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拥抱“未来”迈向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

雄安发布 2024-10-08 21:48:50

走进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展厅,妙不可言的创新场景让你望见未来之城的模样;伴随着中国星网落户雄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逐渐向新区聚集;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出台《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一揽子“硬核”政策,重磅发布“雄才十六条”,打造27个主题楼宇,引进一批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在迈向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的新征途上,雄安新区新资源要素加速汇集,高端高新产业加快布局。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视察时强调,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新征程,从脚下向未来延伸。雄安新区坚持以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抓创新,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以千年大计的发展实绩充分展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成果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位于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的芯联新(河北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车间内调试设备。赵荣昊摄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和高水平开放的体制机制

今年8月,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开园一周年,载体运营面积突破10万平方米,创新配套大幅提升,园区及周边功能日臻完善,承接疏解能力不断增强,113家科创企业和近500位高层次人才集聚,快速成长为驱动雄安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顶层设计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聚焦发展五大高端高新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

围绕“五新”目标,雄安新区加快发展新产业,强化产业和项目“生命线”理念,坚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落地与招商引进高端高新项目落地并重,确立主导产业,引进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强化创新链,强化政策和项目支撑,推动产业项目在重点片区聚集落地。

雄安科创中心是雄安新区着力打造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集聚区。图为雄安科技成果交易中心。赵荣昊摄

9月18日一早,位于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的雄安重大装备金属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在雄安新区建设的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一国家级创新平台入驻雄安新区,在新区共建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雄安新区创新中心及成果产业化基地,将引领世界重大装备新一代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与增材制造技术学科发展方向。”雄安科技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坚说。

“在中央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的支持下,雄安新区科技创新工作在视野格局、资源集聚、创新能力、转化应用、体制政策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突破。”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局长王彦伟介绍,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六链融合”思想为指导,雄安新区系统布局“四个三”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汇创新、谋赛道、聚产业”。

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制造、新材料3大产业;着力打造国家级前沿创新平台、产业孵化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3类创新平台;聚力打造启动区及第五组团联动容东片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高新区3个科技创新集聚区;加快构建疏解单位协同创新、未来产业协同创新、未来城市协同创新3个协同创新场景,系统推进新区科技创新。

助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集聚和吸纳创新要素资源,雄安新区积极担当作为。

——持续完善“四个三”科技创新体系,出台空天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城市鸿蒙等12个产业支持政策;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空天飞行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雄安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有序运转,中国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加快组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建设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发挥首批疏解的4所高校优势,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立,通过学分共享、设施共用等措施,把疏解转移变成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

——构建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引导基金体系,各赛道专项产业基金陆续设立。“智绘未来”创新创业大赛等雄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推动最新技术、最新产品在雄安孵化转化产业化场景化。

目前,雄安新区制定出台《河北雄安新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12个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涵盖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同时,建立科创中心、中试基地、软创街区等10余个创新平台载体,挂牌27个特色主题楼宇,建成投用雄安新区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高举创新大旗,雄安新区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步履铿锵。

走进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能够感受到“一对一”精准化服务。曹铮摄

擦亮“雄安服务”品牌

健全完善具有雄安特色的行政审批制度

不久前,中国大唐集团置业有限公司成功竞得雄安新区启动区总部区一宗地。这是继首批4家北京疏解央企之后,又一家疏解央企竞得启动区地块。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承接北京央企、医院、高校等功能疏解落地正呈现加力提速态势。首批4家疏解央企中,中国星网总部即将搬迁入驻;中国中化大厦、中国华能总部正开展装饰装修等施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雄安总部项目施工快速推进。

一个个疏解项目落地的背后,是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作用进一步显现。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

今年4月,作为首批疏解央企的雄安总部项目之一,中国矿产经历了一场时间与工期的赛跑——4月2日提交材料,4月3日取得土护降工程施工许可证,4月8日实现合规开工。项目能够快速开工的“密码”是雄安新区推行的施工许可审批改革。

“我们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为切入点,推行极简审批,助力新区大规模建设。”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服务创新持续深化改革,新区创造工程建设项目极简审批的“雄安模式”,建立并持续完善“一会三函”审批制度,按照“宜证则证、容缺受理、函证结合”的审批思路,搭建覆盖项目策划生成、立项用地规划、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工程建设全流程的服务平台,形成了法定许可和“一会三函”并联运行、同时审批的完整审批链条。

审批模式的创新,成为雄安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加速器”。通过创新实施“一会三函”审批模式,大幅减少建设项目开工审批环节,雄安新区实现了政府投资类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控制在30个工作日内,企业投资核准类项目从立项到准予开工建设审批时限控制在14个工作日内,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拿地即开工”。

同时,坚持抓改革谋创新,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雄安新区全力推进“三集中、三到位、三个一”,做到办事不求人、审批零障碍,大力营造优质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活跃高效的创新氛围。

让好政策、好制度落到实处,还需要暖心的服务。

“企业落地后还需要办理这些业务,这是为您定制的服务套餐。”“您有什么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这是最新梳理的政策汇编,可以了解一下。”在雄安,这样“送政策、问需求”的场景时常发生。

为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企业服务体系,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创新工作方式、丰富方法举措,打造集业务办理、增值服务、政策解读、诉求接处四大功能于一体的“企业服务中心”,夯实服务基础,全面提升助企服务工作质效。今年以来,企业服务中心累计服务企业3700余家,提供帮办代办8000余次,引进落地企业112家,持续擦亮“雄安服务”品牌。

为让疏解企业“轻装上阵”,雄安新区创新优化服务,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保障疏解单位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雄安新区还搭建了疏解服务平台,为疏解单位定制《疏解项目服务手册》,对选址规划、工程审批、建设管理等项目落地全过程进行详细梳理;常态化开展“疏解单位大走访”活动,每两周开设“双周协调会”,对疏解单位提出的困难问题及时解决。

在雄安,还有12支专门为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和高端高新产业而打造的服务团队——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成立一年多来,“成绩单”异常亮眼:累计对接院士项目、高层次人才产业化项目等各类项目923项,落地389项;举办各类产才交流活动607场,有效对接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打造“雄安行”品牌,累计吸引3万余名大学生、541批次科研院所、708批次高校到雄安参观调研。

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人才引进服务团由雄安新区党工委人才办牵头抓总,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公共服务局、宣传网信局、建设和交通管理局、科学园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等各部门分工协作,各部门相关负责人担任12支细分服务团的团长。每支服务团从团长到团员形成了“两包一联”(包重点企业、包载体平台、联系服务团)工作机制。依托该机制,服务团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包联企业招才引才的动向,并针对企业需求和人才关心的问题精准开展服务。

如今,“高效办成一件事”有了雄安模式——

围绕推动疏解加快京雄同城化步伐,在政务服务领域率先实行与北京同城化,研究制定《推进“北京+雄安”政务服务同城化实施方案》,提出“统一‘北京+雄安’事项标准”“加强‘北京+雄安’数据支撑”“提升‘北京+雄安’服务效能”等三方面31项具体任务,部分民生服务事项已实现同城待遇。

围绕高效便民,推进“数智”建设,打造政务服务网、移动端总入口,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强化数据共享与应用,创新视频办智能引导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等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推出政务服务地图、“一码办事”、智能审批等创新应用模式,让更多服务实现从“能用”向“好用”的转变。

围绕宜业雄安,推出“雄才十六条”,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等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人才按规定在雄安兼职兼薪、按劳取酬;对柔性引进的急需高端人才,按累计服务时间,给予每月1万至3万元工作津贴;成立雄安人才发展集团,打造面向全球的招才引智和人才服务平台。

红灰相间的901路智能网联巴士行驶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街头。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构建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在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径的实践中,雄安新区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使命,成为引领未来的焦点。

作为中国首个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同步建设的城市,雄安新区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融入建设进程中,不断重构着大众对未来城市的想象力。

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需要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支撑。

作为回迁群众,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居民刘炳辉的感触很深——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上了楼房,到处是绿地,家门口就有学校和公园。

截至目前,雄安新区新开办学校41所,贤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陆续投用,7家养老驿站正式运营,“15分钟生活圈”加快形成。

“容东片区作为雄安新区首个建成片区,承担着探索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的重任。”容东管委会社区建设处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容东管委会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一呼联应”联席会议制度,打造“网格化+数字化”社区治理新模式,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容东片区现代化治理水平。

安居方能乐业。回迁安置区居民在新的环境中实现了稳定就业、创业,但如何让居民持续增收,成为雄安新区的头等大事。

从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到依托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再到联动容东、容西、雄东就业服务中心,打造N个社区就业服务站,雄安新区建立的“1+3+N”三级就业服务系统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起了群众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的用人需求。该系统的建立,为雄安新区的就业、创业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该系统推动下,深入推进新区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并举”。

在雄安,正在建设中的有三座“城”:地上、地下、云上。

同步推进地上、地下规划,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构建了“干线—支线”两级综合管廊系统布局体系。

而云上一座城的建设,则与雄安的“城市大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走进雄安城市计算中心,科技感扑面而来。电子展示屏上显示着城市各个点位,点开一栋大楼,每一层、每一个工位都能立体呈现在眼前。在雄安新区每建设一栋楼,在这里都会形成与之孪生的数字化模型。

智慧工地、智能接驳、数字道路……在雄安,这些智能化应用场景的实现,都离不开雄安城市计算中心这个“城市大脑”。这里汇聚了超过200亿条城市运行数据,是云上一座城的数据中枢。

如今,雄安新区同步推进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规划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BIM、GIS等新技术,提升新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截至目前,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块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CIM平台的智能城市基础框架已基本建成,未来城市创新中心、智能交通示范区、区块链实验室加快推进建设,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每天都在拔节生长的“未来之城”,构建起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来源:河北日报

0 阅读:3

雄安发布

简介:雄安新区唯一官方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