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探秘明代蕲国公康茂才家族

问道去访古 2025-02-28 15:45:05
【人生传奇】 康铎,湖广蕲州人,明开国功臣蕲国公康茂才之子。洪武三年(1370年),康茂才跟随徐达夺取汉中,回军途中病死,终年57岁,朱元璋追封其为蕲国公,赐葬”钟山乡幕府山”。年仅10岁的康铎于当年11月被封为蕲春侯,成为明初第26位受封的开国功臣子孙。 康铎受封后,与常遇春之子常茂一起成为太子朱标的陪读。据史料记载,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十三日,朱元璋来学堂巡视,看到康铎等人习文练武十分用功,御笔亲书:“谨承祖业,爱尔勤功。” 洪武八年(1375)二月,15岁的康铎被派往安徽凤阳,负责督办迁徙到这里的民众和戴罪官员们开荒种田。两年后,他奉命从军,跟随徐达征战沙场。洪武十四年(1381),康铎北征归来后,又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云南。他在军中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但却因病于洪武十五年去世,时年22岁。康铎死后,朝廷追封蕲国公,谥忠愍,遗体运回南京,安葬于父亲康茂才墓附近。 【考古发现】 南京市文物工作者于1974年发掘了位于中央门北安怀村陶瓷厂附近的康茂才墓,尽管早年被盗,仍出土了金、银、铜、铁、锡、玉、陶、木等不同质地的随葬品44件(套),以及铜钱和石墓志等。2000年6月,文物部门将康茂才神道石刻整体迁移至白马公园展示。 2018年,南京文物工作者在康茂才墓不远处的原南京起重机厂地块发现了其子康铎墓。康铎墓位于地势高敞的山坡南麓,形制为竖穴土圹砖室墓。该墓葬未遭盗掘,结构保存完整,外长10.7米、宽6.1米、高4.1米。墓室内砌筑的一道隔墙,将墓室分为前后两室,从地上散落的雕砖来看,其顶部很可能采用了仿木结构。此外,墓室的侧壁、后壁以及封门墙的底部均设有壁龛,壁龛顶部由人工雕刻的连弧花砖砌筑而成。 该墓由明城砖砌筑而成,出土了金盘、银盘、银、银勺、腰带等26件陪葬器物。由于年代久远,墓室内的棺木已经朽烂,只剩下棺木残片和铁棺钉。在墓主人的骨架附近,考古人员发现了黑色的炭土,胸腔处还存有水银。 【墓葬解读】 据《大明会典》记载,赐葬的功臣墓地由钦天监择地,工部负责营造,这既是对死者一生事功的褒赏,更是对生者的期望和勉励,是整个家族的荣耀。康铎墓作为明代朝廷的“官办墓葬”,而城墙砖则是“官办建材”,用其作为功臣墓的建筑用砖可谓名正言顺。 ※欢迎关注"问道访古"古迹探访系列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