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牛子龙杀掉了军统豫站站长,没过多久,上级请他喝酒,想借机除掉他,牛子龙知道来者不善,但还是赴约了!
1941年,牛子龙率领手下在中原大地掀起一股抗日杀奸的风暴。他们接连策划了多次针对日军重要军事目标的袭击行动,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制造了炸死日寇官奇少将等110多人的开封汴新路爆炸案。就在牛子龙如日中天之时,国民党内部却又掀起了一股"反共"浪潮。身在军统豫站的牛子龙自然也无法幸免于难。上级派来了一位积极反共的新站长崔方坪,此人一上任就想着法子要收拾牛子龙。奈何牛子龙有着杀敌的赫赫战功,一时还奈何不了他。狡猾的崔方坪便想出了一个坏主意。 他佯装要牛子龙去端掉共产党的一个地下联络点,美其名曰是在抗日。崔方坪心里打的如意算盘是,要是牛子龙完不成任务,那就等于是递了把柄,到时候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对付牛子龙了。 但牛子龙岂是等闲之辈。他虽然加入了军统,但从未忘记共产党才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领导抗日的力量。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悄然建立了一支神秘而严密的特务网络,其渊源可追溯到戴笠执掌的中华复兴社特务处及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8年春,在武昌举行的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提出壮大这一秘密力量,并将复兴社机构纳入其中,正式组建了军统。新成立的机关由贺耀祖出任局长,戴笠则担当实际操办重任,内部构架精细,分为八处六室一所,而外围则设有专门行动点,成员均为终身特务。进入秋季,机构迁往重庆后,其规模迅速扩展,特工遍及军队、警界及行政、交通系统,针对中共党员及进步人士,执行侦查、绑架、监视、暗杀等任务,作风凶狠且隐蔽。抗战期间,其不仅收集对日情报,还曾实施针对汪伪高官的刺杀行动。1946年夏,公开武装部门与原军令部二厅合并归入国防部,核心秘密力量则组建为保密局,由毛人凤担纲,直至新中国成立前撤往台湾。他识破了崔方坪的阴谋,立即暗中通知党组织转移了联络点。随后,他便开始谋划如何反将崔方坪一军。 牛子龙想起自己当年是如何用调虎离山之计除掉日伪要员徐立中的。他决定故伎重施,先拉拢豫站副站长,再伺机下手。两人假意邀请崔方坪饮酒赴宴,崔方坪自以为牛子龙他们不敢动自己,竟然真的来了。殊不知,就在这个鸿门宴上,牛子龙和副站长已将他谋杀。虽除掉了眼前的一个反共敌人,但牛子龙深知,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光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去寻求与中共组织更广泛的合作。 1941年5月,牛子龙正在密谋刺杀日本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吉川贞佐。这个狡诈的日本军官一直是牛子龙的眼中钉,他决心要除之而后快。 为了接近吉川,牛子龙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徒弟吴凤翔。吴凤翔化装潜入,成功取得了吉川的信任。就在吉川认为一切尽在掌握之际,吴凤翔却在开封山陕甘会馆中,当着日军一众高官的面,毫不留情地击毙了吉川,还顺带解决了在场的几个日军要员。 1947年刘子龙入党后不久便被任命为九纵二十七旅八十团的领导人。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率领部队勇闯黄河,果敢开辟了豫西新根据地,为革命大业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不久后,其又被委以重任,担任豫陕鄂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在纷乱战局中展现出超凡的指挥智慧和胆略,激励士气,稳固了战线。 进入1948年秋季,随着淮海战役的全面打响,其所在部队奉命整合地方武装力量,奔赴周口一带拦截国民党李弥、黄维部队的紧急增援。那段时间,战场硝烟弥漫,局势异常紧张,每一次冲突都考验着指挥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攻防之间,严密部署和迅速调动使得对手难以占得先机。翌年夏,随着大军渡过长江南下,其指挥才能再次得到彰显,部队在激烈的南进过程中表现出了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和战略定力。 进入和平建设阶段后,其政治和军事生涯逐步转入管理与教育领域,先后在湖南军区参谋业务学校担任副校长、在军政干部学校负责校务工作,并出任湘潭专署副专员和省政协委员等职务。工作期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军政干部的培养和地方行政改革提出了独到见解,其事迹在军内外广为流传。直至1964年秋,在长沙因病离世。