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提一策略,斯大林首先表示反对,最后却成他对革命最大贡献

李满谈过去 2024-11-01 11:02:36

毛泽东在革命中最大贡献,是确定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为什么这么说,请看具体分析。

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提出前,苏联已经实践了“先解放城市,后解放全国”策略,且取得了伟大成功。毛泽东正是在苏联取得成功之际,提出了相反的策略。

不用说,毛泽东的理论出来后,尽是反对者,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斯大林。可毛泽东依旧坚持他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为什么?因为这个策略,是他在湖南进行了大量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也建立在他的伟大认知基础之上。

说完了这个,接着看农村包围城市为什么是最适合中国革命的一条路。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情况与苏联等国大不同。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五个通商口岸。这使得中国在此后数十年,随着欧洲的侵略的深入,通商口岸达到了104个。

这104个城市的特点是:存在两套统治秩序,一套是中国秩序,其中坚力量是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另一套是欧洲国家的秩序,中坚力量是欧洲人,也就是洋人,其次才是中国买办。

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中国革命的重心和蒋介石一样放在大城市,一定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革命中,我们必须和这两套统治秩序做斗争。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有个词叫“以卵击石”,中国革命放在当时的中国城市,也就是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看着光明灿烂,实际是“玻璃瓶里的苍蝇”:只有光明而没有前途。中国革命如果复制苏联走这条路,其成功的希望极其渺茫。

后来,陈独秀为代表的革命者选择了复制,最终遭到了中外两套秩序,外加一个南京政府的联合打压。四一二政变中,中国革命损失巨大。这时候,革命队伍才开始真正留意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声音。

毛泽东确定的农村包围城市后来被证明是最符合中国革命的策略,可当时的革命者,非得撞了南墙才能明白。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掌权时间太晚,他直到红军被逼入绝境时才掌权。

另一方面,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是一条长期主义的路,需要大量累积方可见成效。而这样的策略,在任何年代,都是最容易被pass掉的,毕竟,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都倾向于短期目标。

无疑,能坚持长期主义,需要伟大的认知,同时,也需要极大的韧性。而毛泽东恰恰是极有韧性的一个人,他也坚信革命者都是极有韧性的。

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策略,如何通过长期主义抵达胜利?答案如下:

主动离开城市,下沉到农村,避开强大的敌人们,逐渐积蓄革命力量。他们选择的第一个下沉地,正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离开城市下沉到农村,革命就能成功吗?答:是有可能成功的,毛泽东早已通过调查确定了这种可能性。

尤其,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和南京政府放弃了改造农村的目标,他们在1928年正式决定放弃征收农村的田税,交给各省征收。他们这一放弃策略,其目的是为了用田税利益换取各省对南京政府的支持。

这样的放弃是极其大的放弃,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的65%都是靠农村啊,农村的小船、牛车、人力车的总运输量也是城市铁路和航船运输量的3倍以上,而且农村的小农经济拥有全国75%以上的人口,是多数啊。

蒋介石南京政府放弃田税后,田税方面没有了全国统一标准,更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出现了各种乱象。种种乱象下,老百姓苦不堪言,雪上加霜的是,各省的敛财,敛财必须改成发行债券、种植鸦片,甚至抢劫等等。这些都间接导致农村经济生态造成极大破坏,一个农民要承担的赋税往往要到法律规定赋税的40倍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一个人,一个组织,能将农村的田税征收等统一管理起来,那这个政府就等于取代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个取代性,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可能性。

毛泽东看到了这个可能性,这当然是基于他对农村的大量实地调查,并结合大面所进行分析的结果。无论在何时看来,这都是一个伟大的认知。

换句话说,毛泽东早已通过调查、思考,确定一个非常长远的目标,有了一个大愿景,这个愿景是建立在明白中国衰落症结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对中国全面系统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属于完全契合中国实际出发的愿景。

上了井冈山后,毛泽东开始带领红军和地方组织进行大改造。而大改造的方式,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打土豪、分田地。光打光分还不行,毛泽东还为了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说白了就是教育、引导农民,埋下农村变革的种子。

然后,通过波浪式扩大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再通过征收田税和贸易,建立了健康的财政制度。到这里,实际上就取代了南京国民政府。根扎稳了之后,长期主义的复利就出来了,经过改造的农村,开始出现欣欣向荣之势,他们反过来给红军提供了庞大的物资,尤其是粮食。

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是可以推广到各大农村的,如此累积下,就有了量变引发质变的可能。而一旦质变来临,那就可以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大策略了。后期的三大战役,就是质变后的结果罢了。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中,两野战军某部指战员互献锦旗,互致敬礼

归根到底,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不仅仅是军事策略,更是政治战略和经济战略。有一位评论员,是这么形容这一大战略的,他说:

“这个大战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政治上避实急需,经济上整合生产者,围堵消费者,最终用雄厚的生产力和充沛的人力,完成改天换地的大事业。”

不得不说,这一评论员是懂了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

回头看,若没有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革命的失败结果一定是必然。事实也如此,红军攻打城市的策略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毛泽东提出和坚持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它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指导了革命取得胜利,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策略的重大意义,注定确定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是毛泽东对革命最大贡献。

0 阅读:12

李满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