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抗联总指挥李兆麟没和妻子商量,亲手将刚出生的小儿子扔在白雪皑皑的山林中,妻子知道想把孩子抱回来,没想到李兆麟大怒:“今天你要敢把这个孩子从山里抱回来,我当着你的面,我用枪把他打死!” 1941年的冬天,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寒风凛冽,白雪覆盖了广袤的山林。抗日联军的队伍在这片土地上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李兆麟是抗联的总指挥,身负重任,抗战形势严峻,敌人的围追堵截步步紧逼。他的家人也深陷困境,尤其是他和妻子新出生的小儿子,成为李兆麟心中的巨大牵挂。 李兆麟的妻子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她理解丈夫肩负的使命,也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战中给予他无声的支持。 自从孩子出生后,她一直带着孩子跟随部队,辗转在战火纷飞的山林间。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李兆麟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对他们的孩子来说无异于慢性死亡。 战火无情,随时可能降临在他们头上,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孩子无疑是极其危险的。他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孩子送走,让他远离战争的硝烟,保住这条幼小的生命。 一天,李兆麟趁妻子外出时,心情沉重地将未满一岁的小儿子包裹好。他冒着严寒,悄然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山林。 寒风如刀,他的步伐却坚定,因为他已经提前打听过,在这片茫茫的山林中,零星散落着几户人家。 他知道,只要孩子一哭,便一定会有人听见,把他抱回家。 李兆麟深知这是唯一能够保全孩子的办法,虽然心如刀割,但他仍然毅然决然地将孩子轻轻放在一户人家门前,最后深深看了一眼,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 当妻子回到住处时,发现孩子不见了,焦急地四处寻找。这时,李兆麟告诉她,孩子已经被他送到山林中的一户人家门口。 妻子顿时陷入了痛苦与挣扎,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孩子是她十月怀胎辛苦生下的宝贝,她怎么能忍心将他交给陌生人,置身于这荒山野岭中?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担忧和悲痛,转身准备去把孩子抱回来。 然而,当她向李兆麟提出这个想法时,丈夫的反应却让她大吃一惊。 李兆麟脸上没有一丝温情,他怒火中烧,厉声说道:“今天你要是敢把这个孩子从山里抱回来,我当着你的面,就用枪把他打死!” 妻子被李兆麟的言辞震慑住,惊愕地看着这个一向沉稳冷静的丈夫。她知道,李兆麟并不是因为不爱孩子才这么做,而是为了保护他,避免让孩子跟着他们在这残酷的战场上送命。 她的心情无比矛盾。一方面,她理解丈夫的苦心,知道他是为了孩子的生存才做出如此残忍的决定。 孩子若跟随他们,必然面临着战火的威胁,随时可能被日本人发现甚至杀害。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母亲,她无法割舍对孩子的深厚感情,眼前这个脆弱的小生命在她的心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 夜深人静,妻子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心潮起伏。窗外寒风呼啸,山间的风雪仿佛诉说着大自然的无情。 她看着墙角里孩子留下的襁褓,仿佛还能闻到他身上的奶香,听到他熟睡时的呼吸声。 她知道自己不能做出任何冲动的决定,因为她的丈夫肩负着更大的责任,而她的孩子也必须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保护,即便是通过这样残酷的方式。 次日清晨,妻子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她的心虽然依旧痛苦,却也逐渐平静下来。 她明白,李兆麟的选择是在极端情况下作出的唯一正确决定。战争的残酷不仅仅是战场上的生死搏斗,更是像他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所要面对的无数痛苦与牺牲。 从那天起,他们继续在战火中奔波,背负着沉重的心灵负担。 妻子每每想起那个冬天的早晨,心中总是隐隐作痛,但她也深知,只有这样做,孩子才能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活下来,拥有生的希望。 战火继续燃烧,他们的脚步也从未停歇。 李兆麟坚守着抗战的阵地,妻子则在内心深处默默为那个被留在山林中的孩子祈祷,期盼他能够平安度过这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争,迎来属于他的未来。#历史##说TA##正能量##战争#
1941年,抗联总指挥李兆麟没和妻子商量,亲手将刚出生的小儿子扔在白雪皑皑的山林
牧童的娱论
2024-10-03 09:37:2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