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间的一个秋天,虢川官员刘燕庭骑马前往眉县公干,路过一户人家喂喂马歇歇脚。但刘燕庭发现马放着草不吃,却一个劲地舔着马槽沿。 他低下头仔细打量马槽,发现四周竟然有精美的图案,莫非是件宝物? 于是刘燕庭向这家男主人问起了“马槽”的来历,男主人说,这马槽是他去年犁地时在土里碰到的,就挖了上来。 刘燕庭一听心中窃喜,这肯定是个古董,于是他花了30两银子买下这个马槽。男主人高兴地直夸刘燕庭是个大好人。 刘燕庭雇了辆马车,直奔县衙。刘燕庭气喘吁吁地来到县衙时,徐县令正在等着他呢,脸铁青的瘆人,刘燕庭哆嗦了起来。“大人,小的未能早早治好鼠灾,以致酿出了鼠疫,真是该杀该剐!”可徐县令竟连眼皮子也不抬。 徐县令是个文人,平时不发火,一旦发起火来要掀翻天的。“为什么不早早报告,贻误了时间,该当何罪?”刘公干这才看到,徐县令手中的绳子上拴着一只老鼠,老鼠正在他们的脚下跑来跑去。 徐县令说:“县城的人早早就行动了起来,一铁锨要铲死几个。而且逮着老鼠游街,杀一儆百,连鼠也灭不掉,还想把好关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县令说完,提起绳子抡了起来,竟将手中的老鼠摔了个肝脑涂地。 老鼠在摔死前发出了尖厉的叫声,这叫声刺疼了刘燕庭,他想到了自己的结局或和这老鼠一样。 刘燕庭低下了头。“来人,大刑伺候!”徐县令要办了刘燕庭。“大人,且慢,小的给您带来了一件古董。”刘燕庭急忙大喊道。 徐县令的表情僵住了。随即,刘燕庭命人从马车上搬下了马槽状的东西。县令的眼睛熠熠闪光。“小的愿以此赎罪,望大人海涵。” 徐县令喜欢古董,也搜罗了一些宝贝,可与此物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县令在灯光下仔细打量着马槽,他让人很快将马槽里的污垢洗刷得干干净净,他居然发现槽底还有一篇字体优美工整的铭文。 徐县令开始考证起铭文来,这徐县令还真不简单,考证了几天居然把铭文翻译了出来。 铜盘铭文的第一句这样写道“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宝盘”。 这句话向后人明确指出,铜盘是在周宣王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816年,由虢季子白铸造的,这也正是铜盘名字的由来。 那么“虢季子白”又是何许人呢? 据史料记载,“虢”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三门峡附近。“季”是中国古代对兄弟排行的一种称谓。 “伯、仲、叔、季”,“季”是兄弟排行中的第四位。“子白”就是这位虢国公子的名字。 据有关专家考证,虢季子白在西周的历史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贵族,他曾多次带兵出征,以骁勇善战著称。他制作的铜盘上,就用铭文记录了一场战斗。通篇诵读虢季子白盘的111字铭文,2800多年前的烽烟历历在目。 铭文这样写道:“搏伐猃狁(xiǎn yǔn),于洛之阳。” 这句话说明了敌军的身份和战斗的地点。 在西周宣王时期,北方的猃狁族入侵,子白在对猃狁的一次战斗中,杀敌五百余人,俘虏五十人。战斗结束后,子白将俘获的敌人献于周王,周王设宴款待子白,并赏赐子白马匹、武器等物。 可以说,虢季子白盘上的铭文是对战功与赏赐的记录。铜盘流传至今,就成了研究西周历史,以及北方各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 徐县令翻译出铭文然后用尺子一量,大盘长4尺,宽2尺4寸。再用秤一称竟有 460多斤。不论是重量,还是铭文记载的内容,都堪称一件国宝级别的古董。徐县令得到这宝贝自然欢喜的不得了,于是晚上就将褥子铺在盘底,睡在其中。 转天,徐县令和颜悦色地对刘燕庭说:“鼠疫自古难防,皇宫内也有大如斗的老鼠。不是说官仓老鼠大如斗嘛!刁民如果乘机滋事,那就严惩不贷!刘燕庭你放心回去吧,朝廷要责问下来,我可以帮你开释。” 本来要丢脑瓜的刘燕庭,不仅未受到任何处分,而且讨得了徐县令欢喜,这多亏了这个虢季子白盘。后来徐县令退休回老家时,为了显示清廉,其他的都没有带走,只带了这个虢季子白盘回去,称其回去拿它当马槽养马。 徐县令去世后,后人将此盘放在常州徐家祠堂内。太平军攻入常州时到了陈玉坤手里,后来又辗转到刘铭传手中,新中国成立后,刘铭传的第四代孙——刘肃曾先生主动提出将铜盘献给国家,国家当即奖给他大米五千斤。 从清道光年间的现世,到1950年最终回归人民,虢季子白盘经过了百余年的风风雨雨,最终获得了一个可靠的归宿。
道光年间的一个秋天,虢川官员刘燕庭骑马前往眉县公干,路过一户人家喂喂马歇歇脚。但
噜噜谈历史
2024-11-20 22:09: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