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稻田+”特色养殖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海文安逸 2024-06-15 13:00:53

  近年来,绵竹市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持续深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推动特色养殖向多样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助力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眼下,正是黑斑蛙生长的旺季。在什地镇双瓦村顺源黑斑蛙养殖场,一块块稻田四周围起了白色的纱帐,成群结队的黑斑蛙蹦来蹦去,受到脚步声的惊扰后,“扑通扑通”不约而同地跳入稻田中。养殖户郭伟忙着给黑斑蛙投放“自助餐”,眼前这片10余亩稻蛙共养田,便是他的“致富田”。

  黑斑蛙俗称青蛙,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常见的青蛙养殖方式以稻田为主,养殖池均需开沟,并保留一定陆地供青蛙栖息、藏身,养殖池四周需设置隔离网,上空架设防护网,以防青蛙逃跑和防鸟类等觅食。

  郭伟告诉记者,稻蛙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环保无污染的种养结合模式,水稻遮阴,可为黑斑蛙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保持黑斑蛙原有的色泽和口味。黑斑蛙是“捕虫能手”,可为稻田除虫,其排泄物还可作为稻田肥料,这样种出来的稻谷无化肥、无农药,米饭吃起来绿色又健康。如今,郭伟的养殖场一年能养殖黑斑蛙3万斤,每斤售价在10元到20元不等,主要供应成都各水产市场,年产值达四五十万元。郭伟也成了当地养蛙行业的“土专家”,不断有广汉、什邡、罗江等地的养殖户前来取经。

  在丰盈黑斑蛙养殖场,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渔政管理站站长罗昭勇一边观察黑斑蛙的生长情况,一边叮嘱养殖户唐森林要注意蛙的健康管理和天气变化。看到黑斑蛙有市场“钱景”,2019年,唐森林全身心投入到养殖中。经过自身的不断摸索和市农业农村局的技术指导,唐森林采取“稻蛙共作”种养模式已发展黑斑蛙养殖20余亩。

  “黑斑蛙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品。”唐森林说,他每年3月开始放种,同年10月出货。因市场需求大,黑斑蛙的销售供不应求。良好的发展态势,让他对黑斑蛙养殖充满信心。

  近年来,绵竹的水源丰富且生态环境良好,为发展特色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带动群众发展稻蛙、稻蟹、稻虾、稻鱼等综合种养1000余亩,也带动了饲料、餐饮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记者 张娟 尹翔 文/图

0 阅读:0

海文安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