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三国时期,中国大陆东部的近海交通航行较为活跃。233年,孙权与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结盟,封其为燕王,并派遣船队经海路送去兵员、财物,使其从后方牵制曹魏。 后来双方关系破裂。237年,孙权遣使渡海与高句骊联系,欲袭辽东。魏国方面也预做防备,制造海船,建立水军准备迎战。因近海航路容易遇到飓风恶浪,造成船只的倾覆,所以魏吴两国始终没有通过海路投送大军。 吴国权臣诸葛恪宣称要从海路进攻北方。魏国尚书傅嘏则认为大规模船队的航海要冒很高的风险,以前孙权的舟师因此遭受过严重的损失,不会轻举妄动,敌人只是虚张声势而已,至多派遣少数船只前来袭扰。结果如其所料。 此后曹魏船队也曾由海路对孙吴会稽郡发动袭掠。264年,魏将新附督王稚渡海进入吴国句章,俘获吴国长吏赀财及男女二百余口。将军孙越徼得一船,获三十人。 总而言之,魏吴作战的逻辑就是:纯陆战吴打不过魏,水战魏打不过吴。所以长江制江权基本在吴这边,吴国也因此能获得长江北岸附近的控制权,但没法太过深入。 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海战,是因为三国时代所有的船还是平底的没有龙骨,像洗澡盆一样,吃水浅,没有破浪的能力,所以无论是机动性还是稳定性都是十分差的。加上密闭性都不好,船舱很容易就进水。 孙吴的水军在内水称霸,但到了外海就是另一回事了,不会让为数不多的江东子弟去海底喂王八。
两汉三国时期,中国大陆东部的近海交通航行较为活跃。233年,孙权与割据辽东的公孙
周周史海泛舟
2024-10-15 12:59:49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