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火了
这位学者的普通话并不标准
却凭借课堂上的系列“灵魂拷问”
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苏德超在讲台上
放弃看似平淡的一辈子
换来100天的辉煌人生
你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
我们的生命的幸福和快乐取决于什么?
为什么我们没做什么事,却依然觉得很累?
什么是真正长久的快乐?
“灵魂拷问”之后
苏德超教授往往会给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
“我们的快乐不来自于鄙视链
而是来自内在的体验。”
“我们要健康一点
不然就自己把自己变成了工具”
苏德超讲课语句截图
除了课堂
讨论也可以发生在办公室
甚至是饭桌上
话题的由头也可以是数学、量子力学
乃至心理学
最终引向辩证法、认识论、自由意志
等严肃哲学命题
最近,MBTI人格类型走红网络
很多年轻人自称“i人”,即内倾型人格
苏德超在课堂中讲到
“i人遇到心理挑战时,
一定要寻求外面的帮助
就算你是手机,也需要充电啊”
话题#教授说i人遇到困难别自己扛#
登上了热搜榜单
广泛的话题背后
是苏德超教授对通识教育的关注
他长期担任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
曾获湖北省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让原本冷门的哲学课在武大校园里爆火
可谓“一座难求”
苏德超在讲台上
2018年
一篇《形而上学的亲吻》让苏德超受到关注
教室里的意外停电
并没有阻止这堂冷门课程的进行
苏德超和他的学生们
在黑暗中聊了足足2个小时
一时传为美谈
哲学如同一丝光亮,照进了现实生活
黑暗中的哲学课堂
为了跟更多年轻人交流
2022年,苏德超开通了短视频账号
他的视频作品往往是长达几分钟的课堂片段
却吸引37万抖音网友关注
在网络上,苏教授有很多“名场面”
比如在饭桌上和朋友聊
“什么学科最难科普?”
“你离开了公式,对数学无法科普
但是一旦引入公式,就无法科普。”
视频传到网上,竟吸引超过34万网友点赞
苏德超在饭桌上谈科普
对于年轻人关心的热点话题
苏德超教授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很多人因为精神内耗而感到困扰
苏德超认为
首先要解除因内耗产生的自责心理
内耗可能是因为追求完美
往往内心细腻丰富
其次是去行动,挑战自己
借助网络平台的科普
苏德超最终的落脚点是人文精神
在他看来,文科不同于科学
相比于效率和速度
更需要沉浸感,和思辨、讨论
“真正的好课,或许并不在于上得多快
而是上得多慢”
这些具有思辨性的讨论引起了网友的共鸣
很多人感慨
苏教授的“灵魂拷问”充满思辨又富有温度
生动诠释了大学的意义
以下是部分新浪微博网友对苏老师相关言论的热门评价
@交通安全蜀黍 :苏教授你这个发型,说什么我都信。
@Barrichello_Hu :健康是最重要的!
@植物人史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态位,恰如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扎根之处,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自然不内卷不躺平
@观人修己TheBlessedMind :其实老师自己也是卷过来的,心疼孩子们才不想让他们卷了,不过每代人都有其卷的命运,中土大国,卷出来了就是强中强,卷不过也不后悔,卷了之后的顿悟,可能就如同入世后的出世,是一个过程,没有哪个步骤能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