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美国女子携熊猫出中国,海关问:这是什么?她说:小狗 1936年11月,探险队在四川的一片偏远地区设置了临时营地。露丝发现了一只大约9周大的熊猫幼崽,露丝对这次意外的发现感到异常兴奋。 在得到这只命名为"sulin"的幼崽后,她的注意力转向如何将其带回美国。 当时的中国对大熊猫的法律保护尚未明确,但已有规定禁止未经许可携带活体野生动物出境。 尽管面对重重困难,露丝最终设法绕过了这些限制。 她利用了海关的漏洞,将熊猫伪装成一只价值20美元的“哈巴狗”,成功地将其带出中国,并通过“麦金莱总统”号客轮抵达美国。 这次成功不仅为露丝带来了巨大的名声,也让西方世界第一次看到了活体大熊猫。 回到美国后,露丝立刻收到了来自多家动物园的高价购买申请。 最终,她与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达成了交易,以8750美元的价格,将大熊猫“苏琳”卖出。 1937年4月20日,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首次向公众展示了“苏琳”。 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动物园不得不限定每日开放时间以应对人潮。 此外,“苏琳”的出现还引发了熊猫相关商品的热销,包括玩偶、衣服和食品等。 在经历了这次成功后,动物园方面暗示如果露丝能再次带回一只雄性大熊猫,将为她提供丰厚的报酬。 露丝第二次的探险比第一次更为彻底,她组建了一个更庞大的团队,并最终成功捕获了一只名为“mei mei”的雄性大熊猫。 这次旅程的成功使得露丝再次成为了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她被广泛誉为“熊猫夫人”。 露丝-哈克尼斯的书籍《淑女与熊猫》在西方国家热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人生遭遇了重重挫折,特别是在两只由她从中国带到美国的大熊猫“苏琳”和“美美”相继去世后。 露丝个人的生活也受到了这些事件的影响。 她原本的乐观逐渐被生活的挑战和失意所取代,她开始过度饮酒,并且一度试图逃离现代城市生活。 她的探险精神驱使她计划前往安第斯山寻找其他稀有动物,但这一计划未能成功实施。 随着二战的爆发,曾经的“熊猫夫人”逐渐被人遗忘。 1947年,露丝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家中不幸去世,酗酒被认为是导致她早逝的主要原因。 露丝的去世之后,1950年,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实施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特别是针对大熊猫的保护。 几十年后,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成立,并选择大熊猫作为其标志。 随后的几年里,中国政府建立了首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到了21世纪,大熊猫的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2022年5月,中国国家生态环境部宣布野外大熊猫的数量已超过1800只,其保护状态从“濒危”下调至“易危”。 此外,大熊猫不仅仅是生态保护的标志,还成为了文化外交的一部分。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支持。 1941年,宋霭龄和宋美龄姐妹在得知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的大熊猫“潘多拉”去世后,提议向美国人民赠送一只大熊猫。 为了实现这一外交举措,约翰·蒂文(John TeeVan)被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派遣至中国。 他必须绕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东南亚诸国,最终通过滇缅公路抵达中国西南部。 他的这一行程,长达34000多公里。 大熊猫历经漫长而曲折的路线,最终在1941年12月30日抵达纽约 而在日本,尽管存在关于唐代就有熊猫作为礼物赴日的说法,但实际证据显示,这些说法并不可靠。 历史记录和考证表明,在飞鸟时代至奈良时代的日本,尽管对熊猫充满了好奇,但并未有实际的熊猫抵达日本的证据。 1985年,《朝日新闻》发表的一篇调查文章指出,可能曾有计划将熊猫送往日本,但这些动物最终未能到达。 此外,在二战期间,伦敦动物园内的大熊猫“明”因病去世。 为了填补这一空缺,英国政府向中国提出了赠予熊猫的请求,并以提供中国动物学家在英国进修的全额奖学金作为交换。 1946年,国民政府赠送给英国一只名为“联合”的雌性大熊猫。 1957年,一对大熊猫被赠送给了苏联。 随后,大熊猫作为外交礼物的传统持续了数十年。 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中国决定赠送两只大熊猫给美国。 1982年中国政府停止了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的做法,转而采取租借合作研究的方式。 参考文献:[1]苏楠.熊猫文化 举世共享[J].中国新时代,2023,(1): 80-83
1936年,一美国女子携熊猫出中国,海关问:这是什么?她说:小狗 1936年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0-16 00:55:14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