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普遍重男孩,因为大部分时间里,男孩代表了生产力和武力值,男孩越多,生产力越强大,安全感越强大,人们自然偏好生男孩。 但唐诗里却记载了两种不同原因的生女偏好:一个是《长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因为杨贵妃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可以提携全家人(“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所以大家都想生个女儿复刻杨贵妃;第二个是《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因为战乱频仍,儿子都被拉壮丁上战场了,女儿好歹还能留条命(还有《石壕吏》也差不多)。 再比如宋朝,一般重男轻女的古代父母都是遗弃或杀害女婴,而宋朝因为人头税太重,很多贫民在已经有了两三个孩子的情况下,再生下孩子无论男女一概遗弃或溺死,以至于官方专门建起孤儿院收留弃婴。 再比如清朝,满族民俗中未婚女儿(姑奶奶)的地位很高,在许多清朝的文学作品里都有体现。而满族重视姑奶奶的原因之一就是上层贵族和官员的女儿要参与选秀,她们有可能成为皇帝或皇族的妻妾。 所以古代人不管重视还是轻视女儿,抛开亲情不说,本质上都是一种“投资”,女儿是“赔钱货”和女儿是“摇钱树”,父母待她的态度自然是不一样的。 其实对儿子也一样,生儿子能耕田、能打架,就多生,生儿子要交人头税、要上战场,就少生。
中国古代普遍重男孩,因为大部分时间里,男孩代表了生产力和武力值,男孩越多,生产力
晖志谈情
2025-03-07 10:38:0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