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审阅毛岸英碑文,沉默许久后说:碑文很好,但少刻3个字

历史实战派 2024-06-20 11:29:03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1922年出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对于大儿子的牺牲,毛主席表面上总是云淡风轻。

殊不知他在儿子逝世后,珍藏了儿子的衣物20多年,从未有人发现。在毛岸英牺牲后,当他看了儿子的碑文后说道:“碑文很好,但少刻三个字。”那么,是哪三个字呢?

毛岸英跟随志愿军司令部跨过鸭绿江后,担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的翻译,毛岸英也是一个活络的人,他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也会主动参与一些其他的工作。

第一次战斗刚结束时,志愿军附近收发电报比较多,美军发现大榆洞是志愿军重要的指挥机关所在地,经常派飞机在空中侦查。

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下,志愿军司令部召开会议,决定让他们在25日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彭德怀的安全由洪学智来负责。

彭德怀在大家的连拖带拽下,得以逃脱。而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因为加班太晚,在房间里吃早饭。

当他们发现敌机到来时,他们没来得及跑出来,不幸牺牲。彭德怀得知后脸色苍白,他看着现场烧焦的尸体,心情沉重。人们通过一块手表辨认出了毛岸英的遗体。

彭德怀得知,自己没办法和毛主席交代,周恩来收到电报之后,也难以克制情绪,泪流满面,他知道这件事对主席打击很大。所以和刘少奇商量之后,决定不把毛岸英牺牲的事情告诉毛泽东。

在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之后,周恩来才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主席。

叶子龙回忆说,当时的毛主席像平常一样,仔细地端详着电报。他把目光转移到茶几上的烟盒,好几次都没从烟盒里抽出烟来。

他的眼睛湿润了,眼泪却并未掉下来。他克制住自己的情绪,长叹一声说道:“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战争嘛,总会有牺牲,这没有什么!”

1951年2月16日,彭德怀致电毛主席,要求利用作战时间回北京向毛主席当面汇报朝鲜战局。而在此次谈话中,彭德怀也向毛主席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全过程。

他知道,造成这样的情况一定有自己的问题,他说自己对周恩来的几次督促志司注意防空的指示不重视,使得毛岸英牺牲,他应该担起责任。

毛泽东沉默了一阵抬起头来表示,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当成一件大事。

在所有人的面前,他是那样淡定,好像过于风轻云淡。可他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啊,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的心里总会难受。

而在毛泽东去世后,工作人员发现了毛泽东珍藏着儿子20年的遗物,才知道,儿子的牺牲始终没有让他释怀。

在人前,他向自己的好友周世钊说,为什么要送岸英上战场?他说,自己是国家的主席,作为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而在1990年,中共中央警卫局清理毛泽东遗物时,找到了他精心收藏的毛岸英的遗物,那是他瞒着所有人珍藏了20多年的儿子的遗物。

毛岸英牺牲之后,周恩来也曾向毛主席提出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却说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毛泽东还提出,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就这样,毛岸英永远地留在了朝鲜。

1954年,朝鲜开始兴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在这里先后安葬了134位志愿军烈士,包括毛岸英和高瑞欣烈士。

1955年清明节后,毛岸英和高瑞欣被移葬到志愿军烈士陵园。毛岸英的墓地安葬在最前排的正中间,正面写着郭沫若题写的“毛岸英同志之墓”七个大字,墓碑的背面写着一段碑文。

而这段碑文也是经过毛主席查看的,当毛主席看后,表示碑文很少,可有一点遗憾,少了三个字,要是能写上开慧的名字就好了……

因为在毛岸英的童年时期,是杨开慧陪伴他度过的。周总理当即表示会重新安排人写,毛主席却摆了摆手说道:“就这样吧,不要改了,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搞特殊。”

28岁的毛岸英血洒朝鲜战场,毛泽东作为父亲半生难以释怀。

1959年2月,毛泽东派刘思齐、邵华姐妹去朝鲜为毛岸英扫墓、祭奠。临行前,毛泽东嘱咐思齐替他看看岸英,这是他们唯一一次是在毛泽东在世时以家人的身份去祭扫毛岸英墓的。

26 阅读:3168
评论列表
  • 2024-06-21 22:28

    伟大的毛爷爷一家

历史实战派

简介:讲好历史故事,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