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电子签"乱象?这份科普赶紧码住!

每日商业学 2025-03-22 17:06:46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电子签名平台借贷宝、人人信等因高利贷乱象被曝光,引发公众对电子签的信任危机。据报道,有借款人通过平台签署电子欠条后遭遇“砍头息”陷阱:例如洪先生借款5000元,实际到账仅3500元,7天利息高达1500元,年化利率竟达5959.18%。 这些平台虽宣称提供“合法电子签”,但实际交易脱离监管,放款人通过微信、支付宝私下转账,平台既不审核金额,也不留存凭证,甚至默许虚假账号操作,导致借款人维权无门。 其实,电子签名技术本身并非原罪! 根据2005年施行的《电子签名法》,合规电子签需满足三重保障:实名认证(人脸识别+手机验证)、CA证书加密及时间戳固化防篡改。 然而,部分平台滥用技术,将电子签沦为高利贷的“合法外衣”——例如借贷宝通过收取“出证费”“展期费”盈利,甚至教唆放款人线下转账绕开利率审核。 这种“技术作恶”暴露了行业监管漏洞:平台对放款人身份审核流于形式,合同内容不透明,利率远超法定上限。 消费者该如何避坑? 第一、选择持牌机构:认准工信部CA资质; 第二、核查合同细节:确认金额、利率与到账一致;第三,优先大平台:如与政府、银行合作的服务商。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已呼吁行业“科技向善”,加强合规审查。电子签本是数字时代的便利工具,但唯有技术与监管“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守护消费者权益。

0 阅读:1
每日商业学

每日商业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