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动人的爱,是没有交换意味的爱。
我们中的大多数,在最需要被无条件满足的年纪,感受到的,都是赤裸裸的交换。这些交换,唤起的是内在恐慌。
也就是,如果我不够好,就不会有人爱我,不会有人重视我。为了活下来,只能不断打破内在秩序,甚至掏空自己来适应环境。
长大后,我们内化了所有创伤体验。一遍遍要求自己滴着血付出,又一遍遍不甘心,藏着掖着将伤口裸露人前,希望别人能感受到所有跨越时空的伤害和难过。
只可惜,这些遮遮掩掩的交易,唤起的不是爱,而是沉重,甚至绝望。
每当别人和我们交换的时候,我们看似很乐意,能理解,但内心深处,感受到的都是愤怒,失望。只不过潜意识习惯了压抑,习惯了合理化。
这些压抑的情绪,又让我们不自觉将亲密关系里的另一半当成工具。好用就欣喜若狂,不好用就否定指责,毕竟我们也是这样对待自己。
爱,需要的是感受,感知,需要的是穿过岁月洪流,去理解自己的不容易,懂得别人的不容易。而不是此时此刻的权衡利弊,别有用心,以物易物。
于是,我们发现跟任何人的关系,都是浅尝辄止。人和人之间的亲密,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很多人喜欢我,但没有人爱我。我能喜欢很多人,却难以爱上一个人。
甚至是,亲密关系,一不小心人类劣根性的修罗场,战场。我们不断站在受伤者或施害者的位置,无论满是委屈还是控诉别人,杀敌一千同时也自损八百。
什么时候,能停下来,不再在潜意识推动下走进这样的剧情,看看那个伤痕累累,抱抱那个被永不停歇交换压得喘不过气的自己。什么时候才会因为心疼无辜的自己,从而也心疼无能为力的别人。
而这些充满人性光辉的瞬间,能驱散所有内心没有被真正爱过的虚无,激活爱和被爱的本能。
爱,需要客体的承载。而一段没有交换意味,而是关注彼此感受的关系,就是客体最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