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44句清心寡欲诗词,见真知者深(三)

荔枝姑娘诗词赋 2024-05-09 10:19:06

81.

拚取一生肠断,消他几度回眸

——近代·王国维《清平乐.垂杨深院》

终其一生,换得悲痛欲绝,只为那几次转身回望。

此句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韧与哀愁。他甘愿承受无尽的心碎,即便道路布满荆棘,亦勇往直前去追寻爱的痕迹。然而,诗人心中亦有清醒的认知,明白自己的不懈努力或许只是虚空,因为那位令他魂牵梦绕的人,早已远去,不再留下回望的眼神。

82.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慧能《菩提偈》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认为,如果本来就没有任何物质或情感牵绊,又何需担心世间尘埃的困扰。

83.

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

——宋· 吴潜《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在晴朗的照耀下,花树更显红艳似火,几欲染红周遭;雨后的远山,更是青翠欲滴,仿佛轻拂过就能落下碧色的水珠。

诗人对雨后乌衣园景致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阳光下花朵的娇艳欲滴与雨水滋润后山峦的清新翠绿,画面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84.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人生自然免不了情感的沉醉与别离的苦楚,这份遗憾并非源自风雨与明月的更迭。宋代诗人欧阳修在其作品《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中,深刻表达了面对离别时的无能为力与深切哀愁。字里行间,不仅流露出他对生命中每一次相聚离散的珍惜,也彰显了对情感坚定不移的追求与不舍。

85.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宋·苏轼《临江仙》

人生仿佛一场逆向的旅行,而我,也不过是途中的一员行者。

在这句话中,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的图景,将其比作一条逆流而上的旅程。在这无尽的旅程中,每一个人都是同行的行者,步履不停,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探索。

86.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唐 许浑《谢亭送别》

在告别之际,诗人在谢亭里独自沉浸于离愁别绪之中,当黄昏降临,酒意渐消,他发现友人已远离。此刻,天空布满了风雨,似乎连大自然也在西楼之下共鸣这别离之情。许浑,这位唐代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周遭的景物之中,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他内心面对离别的苦楚与依恋,仿佛每一缕风、每一滴雨都在诉说着不舍。

87.

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宋·姜夔《鹧鸪天•十六夜出》

随着鼓声的缓缓消逝,游人逐渐散去,留下诗人满怀忧郁地踏上归途,唯有一轮明月共鉴其心绪。

此诗句深刻描绘了诗人面对游人纷纷离去时的落寞心境。夜幕低垂,诗人踽踽独行,在依稀可闻的远鼓与人群散尽的寂静中,一股难以言喻的哀愁悄然占据心头。而当皎洁的月光洒满归路,诗人不由自主地感慨,或许唯有天空中的那轮明月能够理解他内心深处的那份孤寂与失意。

88.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唐 白居易《简简吟》

白居易在《简简吟》中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凡世间的绝妙之物往往难以持久,正如彩云易逝、琉璃易碎。这番言辞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及对真挚情感的向往,也流露出他面对生活无常时的淡淡哀愁与无奈接受。

89.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唐·李白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此诗句深切传达了诗人对洞庭湖壮丽景致的倾心与沉醉。通过“赊月色”这一巧妙喻象,诗人不仅将洞庭湖面那令人沉醉的月光之美勾勒得淋漓尽致,还巧妙地将其与远处缥缈的白云边际相连,营造出一种超越世俗、遁入幽静深远境界的意蕴,令读者仿佛也随之神游物外,感受到了那份不染尘埃的宁静与雅致。

90.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唐 •钱起《送僧归日本》

仅借一盏灯火的微光,映照万里前程之清晰。

此诗借助送僧人东渡的场景,深情地表达了对佛教深邃文化的崇敬之情,同时流露出对生命瞬息万变与短暂的深刻反思。在诗人的视角下,那细微而坚定的灯光,不仅是温暖与光明的化身,更是心灵的指引,赋予人们以希望的光芒和前行的力量。

91.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唐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在广袤千里的距离中何以寄托情思,轻柔微风拂过兰花与杜若,带来无尽遐想。

此诗细腻地抒发了诗人对远在他乡朋友的深切怀念。在皎洁月色与徐徐清风的描绘中,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深挂念,使得情感跨越时空,愈发显得意味深长。

92.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唐代•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在漫长的深夜里,清澈的琴音荡漾开来,凉爽的西风拂过,唤醒了翠绿的藤萝,带来一片清新。这是唐代诗人许浑在其组诗《早秋三首》的第一篇中勾勒出的秋夜图景。诗句通过“泛清瑟”的意象,巧妙传达了秋夜的静谧与奇幻之美,而“西风生翠萝”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秋风过境后,自然界的轻微颤动与那淡淡的凄清之感,让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份属于初秋的独特韵味。

93.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唐•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夜色中,松月共舞,带来丝丝凉意,风穿过林间,携着泉水叮咚,充盈耳畔,奏响一曲清冽之音。此情此景,源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细腻地刻画了夜晚松林间的静谧与清泉流淌的清澈,构筑了一幅安宁而清新的画卷。

诗人借由自身沉浸于山林间的深切体会,流露出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及对生命纯粹的珍惜。字里行间,更蕴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归宁的深远意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感悟。

94.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唐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手执清酒一瓢,愿赴遥夜以慰风雨中的友人——唐代韦应物在《寄全椒山中道士》中如是抒怀。此情此景,深切而动人,透纸背地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宇宙及对友情无比珍视与渴望的心迹。

95.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唐•李商隐《春雨》

在细雨蒙蒙中遥望红楼,只觉凄清冷漠,珠帘轻卷,灯火摇曳,我孤单的身影缓缓归去。

此诗深蕴诗人对雨幕里红楼与珠箔灯笼交织的绝美画面的观赏与叹惋之情。通过细腻刻画雨滴点缀的红楼景致与珠帘内闪烁的灯火,诗人不仅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及生命可贵的体认,还微妙地传达了对世间变幻莫测的无奈与哀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郁之美。

96.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诗人通过‘长歌吟松风’这一生动比喻,深情地抒发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无限热爱与崇敬。而‘曲尽河星稀’则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中那些璀璨而短暂瞬间的珍惜与感叹,宛如夜空中的流星,虽一闪即逝,却美丽异常。

97.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宋•辛弃疾《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在微风轻拂之下,桃花与李花更显娇艳动人,而杨柳则展现出一抹温婉柔情。

这描绘了一幅桃花与李花在春风中婀娜多姿,杨柳依依轻摇的柔美画面,深切地传达了诗人对于无拘无束、纯洁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颂扬。

98.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宋•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选取青梅佐酒,意寓着对逝去青春岁月的深切追忆。尽管春寒料峭,那份透骨的凉意仍令人心生畏缩,不敢轻易卸下简陋的苎萝衣裳,借此抒发了诗人对生命中那些璀璨却稍纵即逝瞬间的无尽珍惜与淡淡哀愁。

99.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

——宋•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南墙默立于寂寞之中,竹林轻烟与槐树细雨交织成一幅幽静画卷。

此诗句通过描绘南墙的孤寂与竹林烟雨的朦胧之美,深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致细腻入微的体悟及对生命意蕴的哲思。字里行间,更流露出诗人面临别离时难以言喻的哀愁与无能为力,彰显了其对友情的珍视与离别后深深的挂念之情。

100.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在吟诵那哀婉凄凉的古老歌谣?风声幽幽,雨声绵绵,灯火阑珊中,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悄然度过。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中,借这一曲哀歌,深情地刻画了无穷的思念与无法言说的别离之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那份渗透纸背的苍凉与不舍。

101.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诗经 终风》

风暴席卷尘土扬,望君欣然而至访。

狂风卷起满天尘埃,天地间一片昏暗,此情此景虽不佳,却难掩内心深处对你的殷切期盼。诗人以凝练之笔,既勾勒出气候之恶劣,又委婉表达了对恋人的深切思念与渴盼其到来的心情,情感真挚而含蓄。

102.

相逢祗有梦魂间,可奈梦随春漏短,不到江南。

——宋代 ·韩疁《浪淘沙·莫上玉楼看》

在梦境中寻觅相见,唯此一线牵情缘,却遗憾梦如春夜残漏,易逝且短,无法跨越距离,触及那温婉江南。

词中,“相逢祗有梦魂间”一句巧喻了词人与爱人分离后,唯有在梦里方能片刻相聚的孤寂与怀念。而“可奈梦随春漏短”深切传达了别离难以改变的事实,及梦境虽美却如春夜漏尽般迅速消散的哀愁。至于“不到江南”,更添一份遥不可及之痛,深化了分离造成的苦楚与无尽唏嘘。全词言简意赅,意象深邃,情感饱满真挚,既婉约灵动又富含生活情趣,展现了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103.

饮中仙,醉中禅。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

——宋·吴潜《江城子·示表侄刘国华》

在酒中寻仙,于醉里悟禅。悠享静好时光,换得慵懒午后梦长。

此诗句勾勒出一幅超然物外、闲云野鹤般生活图景,流露出诗人对无拘无束、恬淡生活的深切渴望与追求。通过“饮中仙,醉中禅”的意象,诗人细腻地传达了在自由与闲适中所感悟到的生活真谛。而“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更是深刻强化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宁静与自我放逐之美。

104.

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

——清·施闰章《山行·野寺分晴树》

春季深处罕有访客踏足,沿途只见松花轻舞飘落。

此诗句勾勒出春日山林的幽静与绝美画面,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壮观景致的深情赞颂及内心的感叹。通过“春深无客到”的细腻刻画,诗人引领我们进入一个远离尘嚣、静谧异常的山林秘境,而“一路落松花”的意象,则生动描绘了山路两旁松树的盎然生机与春天繁华满枝的盛况,令读者仿佛能亲眼见证那片勃勃生机的春日景象。

105.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宋·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当无法挽留住心爱之人,诗人选择在醉意中解开兰舟,缓缓离去——这是宋代词人晏几道在其作品《清平乐·留人不住》中的深情描绘。诗句深刻传达了离别之际的苦楚与无力感,同时映射出诗人对情感的坚定不移。通过“留人不住”的字句,晏几道生动刻画了不得不面对的离别现实及其中蕴含的无奈;而“醉解兰舟去”,则以一种凄美的姿态,加剧了这份离愁别绪,让人深切感受到分别那一刻的心痛与不舍。

106.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宋·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春天尚未迎来细雨滋润海棠,梨花却已似雪般抢先绽放,宣告着春光已然过半。

该诗句以绝美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绚烂图景,同时寄寓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及对生命的无限怜惜。通过“海棠未雨,梨花先雪”的细腻刻画,诗人展现了春天花卉争艳、景色旖旎的一面,而“一半春休”四字,则婉转表达了春天将逝、光阴易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107.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纳兰性德《如梦令》

在这诗句里,纳兰性德于《如梦令》中勾勒出一幅引人入胜的草原夜色图,深刻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及生命之珍贵的情感。他以“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细腻地捕捉了草原的浩瀚无边,同时映衬出星空的璀璨与震撼,让人沉醉其间。

108.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五代十国·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离别的愁绪宛如春天的野草,越是前行,离得越远,那份情感却越发茂盛,生生不息。

此诗句深刻传达了分离的苦楚及绵绵的思念,将离愁比作春天里肆意生长的草木,道出了内心难以抑制的情感蔓延。通过“更行更远还生”的意象,诗人不仅揭示了面对别离的无尽哀叹与无奈接受,亦抒发了他对远方挚爱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这种情感随距离拉长而愈发强烈的不渝之情。

109.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诗人通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和灵动,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则进一步强调了江南的美丽和魅力。

110.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五代·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春风忽至,轻拂而过,令一池春水泛起层层细腻的涟漪。

此中,诗人借“风乍起”之景,微妙地传达了春天那瞬息万变而又绚烂美好的特质。而“吹皱一池春水”的描绘,则更深一层地勾勒出春天蓬勃的生机与自然界无尽的活力,展现了生命的跃动与变幻之美。

111.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在杏花稀疏的幽影间,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时光缓缓流淌,直至晨光破晓。宋代诗人陈与义在其作品《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这一生动场景,细腻勾勒出一幅春夜的绝美画卷。这不仅是对那段美好春宵的深情回望,亦是对生命中那些欢愉瞬间的深切珍惜与无尽怀念。

112.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五代·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这句诗描绘了雨后初晴、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色。绿水新池满,晚霞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通过“雨晴烟晚。

113.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中留客》

尽管天空晴朗,未现雨丝痕迹,步入云海深处,衣物仍不免轻染雾珠。唐代诗人张旭在其《山中留客》一诗中,借描绘高山云深处那使人衣衫润泽之景,细腻传达了对大自然奥妙的体悟及对生命细微之处的怜爱之情。

114.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五代十国·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回想往昔,江南之乐浮现心头,那时青春年少,春衫轻薄贴身。策马立于斜桥边,楼上佳人红袖频挥,场景温馨而生动。五代时期的诗人韦庄,在其《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一词中,不仅深情地回顾了对江南的美好记忆,更借由这些鲜活的画面,传达了对那段逝去时光的深切怀念及对青春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怀旧情绪与对过往岁月的珍惜。

115.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宋·毛滂《踏莎行·元夕》

这句诗描绘了元宵佳节人们在雪中寻找春天的美景,通过燃烧灯笼来延续白天的热闹气氛。诗人用“拨雪寻春,烧灯续昼”的描绘,表现了元宵佳节的独特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向往。

116.

斜日东风深院。绣幕低迷归燕。潇洒小屏娇面,仿佛灯前初见。

——宋·晁补之《斗百花·斜日东风深院》

夕阳西下,春风轻拂深宅大院,带来一份难言的温柔与安宁。精致的绣帘半掩,归巢的燕子穿梭其间,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情趣。小巧的屏风后,隐约透出佳人的娇媚面容,犹如初次在灯火阑珊处所见,那份朦胧之美,令人恍如隔世,心生涟漪。

此段描述捕捉了春日黄昏特有的韵致,展现了深院之内,随着夕阳与东风的交织,营造出的一幅恬静而雅致的画面。通过低垂的绣幕、归来的燕子以及屏风后若隐若现的美丽面庞,细腻勾勒出一幅闺房内景,不仅传达了空间的和谐之美,更深刻表达了对女性温婉与室内的静好时光的赞美之情。

117.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 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珍惜眼前、把握当下的思想。诗人认为,生命有限,别离容易让人伤感,因此要珍惜酒筵歌席等眼前的欢乐。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怀念,强调了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118.

啼鸟惊心,怨年华,羞看杏梢桃萼。

——宋·潘汾《花心动·啼鸟惊心》

鸟鸣惊扰了内心的宁静,勾起了对岁月匆匆的感伤,让诗人羞于目睹杏桃枝头那青春般的花朵。这番描绘,源自宋代潘汾的《花心动·啼鸟惊心》,细腻地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短暂的深刻哀叹。通过鸟儿的啼鸣触发的情感波澜、对流逝年华的幽怨,以及不敢直面春日杏桃盛放之景的心情,诗人细腻地抒发了对宝贵生命的珍惜及对无情时光流转的无限感慨。

119.

不知何处雨,已觉此间凉。

——宋·王遇《句》

诗人王遇在宋代的佳句——‘不知何处雨,已觉此间凉’,精致地传达了他对不期而至的清凉之感的欣然接纳,并隐含着对生命里短暂而美妙瞬间的深刻珍惜。通过这一句’不知何处雨,已觉此间凉’,他不仅展现了对这份意外凉意的欣喜之情,也体现了对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片段的细腻体察与珍视。

120.

流水断桥芳草路,淡烟疏雨落花天。

——唐·牟融《陈使君山庄》

在唐代诗人牟融的《陈使君山庄》中,描绘了这样一幅春日景致:细水绕过断裂的桥梁,延伸向葱郁的草地小径,而天空则交织着朦胧薄烟与稀疏细雨,花瓣随风轻舞,散落在每一个角落。此景细腻地表达了春天特有的清新雅致,同时蕴含一抹不易察觉的忧愁及对流转时光的淡淡叹息。

121.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唐·湘中女子《题玉泉溪》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忧虑。诗人用“佳期不可再”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着这样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而“风雨杳如年”则描绘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漫长,给人一种前途未卜的感觉。

122.

主恩不与妍华尽,何限人间失意人。

——宋·陈师道《题柱二首其一》

主恩不尽,照亮尘世诸般磨难,为多少潦倒心魂所依。

此诗句深情地传达了诗人对主恩的深沉感激及对浮生百态的深刻反思。诗人之意寓言,即便世间路途布满荆棘与失落,信仰之光不应泯灭,希望之火不可熄灭,因主之恩泽恒久广阔,能引领那些在生活中彷徨失意的人重觅方向与安慰。

123.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

王昌龄在唐代的《送柴侍御》一诗中写道:“青山共云雨一脉,明月无问两乡情。”此诗句细腻地捕捉了离别之际的情感与思绪,寓意着即使青山为界,云雨同覆;明月皎洁,不分你我乡间。诗人运用如此富有画面感的意境,深刻传达了离别时刻的深挚情感与绵长思念,同时也强化了无论身在何方,友情与亲情依旧紧紧相连的主题。

124.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唐·李白《紫藤树》

紫藤缠绕于云端之木,其花蔓于温暖春日里盛放,洋溢着盎然生机。绿叶繁茂间,鸟儿的歌声隐约可闻,仿佛大自然的乐章;而那醉人芳香,似乎温柔地挽留了路过的佳人。

诗人李白以细腻之笔触勾勒出这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透过这些意象,诗人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界的无限热爱,亦流露出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深切珍惜与感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29 阅读:1123
评论列表
  • 2024-08-02 21:37

    品断肠词句,铭心刻骨,字字如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