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87岁高龄的吕正操来到了美国纽约,见到了已经54年没见面的张学良。
“必之,还能再见到你,真像是做梦啊。”90岁的张学良颤抖着伸出双手,激动地在门口迎接客人,他口中的必之是吕正操的字。
“老校长,你还好吗?半个世纪了,我无时不盼着这一天。”
两人双手紧握,久久不愿松开。
想当年意气风发,牵黄擎苍,谈笑欲饮东洋血,如今却都已经进入耋耄之年,执手唏嘘,相聚在异国他乡。
吕正操是新中国开国上将,而张学良被国民党软禁了54年,他们是什么关系?吕正操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到美国会见张学良?按照张学良的说法,吕正操怎么跑到周恩来那边去了呢?
天各一方1990年,张学良在台湾结束了软禁生涯,彻底恢复了自由之身。
他想出去走一走,因为身份太敏感的缘故,他只能来到美国散散心,见一见老友。
大陆获得消息后,立刻想办法与他取得联系。张学良四弟张学森的女儿张闾蘅成了双方的信使。
张闾蘅
1991年的一天,她从香港来到大陆,带来了张学良最新的行踪,他已经到了美国,准备在那里度过他91岁寿辰。
邓小平得知消息,马上安排与张学良接触的相关事宜。首先得找一个合适的人,作为他的特使,去见张学良。
他想到了吕正操,因为在东北军中,他与张学良有一段很不寻常的渊源。
吕正操18岁那年加入东北军。因为他有不错的文化底子,字也写得不错,就被选中到旅部做文书工作,经常跟张学良接触。
张学良对这个年纪相仿,又机灵活泼的文书很欣赏。因为部队需要人才,就推荐他报考东北讲武堂,这是当时东北最高军事学府。
张学良也是从这个学校毕业,而且现在已经是该校校长了,所以他跟吕正操是校友加师生的关系,难怪吕正操见到他时叫他老校长。
吕正操毕业后,先是在张学良身边当副官,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调到一线战斗部队当团长。
两个人一起参加了热河战役,可惜战败,部队退守到长城一线。
他们没有气馁,正打算重新指挥部队收复失地,没想到蒋介石跟日本人签定了协定,默认日本占领东三省,收复失地的愿望成为泡影。
后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等人扣押了蒋介石,逼使他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吕正操带领本部人马,专门负责接待各界人士,担任安全警戒工作。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不幸被软禁,足足54年,张学良跟东北军各弟兄天各一方。
1988年,对张学良的监控已经开始放宽,可以接触各界人士。他知道侄女张闾蘅经常去大陆做生意,就托她带了口信给昔日的部下吕正操和万毅。
他说:“这是我最挂念的两个人,你帮我带点东西给他们。”
吕正操则托她带了极品信阳毛尖新茶和一副网球拍作为回礼,希望张学良好好保养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从此,两人之间不时有书信往来,互赠诗句以明志。
正是有这一段旧情,所以邓小平觉得吕正操是首选,派他作为自己的特使,邀请张学良回大陆。
但是张学良的态度如何还不得而知,双方身份都比较敏感,冒然成行的话影响太大。
吕正操就派女儿吕彤岩先去美国探望,试探一下张学良的想法。
吕彤岩见到张学良问他:“张伯伯,我父亲来看您的话,您会见他不?”
张学良一点都没有迟疑:“吕正操来怎么能不见!”
吕正操得到女儿发来的消息后,加快了准备工作,临行前他拜访了周恩来的遗孀邓颖超。
张学良一直把周恩来当成老师,对他极为钦佩。一直到周恩来去世之前,他们都有通过秘密渠道保持联系。
邓颖超听说吕正操要去美国见张学良,就修书一封交给他带去,信中诚挚地表达了期望能在大陆再次相见的心意,她写到:
“……,书不尽言,伫候回音,冀望于京华旧地聚首长叙,以慰平生。”
5月29日,吕正操来到了美国纽约,两人终于见面。
张学良好友贝太太家中,两个满头银丝的老人紧紧挨着坐在一起,回顾以往激情燃烧的岁月,曾经出生入死的弟兄也一个个的出现在他们的话题里面。
你咋跑周恩来那边了吕正操告诉他,从东北军陆续投奔中国共产党的将领总共25位得到授衔,像万毅中将,解方少将,郭维城少将等等。
除了自己是上将,万毅是中将,其他23位都是少将,他把各将领的近况细细地讲给张学良听。
张学良毕竟多年没有出来走动,有一些人自然不再记得。
但是只要他听说是东北军出身的军人参加了抗日打鬼子,他就兴奋的不得了。
吕正操时不时拿出一些照片,给他说起这是谁谁,当年在东北军什么职位,后来怎么抗日,现在什么军衔,他更是高兴。
张学良问到:“你是怎么跑到周恩来那边的?”
吕正操叹了一口气,说道:“少帅你被软禁后,我们就没好日子过了。”他接着讲起了自己的经历。
张学良被软禁后,东北军一盘散沙,任人宰割,被打散混编不可避免。
吕正操被调离原来的647团,被分配到53军691团任团长。在一次跟日军战斗中,53军偷偷逃跑,竟然没有通知691团,意图很明显是想牺牲691团拖住敌人。
等吕正操他们醒悟过来已经晚了,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了过来,看来全团覆灭已是不可避免。
就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一个方向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一队八路军突破敌人的包围圈赶来增援,把他们救了出去。
兄弟们打鬼子并不怕死,但是也不愿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当炮灰,大伙一合计,就投奔了八路军。
后来他们在冀中平原大展身手,开辟了根据地,吕正操还发明了地道战。
地道战的发明来源于一次与日军的意外遭遇。有一天吕正操去一个叫冉庄的地方办事,正好日本兵来村里搜查。
敌众我寡,他躲到村民家里,恰好有个地窖,情急之下就把他藏了进去,躲过了鬼子。
吕正操受到启发,动员大家把地窖挖通,连接起来就成了地道,游击队利用地道神出鬼没,让鬼子吃尽了苦头,创造了平原作战的神话。
听到这里,张学良说道:“原来你‘地老鼠’的绰号是这样来的,可惜我没有机会亲手杀鬼子,惭愧啊。”
看到少帅脸上的不安,吕正操急忙安慰她:“老校长,你做了‘西安事变’这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足够了,挽救了整个民族,你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我们怎么能跟你比。”
其实,向吕正操这样被逼的走投无路,最后投奔八路军的东北军将领有很多,象常恩多,万毅和郭维城,都是抗战有功,反而被密令暗杀,侥幸逃脱后加入了共产党军队。
可惜的是常恩多,他和万毅率部投奔共产党后不久就因肺炎去世。当时他是师长,万毅是旅长。如果他活到解放后,至少也是中将军衔。
两人聊得忘乎所以,不知不觉天色渐晚。
吕正操拿出了准备好的祝寿礼物,有一张《京剧大全》录像带,听京剧是张学良的顶级爱好。
有著名画家和雕塑家袁熙坤为他创作的一幅肖像画,还有书法家启功先生写的一副寿幛。
为了不打搅张学良休息,两人约好第二天再次详谈。
袁熙坤
真诚相邀第二天一早,两个人如约来到了一家银行,张学良的一个朋友在这里任高管,借用他的办公室会客。
两人落座后,吕正操拿出邓颖超的信交给了张学良。看到邓颖超的信,张学良仿佛又看到了他尊敬的周恩来。
张学良跟共产党的关系一开始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仇家,经历了不打不相识的过程。
从东北退守西北的张学良无钱无粮无地盘,事事都得看蒋介石脸色。
1935年10月,他在蒋介石的指使下,调集11个师共10万余人,企图围剿刚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那时候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加起来才1万多人。
张学良手下大将牛元峰率109师冒进到直罗镇,被我红军包围全歼,师长牛元峰自杀,这就是“直罗镇战役”。
张学良惨败后,慢慢醒悟到了老蒋的险恶用心,原来他企图利用红军消灭东北军。
看清了现实后,张学良秘密约周恩来到延安会谈,两人坦诚相待,相见恨晚,从此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
在会谈中,他接受了周恩来提出的共同抗日的主张,红军与东北军互不侵犯。
后来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特地邀请周恩来到西安,帮助他处理善后事宜。
对于这个事件,苏联和共产国际都不站在张学良这一边,给他安上了“投机抗日”,“分裂中国”的罪名。
南京政府的军队兵临城下,东北军内部被瓦解,分成两“战”、“和”两派,张学良危机四伏。
周恩来临危受命,来到西安帮助张学良,凭着一身正气和智慧,极力斡旋,将危机一一化解。
经过多方努力,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挽救了中国的命运,张学良居功至伟。
但不幸的是他自己却身陷囹吾,被蒋介石囚禁长达54年,这也成为周恩来和中国共产党最大的遗憾。
毛泽东评价张学良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说的就是没能把他从蒋介石手里救出来一事。
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周恩来一直在想办法救出张学良,甚至还找了宋子文,因为宋子文是西安事变谈判者之一。
他给周恩来的答复是:“其他条件均已办到,唯有释放(张学良)一事,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达成。”
1949年,卢汉在云南宣布起义,将蒋介石的拥趸,国民党元老张群扣押。
毛泽东和周恩来得到消息都很高兴,认为可以用他换取张学良的自由,可见我党从来都惦记着张学良的安危。
但是卢汉很快就把张群给放了,一是因为张群在国民党中威望实在太高,二是卢汉跟他关系很不错,三是张群信誓旦旦说决不去台湾,卢汉被他巧言如簧给骗了。
这是我党挽救张学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可惜功亏一篑。
今天看到周恩来遗孀的来信,如其人亲临,他称赞周恩来:“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话直截了当,人很聪明,我俩感情极好。”
吕正操又向他正式转达了邓小平的邀请,欢迎他到大陆养老,并说政府已经重新翻修了他父亲张作霖的大帅府,并修葺了大帅墓,“9·18”事变纪念活动也在进行之中。
张学良听了非常感激,他考虑了一会后说:
“必之,要我回大陆不是不可以,但是我有三个条件。”
“老校长尽管开口,我来之前邓小平就跟我说过,您的条件尽最大努力满足。”
“第一不要开任何形式的欢迎会, 第二不要开新闻发布会,第三个是不要搞恭维活动。”
吕正操听完这三个条件,眼睛瞬间湿润了,没想到张学良没有提到任何物质方面的要求。
遗憾的是,因各种原因,张学良大陆之旅最终未能成行。
他从美国回到台湾后,马上有人找到他,指责他刚获得自由就想仿效“西安事变”,企图再搞一次“台湾事变”。
年老体衰的张学良不愿再卷进政治漩涡,他选择美国夏威夷作为自己终老之地。
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夏威夷寿终正寝。本文以周恩来对张学良将军的评价作为结尾:民族英雄,千古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