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部严肃的革命历史正剧,也有如此生动鲜活的场景。
这个场景,就出自董亚春导演,靳东、于和伟、吴磊、倪妮、丁勇岱、佟瑞欣、颜丙燕领衔主演的电视剧《西北岁月》,就在今晚,这部大剧,就要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了。
从预告片来看,该剧将个人命运嵌入到西北革命史中,尊重历史、忠实历史、展示历史,形成了一种在格局深度、历史跨度、题材厚度上的“史诗气质”。
一出手,很可能就是历史主旋律天花板。
所谓《西北岁月》,是以习仲勋1927年投身革命,至1952年离开大西北的25年间,在西北地区成长、工作、生活为主要叙事情节,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西北革命斗争史为载体,描绘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边区人民群众共同抒写的恢弘壮阔的革命史诗。
具体又分为“两点一存”“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主政大西北、建设大西北”三个情节主题。
其一,“两点一存”。
”两点一存”,即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全剧开始于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面对复杂的革命形势,刘志丹发动渭华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
陕北至今流传着起义的信天游,“渭华原上开红花,穷苦人拧成一股绳。”
少年习仲勋备受鼓舞,他领导“两当兵变”。虽然失利了,但是却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之后,习仲勋与刘志丹、谢子长等共同创建陕甘红军,开辟陕甘革命根据地。
有了这片革命根据地,也就有了“两点一存”。
其二,“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
这部分剧情,应该不乏军旅剧观众爱看的战场大戏。
比如1947年,彭德怀、习仲勋领导的只有两万余人的西北野战兵团与胡宗南率领的全式美械装备23万大军经过三次交手,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把胡宗南打得缩成一团。
这些精彩的战场戏,无疑也是导演董亚春的拿手好戏。
其三,“主政大西北、建设大西北”。
除了战场上的较量,当年还有一场硬碰硬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预告片中,就有不少军民一家亲的镜头,还有男主和战士们下地干活的场景,
这部分文戏,也有看头。
剧集找来董亚春当导演,也就标志着:军旅剧迷,包满意。
早年间,董亚春执导过《中国远征军》、《长沙保卫战》等,近年又推出了《跨过鸭绿江》这部口碑大剧。
他的作品往往风格大气,细节严谨,既有战场的整体感,也有激烈的拼杀大戏。
拍《西北岁月》,文戏当然要拍好,但动作枪战的“猛”也不在话下。
从早年间的武装起义,到西北战局几番跌宕,期间我军军民的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无疑给了导演巨大的战争戏发挥空间。
而短短两分钟的预告片,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质感就出来了。
几场战场戏既高燃,还很好地突出了西北地区的地域特色,比如有个场景是战士们从漫山遍野的土坡滑下来作战,画面雄浑大气,又妙趣横生。
好看的很。
拍革命历史剧,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是过于宏大。
容易让情节失真,死板。
第二,是过于严肃。
把历史拍成了教科书,说教意味太足,就会呆板。
不过从预告片我可以断定,《西北岁月》,很好规避了这两个缺点。主创拍出的,是活的历史。
而几十位老戏骨,又给《西北岁月》打下了演技基础。
这样的戏,差不了。
看革命历史剧这么多年,自《觉醒年代》后,革命历史剧的任督二脉,已经被打开。
越是大剧,越要尊重史实,注重细节,着重人物。
剧中出现了许多革命先辈,教科书中的几个字,几段话,就是他们的一生。
可这一生,又是何其波澜壮阔,何其跌宕起伏。
今日中国,我们更需要这样的革命历史大剧,唤起年轻观众对历史的认知。
优秀好剧,总能为历史留痕。
有些岁月,不能忘,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