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追两弹一星 海淀是两弹一星的重要策源地、出发地和承载地,在这里能感受到创新、传承与科技的力量。
北京卫星制造厂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当年,科学家们在这里攻坚克难,从无到有,把我们的第一颗卫星送上了天,是一种创新;现在,旧厂区改造成为科技园,办起了两弹一星主题展,吸引了不少高新企业入驻,承载着新的工业和科技梦想,也是一种创新。
中关村日新月异,高楼大厦中不起眼的“特楼”进入北京市首批历史建筑名单。三座小楼外观普通,却先后入住过钱学森、钱三强、何泽慧等60余人,他们绝大部分是中国最早的院士、“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863”高科技计划的倡导者,特楼保存着一代科学家的精神印记。特楼前的雪松树,是由郭沫若、钱三强与中关村小学的学生们一起栽种的,在海淀,一直都有这样传承的基因。
1960年,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在酒泉发射场发射成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1966年,“两弹”首次结合试验成功,中国能够用自己的导弹发射核武器;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十年很长,耗费了很多科学家的心血,十年也很短,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了国际社会的目光。两弹一星精神在海淀,一直追寻着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