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美术知识:黄居寀和他的《山鹧棘雀图》 黄居寀,字伯鸾,是黄筌的小儿子,大约

岚岚画工笔 2025-03-11 22:15:09

传播美术知识:黄居寀和他的《山鹧棘雀图》 黄居寀 ,字伯鸾,是黄筌的小儿子,大约生活在公元九三三至九九三年之际或稍后,是黄筌之后最能影响当时画坛的人物。其兄居宝、居实都有画名,但都不及他的名声大。黄居寀在后蜀官拜翰林待诏,蜀亡后,随黄筌到了汴京,仍任翰林待诏。晚年曾经出使成都府。他的花鸟画继承了乃父风格并有所发展,《益州名画录》称他“画艺敏赡,不让于父”,《图画见闻志》说他画“太湖石尤过乃父”。他和黄筌一样,除了花鸟画之外,也能画山水、云龙、竹木、松石,画史上记载他经常和其父合作,作品经常被君王作为外交礼品赠送邻邦。《圣朝名画评》将黄居寀的画列为“神品”,并说“父子俱入神品者,唯居寀一家云”。黄家作品堂皇富丽,在当时就成为一班王公大臣和巨商大贾争相 珍藏的对象。据《宣和画谱》记载,宋徽宗时,内廷收藏的黄氏父子作品达三百余件, 黄居寀所作之《山鹧棘雀图》即为其中之一。 《山鹧棘雀图》是目前唯一可信的黄居寀真迹,最初藏于故宫,现在台湾,是“黄家富贵”画派的代表作品,也是现存花鸟卷轴画中有明确时代与作者的最早的作品之一。从这幅画上,可以看出黄家画风继承了唐中原与西蜀占居主流地位的勾勒填色画格,并赋予华丽富贵的气度。细看这幅画,无论一草一木、一翅一羽,都是先用细笔淡墨一丝不苟地勾出轮廓,运笔工稳劲挺,线条精细秀润,表现出极深的功力;其淡墨或色彩的渲晕,停匀明丽,既富层次又有厚度,充分显示了用笔工细、重在赋色的黄家画格的风格特点。画面上,近处的山石和中部的坡脚,所占画幅甚多,但同样画得十分精到,先勾勒再够擦,最后罩染,烘托出层层叠叠的阴阳向背,采用的是当时山水画的技法,这或许就是画"太湖石尤过乃父"的地方。画面上部的棘枝画得挺拔细致,富有弹性,五、六只鸟雀姿态各异,有的在空中展翅,有的在枝头停留,有的似在呼唤同伴,有的好像跃跃欲下,鸟喙鸟爪和翅膀羽毛的运笔谨严精细,设色染星无可挑剔。寓静于动、因动见静。在目前能确信的寥寥可数的五代花鸟画中,《山鹧棘雀图》可算是一件难得的佳构。黄居寀继承了黄筌的画风,同样十分注重“写生”,家里也养着飞禽鳞介。因为重视写生,这幅佳作对雉雀的描写才能如此精确。可惜的是,近处的山雉动态过于呆板,虽然画得十分细腻,但却有点像动物标本了,或许这正是画家过于苛求形似的千虑一失吧。画史上记载着黄筌、黄居寀父子写生的本领极高,有一次奉命在官殿的墙壁上画鹤,竟然引来了好几只野鹤翔舞其傍;在墙上画雉鸡,竟引得饲鹰侧目而视。看黄居寀这幅《山鹧棘雀图》上的雉鸡棘雀,其形态逼真的程度,确是难能可贵。 黄居寀继承了黄筌的双勾重彩的画法,并且加以发挥,风靡了当时的花鸟画坛,成为掌握画院实权的人物,使得以“落墨为格”的徐熙“野逸”的画派没能站稳脚跟,以至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为了得到进入画院的资格,也不得不改变祖传画法以求迎合黄居来的品评标准。“黄家富贵”的花鸟画品评标准,无可违逆地导引了北宋初期“院体”花鸟画的蓬勃发展,并使工笔重彩花鸟画风整整统治了北宋画院花鸟画一百余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