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朱凡被俘,日军见寻常酷刑没用,就把她带到湖边,将她的双腿分别绑在两艘汽艇上,随后威胁道:“你说不说?不说让你好看!”
朱凡在幼年时期随父亲来到上海,开始在务本女中就读。务本是上海三大名女学校之一,与民立和中西齐名,并且拥有较强的政治力量。在这里,朱凡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受到启发并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政治观点。她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之前,便已经和表弟李蒲军在思想上较为进步,反对日本侵略,也反对蒋介石政府,坚决支持共产党。姐弟俩常常交流学习,阅读大量进步书籍,讨论国事,并且在李蒲军的稿费支持下,购买了《资本论》并认真研读,在那个社会动荡、迷茫的环境中,他们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思想光明。
当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时,朱凡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活动中,和李蒲军几乎同时加入了中共的外围组织——雪影社。她积极参与了难民收容所的工作,并且办起了义务夜校,帮助贫困的孩子们学习文化。
朱凡先后在清凉寺难民收容所和上海女青年会主办的难童教养所工作,积极支援抗战。1938年,她加入了中共的外围组织“雪影社”,并在改名为朱凡后,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朱凡曾解释自己改名的原因:“朱,红色,代表中国的红色革命,我要做红色队伍里的平凡一兵。”她无怨无悔地为国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她的精神也感染了周围的同学,大家自发组织了一个社团,在当时的上海默默地进行着各种救亡活动。
随着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爆发,朱凡再次走在上海学生请愿队伍的最前列。1939年,她加入了江南抗日义勇军,成为其中一员。临行前,她将一张和三个弟弟的合影照片交给了四姨,并在背面写下:“您将永远忘不了这几个从慈母身上抛下来的可怜孩子。”她托付四姨照顾弟弟们,而这张照片也成了她唯一的遗物。
1941年,山河破碎,中华民族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就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刻,一位名叫朱凡的年轻女子,在江苏抗日游击根据地浴血奋战。朱凡,原名陆慧卿,在入党前曾用化名朱凡。这个生于商贾之家的女子,自小目睹了战火的残酷和同胞的苦难,毅然决定投身革命、抗击侵略者。
然而,英雄的道路却布满荆棘。在一次掩护同志撤退的战斗中,朱凡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主动引开了日军的追击。在这个过程中,她不幸被日军俘虏。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朱凡没有丝毫畏惧,她深知自己身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绝不能屈服。她曾说过:"宁可粉身碎骨,也不当叛徒、卖国贼!"
最后,面对顽强不屈的朱凡,日军恼羞成怒。他们想出了一个残忍的主意,决定用最惨无人道的手段,来结束这个女共产党员的生命。他们把朱凡的双腿分别绑在两艘汽艇上,然后开动汽艇,让朱凡的身体悬在湖面上,任凭汽艇的高速行驶,将她的身体活生生地撕裂。
在波涛汹涌的湖面上,朱凡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尖锐的芦苇、污秽的垃圾不断地划伤她的肌肤。然而,面对如此惨无人道的虐待,朱凡却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屈服和恐惧。她高傲地昂着头,用充满蔑视的眼神直视着敌人,仿佛在无声地宣告:你们这些侵略者,终将在正义的铁蹄下灰飞烟灭!
朱凡在离开弟弟们后,迅速加入了江南抗日义勇军。当时,上海和南京已沦陷,成为了日伪统治的核心地区。苏、常、太等抗日根据地犹如一把尖刀刺向敌人心脏,形势异常严峻。日伪军经常对乡村进行“扫荡”,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联合了地痞、流氓、土匪和特务,组建了所谓的“忠义救国军”,不断与江抗部队发生冲突。
朱凡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宣传抗日理念,还积极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努力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她在陆家市担任小学校长的同时,不仅教授孩子们文化,讲解抗日道理,带领他们唱抗日歌曲,还在晚上走村串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抗日思想,并和村民们共同劳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1940年春,年仅21岁的朱凡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常熟县委书记李建模通过通讯员顾建帆,向朱凡下达了一个重要任务——将一封机密信件安全送到辛庄联络站。尽管前往辛庄的路程并不远,但沿途布满敌人的暗哨,风险极大。朱凡与农会干部朱汉泉商量后,决定伪装成夫妻,以避免引起敌人的怀疑。面对敌人的询问,朱凡冷静应答,并用事先准备好的良民证和伪币打通了敌人的防线,成功完成了任务。
1941年2月,朱凡被任命为横泾区委书记兼区政府秘书,负责重要的抗日工作。7月中旬,她参加了第54团的反“清乡”会议,并在会议后返回时继续推动反“清乡”的斗争。她关心同志们的辛劳,甚至用自己的生活费为大家购买食物。在一次前往驻地的途中,朱凡和同事被敌人拦截,尽管遇到危险,但她机警地及时应变,确保了任务的顺利进行。
朱凡的生活朴素,她的遗物中除了两身粗布衣衫外,几乎没有任何值钱的物品。尽管她英勇牺牲,但她的革命精神却激励了更多的民众。她的弟弟们也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其中一位得知姐姐牺牲的消息后,愤怒而坚定地加入了新四军,继承了她的革命遗志,并在部队中英勇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