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活捉过蒋介石,牺牲后头颅被送往日本展示,至今未能魂归故里

同巍聊历史 2024-03-07 10:55:16

镜头前,一位名叫刘清芳的女士诉说起那段历史。

“照片上的那个日军士兵叫本间源次郎,他的脸上,没有任何对于暴行的忏悔,反而尽是扭曲的得意与狂妄,我对他恨之入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张日军侵华照片公布,引起轰动。

照片中,本间源次郎抱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照片的左下角,一行细小的字迹引人注目:

“1938年4月,中国战死将领首级。”

不言而喻,那颗人头正属于我国的一位英勇将领。

而这位将领,正是抗日英雄刘桂五将军。

他的首级,竟被日军视作炫耀武力的象征,甚至在日本某处的陈列馆中,被当作战利品公然展出,供人观赏。

那么,刘桂五将军的首级为何会落入日军之手,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

起于草莽

刘桂五是谁?

在众多的历史教科书和战争文献中,都难以找到他的名字。

也许是历史的推移冲淡了人们的记忆,也许是资料的局限使他鲜为人知,但他却是一名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的抗日英雄。

1922年,年仅二十岁的刘桂五,身材高大挺拔,面容英俊潇洒。

他自幼便跟随邻村的武术大师学习,不仅精通长拳短打,更对刀枪器械等十八般武艺样样驾轻就熟,可谓武术界的全面手。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土匪横行乡间,百姓生活艰难。

为维护地方安宁,各地纷纷自发组建各种形式的民防自治队伍,以抵御土匪的侵扰。

刘桂五因枪法精准且功夫了得,备受村民信赖,被选为民防队队长。

1924年,热河都统宋哲元为扩充军力,计划在本地招兵入伍。

他听闻本地有一支八家子民防队,训练有素,队员个个都是能打仗的好手。

尤其是队长刘桂五,骑马挥刀练兵无所不能,就连当地的土匪都得敬他三分。

宋哲元对此颇感兴趣,“这是个能人,俺得去找到他,看看他本事多大!”

这一日,宋哲元决定先派遣手下的骑兵探子秘密侦查这支民防队的规模。

然而,不巧的是,探子刚抵达离村落十里外的小山坡,就被民防队的岗哨发现,并鸣枪示警。

探子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迅速返回并向宋哲元报告了这一情况。

宋哲元听后,对刘桂五的能力更是赞叹不已。

他认为,能在如此远距离内察觉到探子的存在,足以证明刘桂五和他的队伍训练有素、警惕性极高。

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决定亲自去会见这位民防队队长。

次日,宋哲元亲自率领部队向八家子进发。

得知此消息的暗哨迅速返回,向刘桂五报告:“村外有大批军队出现,看其规模和装备,似乎并非土匪。”

刘桂五闻讯后心中一紧,迅速登上村路口的崖头,果然望见一支庞大的东北正规军正朝八家子走来。

于是,刘桂五迅速召集民防队员,整理装备,出门迎接这支不期而至的军队。

宋哲元来到刘桂五跟前,上下打量他一番说:“你就是这儿的队长刘桂五?”

刘桂五镇定自若地回答道:“长官,俺便是刘桂五。不知长官有何指示?”

宋哲元凝视着他,问道:“我听闻你的枪法精准,连土匪都对你敬畏三分,这是真的吗?”

刘桂五毫不犹豫地回答:“只要土匪敢来骚扰,我便会带领民防队与他们对抗,他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宋哲元对他的回答感到满意,继续询问:“好!那能否让我见识一下你的枪法?”

刘桂五点头表示同意,随即提起手中的老式步枪,开始寻找目标。

他的目光锁定在百步外的一棵老槐树上,那里有一个乌鸹窝,也就是乌鸦窝。

正当他准备射击时,乌鸦似乎察觉到了危险,突然从窝里振翅飞出。

在众人以为他要错过目标时,刘桂五沉稳地按动了扳机。子弹精准地击中了那只刚飞出的乌鸦。

这一精准的射击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赞叹,宋哲元更是看到了他的非凡才能,忍不住拍手叫好:

“好枪法!从今以后,你便带着你的民防队加入我的部队,怎么样?”

从此,刘桂五带领着约六十名民防队员接受宋哲元部队的整编,正式成为下设的一个加强排。

逼蒋抗日

“吾国之枪炮,皆取之于东北三千万同胞之血汗。九一八之日寇侵略我东北,吾辈军人竟不战而退,眼见得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

我等守土有责者,何以迷信蒋总裁之不抵抗主义,白白丢掉我大好河山?此实令人痛心疾首!”

这是刘桂五向中共地下党员王再天的慨然陈词。

1935年,南京的蒋介石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强行要求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前往西北与红军作战。

此时的刘桂五早已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和不认同。

1936年,蒋介石从南京飞抵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二人必须执行他的“剿共”计划。

张学良多次以民族大义为重,力劝蒋共同抗日。可铁心剿共的蒋介石根本听不进去。

在国家和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张学良召来刘桂五。

在会客厅沙发上沉思冥想的张学良见刘桂五进来,气势逼人地望着他。

刘桂五一愣,赶忙挺直腰板说:“副司令,俺是犯什么错了吗?”

“你没有犯什么错,我叫你来是给你一项任务,不知你敢不敢去?”

“您尽管说!”

“我让你去把老蒋绑回来逼他抗日,你敢不敢?”

“报告副司令,俺这就去!”

刘桂五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务,刚走到门口却又折返回来,问道:

“副司令,俺好像从未见过蒋介石,俺怎么去找他。”

张学良起身拍了拍刘桂五的肩膀,说:“回军营等我待命,这事我自有办法。”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临潼华清池突然枪声响起,三十多名贴身侍卫与东北军的突击队展开了激战,西安事变爆发。

(马占山)

在睡梦中的蒋介石被枪声惊醒,他正准备下床时,贴身侍卫官急匆匆地跑来报告:

“委座,叛军已经突破了第二道防线!”

“什么?这是怎么回事?”蒋介石惊慌失措地问。

“他们都是东北军的士兵。”侍卫官回答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局面,蒋介石来不及穿好完整的衣裤,便仓皇逃向后园的骊山荒坡。

由于蒋介石的精兵个个都是能打的好手,双方激战已经超过两个小时。

刘桂五急了,他迅速找到了现场的总指挥刘多荃,向他汇报情况。

为保证任务成功,孙铭九营长从外围直接冲进后园,支援刘桂五。

第二天拂晓,突击队终于在骊山发现了衣衫不整、惊恐万分的蒋介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少帅却选择亲自送蒋回南京。

殉于国家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终身监禁后,刘桂五决定投靠马占山将军,加入东北挺进先遣军,一同抗击日军。

在出发前夕,他提笔给远在北京的胞兄刘桂中写信:

“此次出征抗日,若能成功则归家团聚;若不幸牺牲,则九泉相见。”

(刘桂五与妻子)

同时,他也给妻子写了一封真挚感情和抗日救国心切的信件,并在信中画了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女孩,并附言道:

“小冀州,爸爸永远想念你。”

小冀州也就是刘桂五的女儿刘清芳。

刘桂五将军迅速整顿部队,亲自率领前往渲关,与马占山将军会面,共同商讨对抗日寇的战略大计。

1938年2月,奉马占山总指挥之命,刘桂五将军在准格尔旗发动了一场决定性的战斗,成功歼灭敌人200余人,有效地挫败了日寇对伊盟的侵略企图。

同年4月1日,刘桂五将军再次取得重大胜利,成功收复托克托县城,并俘获大量日伪军,缴获丰富的武器弹药。

面对连番败绩,日军深感在战略要地包头和归绥的防守压力巨大,马上集中各路兵力,并以120辆装甲车开路,在飞机和骑兵部队的配合下,堵截东北挺进军。

在形势紧迫之际,刘桂五将军充分发挥骑兵灵活机动的优势,与日军展开激战。

由于日军坦克体型庞大、行动迟缓,刘桂五将军率领的骑兵部队迅速出击,成功阻断敌人的炮火支援。

次日,得知此消息的日军原日联队紧急调集一千余人的部队,配备30余辆装甲车进行增援。

面对强敌,马占山将军与刘桂五将军果断分兵,共同迎战。双方激战数日,场面异常惨烈。

可马占山急着收复绥北地区,不顾敌方实力,不肯撤退。

4月22日,马占山司令部在武川县黄油杆子附近遭受敌军七十多辆装甲车的袭击,挺进军指挥部大乱。

刘桂五为救马占山,不顾自身安危返回前线支援。

不幸的是,一枚炮弹的爆炸声响起,刘桂五腿部瞬间受伤。

他手下的士兵们见状纷纷上前搀扶,希望刘桂五将军撤离战场。

然而,在这紧要关头,刘桂五将军却展现出惊人的决心,他厉声喝道:

“受伤即退,何以胜敌!快去冲杀,不要多说,再有劝退者立刻枪决!”

说完,他果断地撕断自己的衬衣前襟,迅速包扎伤口,然后再次投入战斗。

到了下午四点,日军见中方阵地上仍有士兵顽强抵抗,于是调集重炮对中方阵地进行猛烈轰击。

战场上瞬间火光四溅,弹片如同死神的镰刀般四处飞舞。一颗炮弹在刘桂五将军的身旁猛然炸响。

火光与硝烟交织在一起,罪恶的弹片无情地刺入将军的腹部,鲜血瞬间染红战场。

年仅三十六岁的刘桂五将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再也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扑倒在地。

骑六师,死伤一片,战争暂时停止。

日军联队长挥舞着战刀,冲进混乱的战场,见到没死透的中国军人就补上一刀。

这时候,他发现一个身穿将校呢军装的中国军人,尽管身体已被鲜血和泥土覆盖,但仍能辨认出他佩戴的少将领章。

这位日军联队长欣喜若狂,仿佛找到了极其珍贵的战利品,他声嘶力竭地狂喊着:

“快看这个!这是一个将军,立即将这个荣耀的战利品呈献给天皇陛下!”

在日军联队长的狂喊声中,这个冷酷的日寇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战刀,将刘桂五将军的首级从已然冰冷的尸体上残忍地割下。

令人痛心的是,时至今日,刘桂五将军的首级仍然未能还归故里。

结语

大风思猛士,九边毅魂拟睢阳。

刘桂五将军,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军人,更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他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后人,成为我们民族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他,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

-END-

【文|樛南】

【编辑|长庚】

1 阅读:37

同巍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