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鲜荔枝,让繁华的唐朝走向衰落 鬼才马伯庸,凭一句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灵

一抹烟尘说 2024-12-29 11:06:30

一丛鲜荔枝,让繁华的唐朝走向衰落 鬼才马伯庸,凭一句唐诗“一骑红尘妃子笑”,灵感突发,创作了近十万字的历史小说,从唐朝一个基层公务员的视角,用他的心路历程解剖大唐历史,让人心临其境,欲罢不能。 一个从九品的小公务员,无权无势,在大唐都城长安,勤勉奋斗了18年,终于贷款在长安城置下一间房子。有了栖身之地,以后就可以慢慢还房贷,与妻女过上平静安逸的日子,……他满足了。 喜事连连,他回到上林苑办公室,同事和上司对他格外热情,恭喜他做了荔枝使。让他帮皇帝采办荔枝煎(干荔枝)。这个是一个肥差,从中可以捞到不少油水,房贷有着落了,公务员一高兴就喝高了。 回来途中酒醒后,仔细看文件,采办荔枝煎变成了采办荔枝鲜,而且还是岭南的(今广东广西)。 从岭南到长安五千多里地,荔枝这水果摘下来后最多三天就会变味坏掉。 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不成任务的结果就是杀头。 他这才惊觉,他被他的上司和同事坑了。 在一个小酒馆里,他与两个好友喝酒。一个朋友给他出主意,干脆和老婆假离婚,利用荔枝史权力大捞一把,即使死了,老婆孩子以后也可以衣食无忧。 他另一个朋友杜甫,也是一个基层小官,给他讲了一个老兵奋斗的故事,然后淡淡地讲了一句:你都还没有去做,怎么知道做不到呢? 小公务员心灵一震,决定去尝试,去努力,即使做不到,也要知道自己在什么距离倒下的。 他孤身一人拿着敕令到了岭南,经过反复测算试验,发觉这个任务根本完不成。除非动用朝廷力量,甚至动用军队,让各省官员都听他支配,沿途所有驿站都要无条件服从他的调度,还有一丝希望。 一个小小的荔枝史显然没有这样大的权力和能量。详细保鲜和运送计划他写好了,如果没有朝廷各部门力置加持,就是一张废纸。 他没有放弃,他怀揣计划书回到长安,到朝廷各个部门奔走,要钱要权要人。 结果无一例外遭到拒绝。 正当他灰心丧气的时侯,宫内一个小太监引导他见到了宰相杨国忠。杨国忠看了他的计划书,知道这是一个要动用巨大人力物力的大工程,于是把自己身上腰牌给了他。 他凭着杨国忠的腰牌,动用军队,沿途州县的官吏,驿站,百姓。终于在杨贵妃生日那天,将一丛鲜荔枝送进了长安。 杨贵妃笑了,她不会知道,她啖一颗荔枝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也不知道为运送荔枝要死多少人。 小公务员大功告成,他的前程一片光明。朋友,同事纷纷道贺。 然而,他却拒绝再度担任荔枝史。他向杨国忠提出取消岭南进贡鲜荔枝工程。 他看到为运送荔枝背后天下百姓付出的血泪代价,百姓怨恨丛生,长此以往,国家必会发生变故,繁华的大唐将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结果是这个小公务员被免去公职,流放岭南。 他没有后悔,不该做的事,被逼着去做了,而且还完成了,该做的事他也做了。他带着一家人,在岭南做了一个荔农,种荔枝,生活虽然艰苦,心中却坦然,没有了心理压力,没有了职场的争斗。原来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后来,传来消息,安禄山打下长安,长安城大部分官吏被杀,一片凄惨。杨贵妃在逃亡途中被逼上吊死了。 如果,他继续当荔枝史,长安城陷,他一家人也必遭兵祸,结果可想而知。 如今他还活着,有妻子有女儿陪伴,能吃上新鲜的荔枝,每日虽粗茶淡饭,心中却像荔枝一样甘甜。 马伯庸这部历史小说奇就奇在,由一个小人物的经历和心路变化,折射出宏大的历史现像。 上层权贵人物一个小爱好,下面的官员得跑断腿。一个权贵的一块腰牌比什么都好使,可以凌驾国家权力,反映官员趋炎附势心态。 一丛鲜荔枝,让繁华的唐朝走向衰落。

0 阅读:2
一抹烟尘说

一抹烟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