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指着鼻子骂嘉靖,嘉靖龙颜震怒,为何却没有将他处死?

古今的多少事 2024-11-03 08:58:59
全文共1549个字,阅读时间预计5分钟。阅读此文前,恳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及时带来更新提示。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时任户部主事的海瑞,给嘉靖皇帝上了一份奏疏,这就是有名的《治安疏》。

海瑞针砭时弊,直指嘉靖帝迷信修道、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一句“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更是将嘉靖皇帝给批的体无完肤。

按理说,即使是普通人,这样被别人指着鼻子说,难免也会生气。那为什么作为皇帝的朱厚熜,没有下令杀掉海瑞呢?

海瑞生平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后迁移至广州,再至海南岛。海瑞的父亲海翰是廪生,海瑞四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谢氏抚养成人。谢氏性格刚强,对海瑞的教育非常严格,这影响了海瑞后来的性格和为官之道。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任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在任期间,他推行清丈土地、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被任命为淳安知县。他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逃亡民户回到故乡。此外,他还推行保甲法、明断疑难案件、兴办社学等。

海瑞从小到大的经历,让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心系国家和百姓。他一心想整治官场的奢靡之风,奈何朝堂之上,贪官不尽。

他恪守“武死战,文死谏”的道德标准,在面对明王朝政治腐败、封建秩序松弛、吏贪将弱、民困财乏的社会现实时,感到十分忧虑。

最终,他决定上疏。

嘉靖的反应

海瑞的《治安疏》,无疑触怒了嘉靖帝。毕竟,他从来听的都是好话、奉承话,突然冒出一个愣头青,就要对自己指指点点,这算啥事?

嘉靖帝在读完海瑞的奏疏后,愤怒至极,当即下令逮捕海瑞。要求斩立决。但是,一旁的宦官黄锦,稳住了嘉靖的情绪,说道:

“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大意就是这个人是个直肠子,我听说他上疏时,已经买了一口棺材,把妻子送往外地,现在就搁家里等死呢!

黄锦的话让嘉靖帝沉默不语,他反复阅读海瑞的奏疏,最终感到叹息,将奏疏留在宫中数月。黄锦作为宦官中的一把手,他的话对嘉靖帝有着不小的影响。

除了宦官黄锦的进言,内阁首辅徐阶的求情,也是海瑞得以生还的重要原因。

徐阶在嘉靖帝召见他商议内禅之事时,提到了海瑞上书之事。嘉靖帝愤愤地表示要处死海瑞,但徐阶的存在和努力,使得海瑞最终未被处死。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的一番操作,压下了嘉靖帝对海瑞处以极刑的主张。

再者,嘉靖帝当时已经六十岁,他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如果海瑞上书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年前,海瑞必死无疑。

但此时的嘉靖帝,似乎杀心没有那么重了。在宦官黄锦、首辅徐阶的劝说下,他一直没有做出对海瑞的处理决定。

嘉靖帝在反复阅读《治安疏》后,说出了“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的话,显示了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因为上述原因,嘉靖帝最终没有对海瑞做出死刑的决定,而是将他关押。

嘉靖帝去世后,新即位的明穆宗立即释放了海瑞,并恢复了他的官职。

而“海青天”的美誉,也一直流传至今。

0 阅读:0

古今的多少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