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刘某某关于A股的观点,为了能发,我个人做了一些技术性润色。昨晚看了一圈朋友群,也接到好些个朋友的询问,当然是针对最近三天股市下跌的各种情绪的意见。都是人麻,能充分理解,平复了一下情绪,捋了一下观点,如下:
1、基本判断,还是大箱体:3200-3500,极限一点,3100-3500。
当然向下的时候个股持股体验差,是事实。
“股息、指数(大金融大科技ETF)、主题性个股”三大类,前两类,散户是不会买,因为难以形成情绪,情绪博弈主要在主题性个股。
所以指数虽往3100-3200靠,个股可能回撤要30%,加上现在量化市,会放大个股波幅。
2、向上突破这个箱体,需要trigger。
外面的trigger,就是对面美元资产的高波要放岀来,现在低波状态情绪高潮,对软妹币资产和汇率,以及非美货币的汇率贬值,压制很强。
里面就是需求能不能进入“自下而上”,就是直升机模式。
总体来说,外面与里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外面出状态了,逻辑上里面就可以释放更多的资源对内。
3、箱体下沿,是有措施保障的,这个大家不要太担心。
一是pz,这个传了很久了,找合适的时机吧,因为本身也是一个情绪稳定的工具。
二是险资,必要的时候是可以改变一下会计规则,险资入市的规模就能够显著的增加,这个需要央妈、金管,特别是财政的协同。
三是某队的日常执班,及时修正市场情绪的偏差,说直白的一点,维持均线的平稳斜率,这个技术上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现在可以借助Ai优化。
四就是弹性,应该认识到,A股由个人投资者主导情绪定价的特征难以改变,也不要刻意去改变,“流动性溢价”是A股最宝贵的资源,应该倾斜去保护它,而不是去压制它,具象上,就需要对中小投资者交易保有强技术优势的机器交易做出限制,目的是让机器交易尽可能拉到与人工交易同一个起跑线,不能客观上形成机器交易“提前看到底牌”的效果。
A股巿场情绪管理其实不难弄,只要能因势利导,让个人投资者保持适度的赚钱效应,稳定成交量就没有大问题。大家都是希望把A股搞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