了丧礼的大小事宜。
而陆小曼被徐申如勒令不许出现在家中,只能一直住在宾馆里,直到葬礼当天,才赶了回去。
陆小曼此后,徐申如便一直跟“女儿”张幼仪生活在一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接济徐志摩,在他死后继续接济他的妻子陆小曼,还帮他照顾家中父母。
张幼仪的所作所为不免让人想起另一个女人——于凤至。
与张幼仪一样,于凤至一生痴情,不但包容了张学良四处寻欢,在离婚后还时时惦记着他,就连死后,也把自己上亿的财产都留给了他。
不过,对于于凤至的好,张学良并没有忽视,在她离世后还常常念叨她。
徐申如、张幼仪和徐积锴反观张幼仪,她也算“痴情”了半辈子,徐志摩给了她什么呢?背叛?还是伤害?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5000元的赡养费吗?
可笑的是,这笔赡养费好像也如二人合影时,徐志摩的那一抹浅笑一样,不过做戏一场。
从始至终,张幼仪都未真正见到他一分钱。
志摩实是志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